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慶緣
在金庸的小說中,總不乏各大門派搶奪武林盟主的精彩情節(jié)。令人嘆息的是,英雄好漢往往總會遭到陰險小人飛鏢、毒針等暗器的暗算,無奈敗北??梢姲灯魍薮?,不可小覷。
然而在中華文明代代相傳的漫長歲月里,最刻骨銘心、銷骨毀形的暗器是流言,最不可捉摸、深不見底的是人心。1
常言道,帝王豪門庭院深深深幾許,院外的人即使踮著腳也瞥不見一磚一瓦,院內(nèi)的人費盡心思也望不到院外的一孔藍天。人人都被桎梏在四方墻角的一隅中,不知何時于無數(shù)次竊竊私語中,于無數(shù)次以目示意中,滋生了流言,它肆虐、擴散、禍亂眾生。于是,在某個晴朗的午后,一切又歸于平靜,人們似乎都忘卻了,厚重大門后的冷宮中又多了一個長伴青盞孤燈的妃子,海棠樹下的落紅處又葬了一副未寒的尸骨。沉緘于此的人,早已被刻上流言的印跡,陰曹地府中也未見得能擺脫。嗚呼!恐怕現(xiàn)今的宮斗劇也無法還原當時的兇險。2
暗器是做什么的?它小巧玲瓏,易于隱匿,可殺人于無形之中。流言便是如此。既然有滋生它、溫養(yǎng)它的溫床,便可窺得其背后操縱者的險惡用心。
觀其大,操縱者可以信誓旦旦地說為了民族,為了江山社稷。廉頗作為趙王手下得力干將一直被秦國所忌憚,故秦國大肆散播流言,令趙王啟用趙括,棄廉頗,后趙敗。這的確是“成功”的計謀,離間了君臣的關系,使秦國加快了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那漢高祖劉邦呢?他與呂后串通,竭盡所能搜集蛛絲馬跡,于朝中散布流言,硬是給韓信扣上一頂擁地稱王妄圖造反的帽子。于是一代功臣韓信便被理所當然地誅殺了。這不正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話了嗎?
觀其小,流言是為了損傷他人,頗有看別人笑話以達到愉悅自己的意味。這是一把不沾血的刀刃,只會讓受傷的心靈留下無法愈合的傷口。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便因為人們的流言釀成了悲劇,她成了一個“不干凈、有罪”的人,她失去了祝福的機會,失去了自己的至親。女人們一面假意安慰她,一面一遍遍地咀嚼著由此帶來的快感。好在王琦瑤將上海弄堂中的流言蜚語拋諸腦后,譜寫了一首哀轉久絕的長恨歌;也好在白流蘇鄙棄了世俗的自以為是的眼光,踏上傾城之戀的旅程。若將流言當作耳旁風,它便真如此倏忽而逝了,總不致割裂你的身心,白白教人看笑話。3
于是,當微風捕捉到細碎的聲音吹入耳中時,我總愿它從另一只耳朵中飄出來,消失在空中。畢竟,清晨小鳥的啾鳴聲更有趣,不是嗎?
(指導老師:崔廣華) 1 將流言比作暗器,抓住它們之間的共通點,形象生動,足見作者觀察之仔細,思考之深刻,見解之獨到。
2 用形象的語言講述流言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和背景,頗有畫面感,展示了作者不凡的聯(lián)想力和文字功底。
3 從大、小兩個層面論述流言的“威力”:它掩藏著操縱者的險惡用心;即使說者無心,可給傷者留下的卻是無盡的、無法愈合的傷口。同時,作者善于從史書、文學作品中取材。可以說,正是因為其閱讀涉獵的廣度加上思考的深度,才成就了這篇認識深刻、見解獨到的佳作。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