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蓮, 王玉英, 張宇歡, 陳淑英, 李枝林,2
(1.云南農業(yè)大學園林園藝學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 2.生物多樣性與云南特色農業(yè)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云南昆明 650201)
墨蘭(Cymbidiumsinense)別稱報歲蘭、入歲蘭,分布于中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qū)),花期為9月至次年3月,根長而粗壯,假鱗莖橢圓形,葉片劍形,花莖直立,高出葉面,花香濃郁,抗性強[1]。大花蕙蘭(C.hybridium)別稱西姆比蘭、東亞蘭,花期10月至次年4月,是蘭屬中一些熱帶附生種的雜種,株型高大,花大色艷,花期長、無香味,適應性強,既可盆栽,又可作切花。雜交育種是蘭花育種最傳統(tǒng)、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墨蘭×大花蕙蘭雜交獲得F1代植株,可有望選育出具有國蘭“香”、洋蘭“艷”的蘭花新品系。但是,蘭花種子相對較小,內含發(fā)育不完全球形胚,在自然條件下很難萌發(fā),而采用離體胚培養(yǎng)[2]可解決這一難題。
目前,在墨蘭、大花蕙蘭、線藝蘭、野生碧玉蘭、墨蘭金華山×春蘭宋梅、春蘭紫萼×大花蕙蘭日本綠等蘭屬植物上有相關組培技術的報道[3-8],但對墨蘭綠墨素與大花蕙蘭世界和平的F1后代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以墨蘭綠墨素與大花蕙蘭世界和平雜交種原球莖為試驗材料,探索其增殖分化、不定芽增殖、生根的最佳培養(yǎng)基配方,以期為其新種質的創(chuàng)制和規(guī)?;a提供理論依據。
墨蘭綠墨素(♀)與大花蕙蘭世界和平(♂)雜交種原球莖,由云南農業(yè)大學花卉研究所自主培育。試驗試劑均為市購。
1.2.1 原球莖的增殖分化 選取大小相同、嫩綠且長勢良好的雜交種原球莖,剔除培養(yǎng)基、幼根和芽,接種于以1/2MS培養(yǎng)基為基本培養(yǎng)基,添加不同濃度及配比的6-芐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表1)及瓊脂6.5 g/L、蔗糖 30 g/L、香蕉80 g/L、活性炭0.5 g/L,pH值為5.8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增殖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23±2)℃,光照度 1 800~2 500 lx。每處理45個原球莖,重復3次。培養(yǎng)45、60 d后分別統(tǒng)計增殖率、出芽數。
1.2.2 不定芽的增殖 選取生長健壯、長勢一致的不定芽,接種于以1/2MS培養(yǎng)基為基本培養(yǎng)基,添加不同激素配比(表2)及瓊脂6.5 g/L、蔗糖30 g/L、香蕉80 g/L、活性炭 0.5 g/L,pH值為5.8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增殖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23±2)℃,光照度 1 800~2 500 lx。每處理40個不定芽,重復3次。培養(yǎng)60 d后統(tǒng)計不定芽的增殖率。
1.2.3 生根培養(yǎng) 將株高為3~5 cm的無根苗接種于以 1/2MS 培養(yǎng)基為基本培養(yǎng)基的不同生根培養(yǎng)基(表3、表4)中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23±2)℃,光照度1 800~2 500 lx。每瓶5株,每處理10瓶,重復3次。接種45 d后觀察生根情況。
采用Excel 2003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顯著性差異法(LSD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可見,含不同激素的培養(yǎng)基對墨蘭、大花蕙蘭雜交種原球莖增殖分化效果差異明顯;含6-BA 1.0 mg/L+NAA 1.0 mg/L的培養(yǎng)基對雜交蘭原球莖的增殖相對最好,增殖率為317.77%,顯著高于其他培養(yǎng)基(P<0.05),說明雜交蘭原球莖增殖的最佳配方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蔗糖3%+瓊脂6.5 g/L+香蕉80 g/L+活性炭0.5 g/L;接種后60 d,部分原球莖分化出幼芽,含6-BA 0.5 mg/L+NAA 0.3 mg/L的培養(yǎng)基原球莖出芽率相對最高,為54.96%,顯著高于其他培養(yǎng)基處理(P<0.05),說明原球莖分化效果最優(yōu)的培養(yǎng)基為1/2MS+6-BA 0.5 mg/L+NAA 0.3 mg/L+蔗糖3%+瓊脂6.5 g/L+香蕉80 g/L+活性炭0.5 g/L。
表1 不同培養(yǎng)基對墨蘭×大花蕙蘭原球莖增殖分化的影響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由表2可知,當NAA濃度為0.3 mg/L時,含不同濃度 6-BA 的培養(yǎng)基對墨蘭、大花蕙蘭雜交種不定芽的增殖有明顯差異,含6-BA 2.0 mg/L的培養(yǎng)基增殖率相對最高,為227.5%,顯著高于其他培養(yǎng)基處理(P<0.05);6種培養(yǎng)基配方中,6-BA濃度在0.5~2.0 mg/L時,隨6-BA濃度的增加,不定芽增殖率升高,當6-BA濃度大于2.0 mg/L時,不定芽的增殖受到抑制;1/2MS+6-BA 2.0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瓊脂6.5 g/L+香蕉80 g/L+活性炭0.5 g/L為雜交蘭不定芽增殖的最佳配方。
