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李飛 ,王超
1.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市立醫(yī)院手術室,山東濱州 256600;2.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市立醫(yī)院 麻醉科,山東濱州 256600;3.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純化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濱州 256507
研究顯示,有一半左右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于手術過程中,所以手術室護理人員要對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進行高度重視,以此來將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降低[1]。為此,該研究中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00例患者于在該院進行擇期手術治療,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 50 例,平均年齡(42.21±10.26)歲,平均住院時間為(18.64±5.12)d,包括 32 例男患者,18 例女患者。對照組50例,平均年齡(42.52±10.39)歲,均住院時間為(18.70±5.28)d,包括 33 例男患者,17 例女患者。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吲懦龢藴剩褐車懿∽冋撸灰酝嬖谘ㄊ氛?;術前使用對凝血指標產(chǎn)生影響的藥物治療者;慢性或者急性感染者;存在嚴重內科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過敏體質者;存在嚴重意識障礙者。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對手術室溫度與濕度進行合理控制,將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將溫度控制在22~26℃;將具體手術需要作為依據(jù),對患者體位進行合理擺放,采用體墊襯墊受壓部位與骨凸處;術中注意做好下肢保暖工作;手術過程中將配合度提高,最大程度上將手術時間縮短。觀察組 (術中預防性護理):具體為:①最大程度上防止對患者下肢進行穿刺:手術過程中可以選擇患者上肢靜脈對其進行穿刺,要避免對其下肢進行穿刺,防止其下肢活動受到限制;穿刺時要由具有豐富穿刺經(jīng)驗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以此來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②對患者及時進行輸血治療:在手術過程中,有部分患者因為失血量過多,所以會出現(xiàn)血容量不足的現(xiàn)象,并且還會進行大量凝血酶的釋放,將前凝血酶物質激活,促使凝血-纖溶系統(tǒng)出現(xiàn)失衡的現(xiàn)象,升高血液粘度,形成血液高凝狀態(tài),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風險提高。所以在手術過程中,應該對大量輸血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將有效血容量增加。③對間歇式充氣壓力儀進行應用:在患者進入到手術室之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佩戴間歇式充氣壓力儀,將其設置為間歇壓力模式,按照腳踝-小腿-大腿的順序,依次對其進行加壓,將最大壓力持續(xù)時間控制在11 s,進行60 s的子宮減壓操作,以此來完全排空下肢靜脈,一直到重新充盈,每次持續(xù)的時間為2 h,中途要進行30 min的間歇。④將患者的患肢抬高:手術過程中,在患者取平臥位時,要抬高其患肢15°,屈曲膝關節(jié),并且要注意對患者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患肢皮膚顏色、患肢皮膚溫度等進行觀察。
①對比兩組患者術后5 d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②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指標水平,包括PT(凝血酶原時間)、FDP(尿纖維蛋白降解物)、Fbg(纖維蛋白原)、D-D(D 二聚體)。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或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下肢靜脈發(fā)生率為2%(1/50),低于對照組的 18%(9/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前,兩組患者PT、FDP、Fbg、D-D等凝血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臨床上,下肢深靜脈血栓屬于一種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靜脈曲張、長期臥床、血液高凝狀態(tài)、手術刺激等是引發(fā)該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2]。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病期,通常會伴有患肢疼痛、血栓遠端靜脈高壓、肢體腫脹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則還可能發(fā)展成為肺栓塞、不可逆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甚至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3-4]。為此,在手術過程中做好預防性護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為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有效預防,術中要最大程度上避免下肢穿刺,以此來避免損傷下肢深靜脈血管。其次,失血量過多也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手術過程中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將其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效改善。間歇式充氣壓力儀是物理性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圍術期護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能夠將下肢深靜脈血栓率有效降低[5]。巡回護士通過患者下肢進行按摩,能夠對下肢靜脈血液循環(huán)進行有效促進,對血液凝滯進行有效預防,將下肢深靜脈血栓率降低。該研究最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下肢靜脈發(fā)生率為2%,低于對照組的18%;觀察組患者干預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充分看出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表1 兩組術后5 d凝血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術后5 d凝血指標對比(±s)
組別 時間PT(s)FDP(mg/L)Fbg(g/L) D-D(ng/L)對照組(n=50)觀察組(n=50)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30.08±2.78 31.89±3.56 30.07±2.88 30.22±2.88 2.42±0.65 3.25±0.98 2.43±0.62 2.60±0.78 2.31±0.78 3.01±0.98 2.32±0.76 2.45±0.69 249.89±12.38 389.687±18.58 249.92±12.35 260.22±16.05
綜上所述,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對血液循環(huán)進行有效促進,將血液高凝狀態(tài)改善,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1]張君,周瑤,宋慧敏,等.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0):53.
[2]葉春麗,謝小玲,陳鎮(zhèn)坤,等.間歇式充氣加壓儀在預防截石位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103-105.
[3]趙萍,徐瑞英.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措施及護理方法[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0):225-227.
[4]游青,王敏,朱小林,等.術中護理對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7,26(8):15-16,19.
[5]屈煜濤.探討術中護理對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2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