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曌明+林昆
【摘要】目的:探討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因素和生存概率。方法: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100例,入選患者均行手術治療。通過術后5年隨訪統(tǒng)計患者術后生存率,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術后生存因素及生存概率。結果: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為57.0%;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與ER、PR及Cerb-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年齡、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數、臨床分期、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關系密切(P<0.05)。結論: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發(fā)病率較高,術后生存因素較多,因此,應根據術后生存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生存概率。
【關鍵詞】惠東地區(qū);35歲以下;乳腺癌;術后生存因素;生存概率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01
乳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僅次于肺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但由于乳腺癌術后早期容易發(fā)生血行轉移,使得微小病灶隱藏在機體內?;颊咝g后通過化療能消滅亞臨床轉移病灶,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術后生存概率[1]。本研究主要以惠東地區(qū)35歲以下乳腺癌為研究對象,觀察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因素及生存概率。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100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符合納入標準的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100例,乳腺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臨床診斷標準,且均行手術治療,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患者年齡(21-35)歲,平均(31.25±2.15)歲。,腫瘤直徑(1-5)cm,平均(2.9±0.6)cm?;颊咧?,14例有遺傳因素,86例無遺傳因素;8例有良性乳腺疾病,92例無良性乳腺疾?。?3例外上象限,21例外下象限,32例內上象限,21例內下象限,3例乳暈區(qū)。腫瘤分期:14例I期,36例IIA期,20例IIB期,16例IIIA期,3例IIIB期,11例IIIC期。病理類型:51例浸潤性導管癌,12例浸潤性小葉癌,6例粘液腺癌,20例Paget病,11例髓樣癌。淋巴結轉移:56例有淋巴結轉移,44例無淋巴結轉移。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前加強患者常規(guī)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血凝,采用B超了解病灶大小、腫瘤的具體位置等,根據檢查結果實施相應的手術治療[2]。為了降低臨床復發(fā)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延長患者壽命,術后應根據每一位患者情況給予放療、化療治療。患者化療時必須嚴格遵循其適應癥。對于淋巴結陽性患者,年齡<35歲以下,腫瘤直徑>2cm,脈管瘤栓并且ER陰性者,宜行化療。放療在患者術后半年開始,放療時必須嚴格遵循其適應癥。除放療、化療外,可以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其他方法治療,包括:內分泌治療、中藥湯劑等[3]。
1.3 觀察指標: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隨訪、住院復查或門診隨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5年隨訪,觀察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生存時間、生存率及疾病進展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疾病進展時間與生存時間曲線用Kaplan-Meier法評價,組間比較采用Log-Ranktest,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100例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率:通過為期5年的隨訪發(fā)現,100例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為57.0%,且隨著患者觀察年限的不斷延長,術后生存率呈現下降趨勢。
2.2 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因素分析: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與ER、PR及Cerb-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與年齡、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數、臨床分期、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關系密切(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乳腺癌發(fā)生率呈現上升及年輕化趨勢,由于惠東地區(qū)地廣人稀,很多患者受到本地區(qū)醫(yī)療條件、醫(yī)療水平的限制,難以及時就診,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4]。對于部分早期發(fā)現患者可能只需要手術治療即可解決問題,甚至部分患者可以行保乳手術,不但能滿足手術治療需要,而且還保留了美觀,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對于病期較晚患者,治療相對困難,治愈率較低,且患者治療后局部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較高。
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影響因素相對較多,其旨在未乳腺癌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治療預后[5]。因此,臨床上為了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應根據每一位患者情況制定相關的手術方案,結合患者年齡、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等,對風險因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處理[6]。同時,患者治療時應根據其術后恢復情況制定相應的術前、術后輔助治療,如: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使得患者的治療更具針對性,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本研究中,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與ER、PR及Cerb-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與年齡、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數、臨床分期、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關系密切(P<0.05)。
綜上所述,惠東35歲以下乳腺癌發(fā)病率較高,患者行手術后生存因素較多,包括:腫瘤大小、腋窩淋巴結掃描數、TNM分期、術后是否接收放化療等。同時,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數及TNM分期是影響生存概率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術后應根據術后生存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生存概率。
參考文獻:
陳慧茹,王石,吳朝霞等.乳腺癌保乳術后全乳及鎖骨上下區(qū)三種調強劑量學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7,26(7):774-777.
曲智鋒,劉冰,張玉姬等.大黃素對小鼠乳腺癌4T1細胞裸鼠移植瘤放射生物效應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7,26(7):816-818.
孫向潔,左珂,唐紹嫻等.雄激素受體在浸潤性乳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與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關系[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7,46(7):476-480.
化宏金,丁穎,徐程.第17號染色體多體乳腺癌76例臨床病理分析[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7,46(7):497-498.
任曉杰,任鵬,羅松等.小鼠自發(fā)乳腺癌模型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表型檢測與分析[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7,33(6):721-725.
黃敏.乳腺鉬靶聯(lián)合MRI檢查診斷老年乳腺癌的價值[J].常州實用醫(yī)學,2017,33(3):168-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