朱春芳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高血壓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疾病患者的動脈壓呈現(xiàn)升高的趨勢[1]。高血壓患者常伴有頭暈頭痛、惡心乏力以及心臟出現(xiàn)不適等癥狀,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高血壓發(fā)病的因素較多,如先天性遺傳基因、生活環(huán)境、患者年齡、不良生活習慣等[2]。當前主要利用藥物來降低患者血壓,使血壓水平維持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臨床上常用的降血壓藥物有利尿劑、β受體阻斷藥物等。本文基于此探究心內(nèi)科五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用價值,具體情況如下。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用藥以及對藥物的利用指數(shù)、用藥的頻度指標,其中合理用藥標準為:藥物利用指數(shù)<1。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52.1±2.5)歲;年齡41~44歲的有12例,年齡45~60歲的有23例,年齡61~70歲的有36例,年齡70~79歲的有29例。
分析并統(tǒng)計高血壓患者的用藥情況:詳細統(tǒng)計藥物的屬性(名稱和分類)以及其使用的劑量,藥物之間配合使用的效果。將五類藥物的使用率進行計算,統(tǒng)計出五種的藥物利用指數(shù)。在用藥過程中,注重也藥物之間的聯(lián)合使用作用,分析其科學用藥的客觀合理性。
分析其用藥以及對藥物的利用指數(shù)、用藥的頻度指標,其中合理用藥標準為:藥物利用指數(shù)<1。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高血壓疾病的用藥治療中,五類抗高血壓藥物中是五種藥物使用情況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中培哚普利片、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分別為25例(25.0%)、3例(5.0%)、2例(4.0%),總使用率為30.0%;鈣拮抗藥物中使用已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苯黃酸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緩釋片分別為13例(13%)、12例(12.0%)、1例(1.0%),使用率26.0%;使用血管緊張素受體1阻滯劑中氯沙坦片、厄貝沙坦片分別為11(11.0%)、10例(10.0%),總使用率為21.0%;β受體阻斷藥物中使用美托洛爾片、普萘洛爾片、依那普利片分別為4例(4.0%)、8例(8.0%)、2例(2.0%)、總使用率為14.0%;利尿藥物中使用螺內(nèi)酯片、氫氯塞嗪片、以及呋塞咪片分別為4例(4.0%),2例(2.0%)、2例(2.0%),利尿藥物的總使用率為8.0%;藥物的使用頻度情況為:培哚普利片用藥頻度最高(25.0%),其次為已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3.0%)、苯黃酸氨氯地平片使用(12.0%)。
氨氯地平片與氨氯塞嗪片藥物的利用指數(shù)分別為(1.32±0.21)、(1.15±0.20),兩種藥物均未符合合理用藥標準,即其用藥指數(shù)≥1。
在臨床上的慢性病癥中,高血壓較為常見,近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老齡化因素的影響下[3],該發(fā)病率居高不下,該疾病導致患者的血壓持續(xù)升高,并且在發(fā)病期間對其他病癥的誘發(fā)具有促進作用,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更甚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對該疾病的降壓治療相當重要。
綜合上文研究結(jié)果可知,在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疾病時,應(yīng)充分利用五種藥物,科學用藥,發(fā)揮出藥物的最大治療價值,如此可促進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穩(wěn)定性,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指數(shù)以及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