表2 不同6-BA濃度對雜交蘭不定芽增殖的影響
2.3.1 不同NAA濃度對雜交蘭生根的影響 由表3可見,5組培養(yǎng)基配方均能誘導墨蘭綠墨素、大花蕙蘭世界和平雜交組培苗的生根,且NAA對生根率的影響差異明顯;含NAA 0.5 mg/L 的培養(yǎng)基雜交蘭生根率相對最高,為81%,分別比含NAA 1.0、1.5、2.5 mg/L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顯著高30.65%、24.62%、32.79%(P<0.05),且根數多而粗,植株生長健壯。
表3 不同NAA濃度對雜交蘭生根的影響
注:-代表不生長;+代表長勢一般;++代表長勢良好;+++代表長勢健壯。下同。
2.3.2 不同活性炭用量對雜交蘭生根的影響 由表4可知,活性炭對雜交蘭生根的影響差異顯著(P<0.05);活性炭用量為1.0 g/L時的生根率相對最高,為81%,且苗生根情況和生長情況最佳,分別比活性炭用量為0.5、0 g/L的高 24.62%、47.27%。因此,生根效果相對最好的培養(yǎng)基為 1/2MS+6-BA 0.5 mg/L+NAA 2.0 mg/L+蔗糖30 g/L+瓊脂6.5 g/L+香蕉80 g/L+活性炭1.0 g/L。
在蘭花組織培養(yǎng)中,最常用的培養(yǎng)基為MS、VW、KC、H、RM、White及其改良型,應用時可根據不同品種和類原球莖的形成、增殖、分化及壯苗等不同培養(yǎng)階段加以修改[9]。低鹽培養(yǎng)基有利于蘭花的生長,朱根發(fā)等認為,1/2MS培養(yǎng)基有利于大花蕙蘭的快速繁殖[10];丁雪珍等認為,最適于墨蘭根狀莖增殖的基本培養(yǎng)基為1/2MS[11];羅虹等在研究墨蘭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中也使用1/2MS培養(yǎng)基[12]。
表4 不同活性炭用量對雜交蘭生根的影響
植物激素是植物新陳代謝中產生的天然復合物,植物激素的種類和濃度是影響蘭花組織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小的量就會影響植物細胞的分化、分裂、發(fā)育、形態(tài)建成、開花和結實等[13-14]。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在于刺激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促使葉片擴大和莖長高、打破頂端優(yōu)勢、促進叢生芽的形成和增殖、抑制根的生長[15],而目前6-BA是蘭花組織培養(yǎng)中最常用的細胞分裂素之一。生長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生根,與細胞分裂素協同可誘導不定芽的分化、側芽的萌發(fā)與生長[16],而NAA是蘭花組培中最常用的生長素。陳麗等認為,NAA+BA有利于墨蘭原球莖的生長、分化[17],陳小強等在研究大花蕙蘭原球莖增殖時發(fā)現,NAA+6-BA對大花蕙蘭的增殖效果良好[18],而一般情況下,當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例高時抑制不定芽分化、促進生根,反之亦然[19]。原球莖在分化芽苗階段,由于生根數少而短,易導致煉苗時難以成活,因此,篩選最佳的生根培養(yǎng)基非常重要[20]。相關研究表明,降低6-BA濃度、適當增加NAA的濃度有助于蘭花生根。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6-BA與NAA配比對墨蘭與大花蕙蘭雜交蘭的原球莖增殖與分化、不定芽增殖和生根有明顯影響,含6-BA 1.5 mg/L+NAA 0.5 mg/L的培養(yǎng)基可獲得288.88%的原球莖增殖率和40.97%的分化率;不定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為6-BA 2.0 mg/L+NAA 0.3 mg/L,此時NAA濃度/6-BA濃度為0.15,增殖率為227.5%,當NAA濃度/6-BA濃度>0.15時,不定芽的增殖率遞增,而NAA濃度/6-BA濃度<0.15時,不定芽的增殖率隨6-BA濃度的增加而遞減;高濃度NAA對生根有抑制作用,NAA濃度為 2.0 mg/L 時雜交蘭的生根苗數多,生根率為81%,且苗生長健壯。
香蕉對酸堿有很強的緩沖能力,能保持培養(yǎng)基pH值在5.6左右,對植物的生長、增殖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香蕉泥還能有效吸收外植體分泌的類多酚氧化物,抑制外植體的褐變、降低其死亡率。李小軍等研究發(fā)現,香蕉對霍山石斛壯苗有促進作用[21];王玉英等在輻射誘變的線藝蘭快繁技術體系研究中加入了80 g/L香蕉泥[22]。鞏振輝等認為,適宜的生根培養(yǎng)基中添加適量的活性炭有助于生根[23-25]。本試驗在雜交蘭不同培養(yǎng)階段都添加了80 g/L香蕉泥,這有助于雜交蘭組培苗的復壯、減輕褐變現象的出現;而在生根階段加入1.0 g/L活性炭,此時雜交蘭生根率高,根數多且長。
[1]劉 燕. 園林花卉學[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336.
