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文
摘要:朗讀是小學生完成閱讀學習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有助于情感的傳遞。朗讀促語感、強記憶、利領悟、助鑒賞、幫寫作。
關鍵詞:朗讀;魅力;作用
朗讀在字典上的解釋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顯然不是這種簡單意義上的“念”,而是運用普通話把書面語言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文字形象為聽覺形象。
如果說寫文章是一種創(chuàng)造,朗讀則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三分文章七分讀”這句話流傳至今,不難看出古人對讀的重視。它不僅在讀書的量上給出了一定的指標,還深層次地強調了讀書方法的重要性。蔣仲人先生說:“就學習語文說,朗讀最重要??梢哉f,不朗讀,不出聲朗讀,光靠看,光靠瀏覽,是學不好語文的?!?/p>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明確提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薄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蹦敲蠢首x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朗讀促語感
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涉及對詞義的理解、詞語的選擇、句子的規(guī)范和變化、語言色彩、語言風格等諸多方面。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在范讀課文時,注意把握總的情調,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摯、深沉、壓抑的基調,以輕而緩的語氣,將學生帶入那無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開頭兩句,可以這樣處理的: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了人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伴L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敝械摹皵D滿”、“長”、“多”三個詞進行強調,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也和哀思中的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之中。
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豐富了語言庫存,又陶冶了情操,訓練了語感。
二、朗讀強記憶
朗讀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聯(lián)想記憶的作用。日本心理學家高木重朗曾說過:“一般來說,朗讀比較好記?!?/p>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
三、朗讀利領悟
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他說:“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誦讀教學入手”,朗讀是表層的、個別的感受,屬于感性認識,是認識的第一步;分析歸納,是對文章內容的深層的普遍的領悟,屬于理性認識,是進一步的深化。因此,我們必須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上。學生反復朗讀,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背景經驗,激發(fā)出思考的熱情,從而獲得深刻的語言洞察力和透視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有其一定的道理。如指導學生朗讀《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圓明園的價值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時,可以先讓學生齊讀后,要求學生變讀為說的語氣,并給予示范,進一步引導學生怎樣說:如果你告訴的是孩子,你怎么說?如果你大聲地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你又怎么說?如果你告訴的是父母,你又怎么說?……這樣的朗讀指導著眼于開掘人物的內在心理,從文本中喚起內心的情感波動,引導學生在跟不同的對象作跨越時空的對話后,進行恰當的個性化的朗讀,使文本的語言成了學生自己內心的抒發(fā)。這樣充分的朗讀時間,這樣充足的朗讀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四、朗讀助鑒賞
像朱自清、冰心等人的作品,多讀多吟,能陶冶人的生活情趣,提高人的修養(yǎng)品味。如“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兒,踢幾腳球,塞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俏俏的,草軟綿綿的?!痹炔唤浺獾囊徊菀荒尽⒁慌e一動,全都賦予了生氣,仿佛那和諧的畫面就出現在眼前。這盎然的詩意怎么可能不讓人感受到美呢?當感性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茅塞頓開的時候也就到了,學生會在不知不覺間獲得文學鑒賞的能力。
比如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人通過精煉明白的語言,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非常優(yōu)美的意境。前兩句高度形象地概括了進入詩人視野的萬里河山,后兩句即景生情,把學生領入更廣闊的視野。但我們更深一層考慮就會領悟到它說出的另一番道理,諸如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懷,人往高處走的人生暗示。
五、朗讀幫寫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古人是重視朗讀的。要完成從讀到寫的過渡,模仿是一條捷徑。而要模仿得好,翻出新意,進而走出模仿,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朗讀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課時,先利用課件呈現出一幅春景圖,有盛開的梨花、桃花、杏花,也有綠茵茵的草地、繁茂的野花等等,然后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再讓學生學習課文,細細品味文中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句子,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于我之心?!比缓笤僬故韭曄褓Y料“春天的公園”、“春天的山林”、“春天的田野”、“春天的校園”,讓學生將課文中學過的語言用于寫作中,就不會感到作文的困難了。
品茶方知茶葉香,品酒方知酒味濃,朗讀方知文章妙,朗讀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有助于情感傳遞,培養(yǎng)情商,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手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