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蓮
生活在不同的語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讀一本書,就是創(chuàng)造并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共讀,就是和讀同一本書的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沒有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就是同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我校開展了“師生共讀一本好書”的活動,對此活動能在我班有效進行,我有一些個人的策略以饗讀者。
一、欲擒故縱話引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碑攲W生對某一閱讀材料產(chǎn)生興趣后,就會萌生“一路追問下去”的念頭。所以每次開啟共讀之旅前,我都會采用多種手段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1.讓書中的“精彩”提前亮相。文字優(yōu)美的書籍可以配上音樂激情誦讀一段,如《綠山墻的安妮》《青銅葵花》等。趣味性濃、故事性強的書籍,可用講故事或演話劇的形式展示精彩片段,如讀《小熊維尼》前,我繪聲繪色地講述“小熊維尼拜訪野兔”這一精彩章節(jié):維尼因貪吃太多蜂蜜而無法鉆出兔子家的大門,十多個小伙伴齊心合力也沒能把他從門洞里拽出來,只好乖乖地餓了一個星期,才鉆出大門。知識豐富的書籍,則講一些學生未知的知識。如共讀美國作家約翰·巴勒斯的《醒來的森林》時,我提前搜集各種鳥類的圖片,制成ppt,圖文并茂的介紹,瞬間激發(fā)了孩子們共讀的熱情。
2.做些廣告,介紹作品或作者獲得哪些國際大獎,被譯多少國家的語言,甚至還可以向?qū)W生宣講評論家對該作品的評價。
二、蜻蜓點水話初讀
初讀是瀏覽性閱讀,為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搜尋到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并從中獲得最多的信息。首先,讀封面。由書名開始,仔細閱讀??搭}目猜測一下書中可能涉及的內(nèi)容。封面封底的插圖也是提取信息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其次,讀目錄。目錄是一本書的基本框架,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了解整本書的大致內(nèi)容,并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選擇性地閱讀。然后讀序文或?qū)ёx。很多書都是由名家作序,作序的人會根據(jù)此書的特點,簡單介紹此書的內(nèi)容,或者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就像找到了閱讀全書的鑰匙,可以在閱讀中少走很多彎路。最后開始粗略性閱讀全文。學生可以默讀,跳讀,一目十行地讀,也可以細細地讀,用這種方法把全書翻一遍,隨時關(guān)注主要論點,特別是書的最后幾頁。學生粗略又系統(tǒng)地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在大腦中留下基本印象。
三、弱水三千話精讀
每一本書都是一桌“滿漢全席”,里面有數(shù)不清的營養(yǎng),讓孩子們?nèi)跣〉奈溉肯帐遣豢赡艿?。佛?jīng)有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苯虒W時,我們倡導“一課一得”;共讀時,則可“一書一得”。如《昆蟲記》被魯迅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它是法布爾花費60年時間細致觀察的結(jié)果。全書有兩大亮點:一、描寫細致入微;二、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三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熟悉且偶爾會運用擬人這一寫作手法,但他們?nèi)狈毿挠^察的習慣,也不知如何觀察。處于習作起步階段的他們,片段描寫常??斩礋o物。于是我把這本書的精讀目標定為學習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方式。從書中昆蟲的外貌、動作、神情等細節(jié)描寫,品味作者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四、形式不一促延讀
精讀過后,還有許多的活動可以進一步豐富讀書生活。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書采取不同的延讀活動。
(一)好書推薦——有的放矢
結(jié)合學校的“漂書活動”,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把感興趣的書推薦給下一批讀者。
1.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樹狀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guān)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guān)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用關(guān)鍵詞語、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一本書讀完,畫一張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既可以清晰地展現(xiàn)文章的結(jié)構(gòu)、作者的寫作思路,又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看出讀者對全書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2.制作書簽。市場上構(gòu)圖新穎、色彩繽紛的書簽常讓孩子們愛不釋手。面對一本自己愛不釋手的好書,何不親手制作一張書簽,寫上一句推薦語,抄上一段精彩語句,或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讓下一個讀者感受到此書的“溫度”。
(二)綜合實踐——妙趣橫生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重視各學科的整合。我也緊密結(jié)合“師生共讀”活動,開展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綜合活動。如學生感興趣的《老鼠米來》,可以讓學生為書配插圖?!缎⌒芫S尼》《綠野仙蹤》等書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排演成童話劇。讀了《昆蟲記》后,就讓學生去觀察一種小動物,寫出它們的生活習性。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我的引導、熏陶、激勵下,孩子們以“鯨吞”的速度平均兩至三周共讀一本書,遇上《三字經(jīng)》《論語》這樣的古代經(jīng)典,我們則會用上幾個月的時間,如“蠶食”般細細品讀。一年下來,不知不覺共讀了十多本書。學生的閱讀范圍得到拓展,閱讀習慣得到培養(yǎng),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閱讀素養(yǎng)得到提升。在師生共讀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自己和學生是朋友,有很多話題,聊著聊著,我的教育觀、兒童觀在悄悄地改變,兒童文學素養(yǎng)在慢慢地豐厚,真可謂共品其樂,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年縣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