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利+王麗麗+李娜+米任娟
【摘要】目的:分析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的護理配合效果,總結護理經驗。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醫(yī)院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56例,規(guī)范的術前準備、體位準備與信息確認,術中落實患者與醫(yī)師管理、操作配合,術后協助體位管理、眼部管理、做好交接。結果:手術時間(66.6±10.4)min,術中出血不良事件11例,其中患者不適中斷4例、出血4例、葡萄膜炎性反應2例、角膜炎1例。結論: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的護理配合需要重視術中環(huán)境管理、術中配合,盡可能避免術中體動。
【關鍵詞】顯微鏡;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1
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主要針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等眼病,因患者并非在全麻下手術,手術時間也相對較長,手術有一定的難度,術中需要配合做好手術護理[1]。2016年1月~2017年1月,醫(yī)院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56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2017年1月,醫(yī)院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齡(43.1±6.2)歲。均為視網膜脫落病例。鈍傷10例,貫通傷26例,原發(fā)眼病20例。左眼26例,右眼30例。
1.2 方法
1.2.2 術前準備。清點器械主要包括顯微外科手術器械、3M保護套、棉片、皮膚保護膜、5好注射器、冷凍頭、縫硅墊壓塊、環(huán)扎帶、顯微鏡、間接眼底鏡、冷凍機,顯微器械,卡尺,深部拉鉤,尖刀柄,虹膜外冷凝頭。藥物主要包括鹽酸利多卡因、鹽酸布比卡因、慶大霉素、0.9%生理鹽水、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術前30min,將手術間溫度調整到22~25℃,濕度40%~60%。做好患者的安撫,核對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年齡,檢查儀器設備性能,確認設備都正常。
1.2.2 體位配合與信息確認。仰臥位,頭架固定,維持頸部平直,確認無不適后,連接監(jiān)護設備,低流量吸氧,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確認患者的配合情況,若有不適,舉手示意。建立靜脈通路,留置留置針。滴表麻藥、散瞳藥,約束上肢。沖洗術眼,0.5%碘伏消毒,鋪巾。抽吸麻醉藥物,再次核對手術記錄單、手術交接單、影像學圖片、眼底圖等資料,確認視網膜脫離的范圍,裂孔形態(tài)、大小、數目、部位,定位裂孔與變形區(qū)。
1.2.3 術中管理。(1)患者與醫(yī)師的管理:①術中做好患者安撫,減少術中體動,若有不適,則及時舉手,暫停一段時間,再手術。②醫(yī)師管理,協助醫(yī)師佩戴偷窺,開啟暗室。(2)配合操作:①球后麻醉,開瞼器開瞼;②協助擺正顯微鏡,對照眼底檢查圖,鏡下再次尋找裂孔位置;②確認位置后,遞送器械,指認角膜緣,協助醫(yī)師剪開球芥末;③分離顯露直肌,遞送10#絲線牽引,再次確認術前定位情況;④遞送5/0縫線,做虹膜預置縫線,遞送環(huán)扎帶縫線;⑤遞送尖刀,切開虹膜后,立即采用吸引器洗凈積液;⑥吸帶積液后,啟動CO2冷凍頭,準備好間接眼底鏡,醫(yī)師頂壓虹膜,在間接眼底鏡下冷凍,冷凝封閉視網膜裂孔、變性區(qū)以及放液口;⑦有環(huán)扎的對象,放置環(huán)扎帶,遞送硅膠;⑧由醫(yī)師結扎虹膜,置入硅膠,收緊固定;⑨再次轉過間接眼底鏡,再次檢查裂孔位置、加壓嵴高度與寬度,再次檢查是否存在遺漏的裂孔,確認是否存在出血以及嵌頓;⑩遞送眼壓測量計等檢查設備,測量眼壓,8例對象還進行前房穿刺,遞送穿刺針,8例眼壓過高者,遞送注射器,抽吸C3F8氣體,最后遞送絲線縫合球結膜、筋膜,準備好注射用地塞米松,進行注射。
1.2.4 術后。協助包眼,進行術中的體位微調,確保視網膜裂孔位于高位,以利于醫(yī)師操作。術后眼內注氣后,取俯臥位,以利于氣體上浮,使其頂住視網膜,復位視網膜,封閉裂孔,避免仰臥位,從而避免氣體與晶體接觸,預防繼發(fā)并發(fā)癥。送出手術室,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
1.3 觀察指標:手術情況,術中護理質量指標。
2 結果
手術時間(66.6±10.4)min,術中出血不良事件11例,其中患者不適中斷4例、出血4例、葡萄膜炎性反應2例、角膜炎1例。
3 討論
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治療視網膜脫落本身難度并不大,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容易出現體動,從而導致精細操作差錯,顯微鏡下操作固定的要求較高;②裂孔的識別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眼外傷對象裂孔較多,容易遺漏;③有一定的感染風險,特別是伴有積液的對象,切開虹膜后,可能會有積液漏出,需要做好積液的吸取,避免返流,需要使用的風險、器械較多,需要加強無菌管理[2-3];④需要交替使用顯微鏡、間接眼底鏡,需要及時做好鏡頭的調整,出現污染后,及時清潔。
小結:顯微鏡聯合間接眼底鏡下外路手術的護理配合需要重視術中環(huán)境管理、術中配合,盡可能避免術中體動。
參考文獻
李恩輝,賴筱琍,林咸平,等.顯微外路手術與常規(guī)外路手術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5,15(01):49-50.
曾朝霞,全雄,陳薈酈,陳玄之.顯微鏡下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外路手術放液與否的臨床觀察[N].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3,31(02):159-161.
黃仁良,李雪來,陳獻花.眼內填充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的Meta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7):1256-12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