[2]王玉英,李光宏,李志敏,等. 野生黃嬋蘭無菌快繁技術的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28):11275-11277.
[3]李 麗,羅君琴,聶振鵬,等. 線藝蘭的組織培養(yǎng)及植株再生研究[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08(6):679-681.
[4]陳蘭芬,王 晶,田亦平,等. 墨蘭組織培養(yǎng)根狀莖分化技術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11,26(1):22-24.
[5]胡燕梅,方中明,郭云貴,等. 大花蕙蘭原球莖增殖、分化與離體保存的研究[J]. 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43(1):67-72.
[6]王亞沉,王玉英,周慧恒,等. 野生碧玉蘭組培快繁技術[J]. 亞熱帶植物科學,2013,42(1):27-30.
[7]左利娟,李志強,鄭志勇,等. 雜交蘭根狀莖的增殖與分化成苗技術[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6):54-55,56.
[8]李玉萍,羅鳳霞,史慧梅. 春蘭與大花蕙蘭雜交種原球莖增殖研究[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53-55.
[9]張 莉,張 明,高宏秀. 蘭花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33(11):2134-2135,2147.
[10]朱根發(fā),蔣明殿. 大花蕙蘭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技術[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04(4):36-38.
[11]丁雪珍,韓 磊,張文靜. 墨蘭增殖培養(yǎng)基的篩選研究[J]. 北方園藝,2009(8):208-209.
[12]羅 虹,陳汝民. 墨蘭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學通訊,1997(6):436-437.
[13]王 玲,陳發(fā)棣,陳 鳳,等. 不同細胞分裂素及使用濃度對蝴蝶蘭花梗芽增殖生長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3,41(2):49-51.
[14]章鵬程,陳 瑜,鄧衍福,等. 6-BA與NAA不同濃度配比對大花蕙蘭原球莖誘導的影響[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4):331-336.
[15]陳菁瑛,藍賀勝,陳雄鷹. 蘭花組織培養(yǎng)與快速繁殖技術[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4:32.
[16]李子紅,賈 燕. 珍品蘭花快速繁殖與養(yǎng)護[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5.
[17]陳 麗,潘瑞熾,陳汝民. 墨蘭原球莖生長的研究[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1999,7(1):59-64.
[18]陳小強,馬 毅,孫 寧,等. 大花蕙蘭原球莖增殖條件研究[J]. 天津農學院學報,2009,16(1):9-12.
[19]李合生. 現代植物生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0-217.
[20]李玉萍,王燕青,武文婷,等. 春蘭與大花蕙蘭雜交種原球莖分化和生根研究[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15,21(8):127-132.
[21]李小軍,劉石泉,潘維陵,等. 香蕉提取物對霍山石斛試管苗壯苗的影響[J].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5(6):469-472.
[22]王玉英,蘇 暢,李海燕,等. 輻射誘變的線藝蘭快繁技術體系研究[J]. 北方園藝,2015,39(23):101-103.
[23]鞏振輝,申書興. 植物組織培養(yǎng)[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34.
[24]Jiang J C,Tainter F H. Micro propagation of short leaf,virginia and loblolly short leaf pine hybrids via organogenesis[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1,25(1):57-61.
[25]魯 迪. 春劍和大花蕙蘭種間雜交種子無菌萌發(fā)及雜交后代的RAPD分析[D]. 雅安: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