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密玲 肖燕青 余毅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00)
陰道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包括滴蟲性、霉菌性、細菌性等多種,其中滴蟲性和霉菌性陰道炎具有傳染性,發(fā)病原因多為性生活不潔[1]。根據研究顯示,近年來滴蟲性和霉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需要我們予以關注[2]。為了能夠對滴蟲霉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進行抑制,在本次研究中,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間入院的白帶檢驗患者進行分析,以研究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接受檢查和發(fā)生感染的概率。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精神類疾病患者、智力障礙患者、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間來我院進行白帶檢驗的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年齡在22~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6±4.3)歲?;颊呷恳话阗Y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家屬同意,并且已將目的、方法、預期結果告知患者。
患者入院后,由醫(yī)生使用無菌棉簽對患者陰道后穹隆處或子宮頸位置的分泌物進行采取,使用染色鏡檢觀察,若出現菌絲孢子,則患者為霉菌陽性。若出現梨形并且?guī)в斜廾拿蜗x,則患者為滴蟲陽性。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采用例(n)、率(%),通過卡方(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間,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的數量一直處于增加之中,滴蟲性陰道炎的患者占比由2016年1月的6.15%增加至2017年1月的7.98%;霉菌性陰道炎的患者占比由2016年1月的7.64%增加至2017年1月的11.03%,由此可見,霉菌性陰道炎不僅感染率一直高于滴蟲性陰道炎,其發(fā)病率也一直高于滴蟲性陰道炎,其結果具有明顯差異,并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陰道炎能夠分為多種類型,滴蟲性陰道炎和霉菌性陰道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兩種[3],其中滴蟲性陰道炎發(fā)病的原因是滴蟲與患者陰道內改變了患者陰道的酸堿度,導致患者的引導出現感染癥狀,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帶增加、外陰瘙癢和性交疼痛[4];霉菌性陰道炎的主要發(fā)病原因是念珠菌感染,雖然人體內原本就存在念珠菌,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并不會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只有在患者身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念珠菌會導致患者陰道內的酸堿失衡,從而引發(fā)霉菌性陰道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帶增加、陰部瘙癢、尿疼痛、性交疼痛等[5]。
為了對滴蟲霉菌性陰道炎進行有效的控制,除了適當補充維生素以外,女性首先應該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換內褲,洗凈后于通風處晾干,保持內褲、毛巾個人專用,并且不與其他物品同盆清洗,保持陰道內的酸堿度平衡,切勿過度清洗;常穿棉質、透氣的褲子,避免陰道內細菌滋生;盡量少食用或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對抗生素遵醫(yī)囑使用,不擅自濫用抗生素;保持性生活單純和心情愉悅,并且,春季一般較為溫暖和潮濕,因為女性身體結構的特殊性,在春季很容易被蘇醒的細菌入侵,所以在春季,女性應該對自身衛(wèi)生進行格外的注意。
在本次研究中,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間入院的白帶檢驗患者進行分析,以研究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接受檢查和發(fā)生感染的概率,通過上文我們已經可以了解到,滴蟲性陰道炎的患者占比由2016年1月的6.15%增加至2017年1月的7.98%;霉菌性陰道炎的患者占比由2016年1月的7.64%增加至2017年1月的11.03%。
綜上所述,滴蟲霉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不斷處于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危害,甚至能夠引發(fā)社會問題,需要我們進行關注并給予及時、有效的控制。
[1]王秀云,孫設宗,鄧衛(wèi)平,等.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白帶檢驗及感染率動態(tài)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7):1323-1324.
[2]曲秀榮.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白帶檢驗及感染率動態(tài)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6(12):13-14.
[3]廖旭東.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白帶檢驗及感染率動態(tài)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16):28-29.
[4]胡娟.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白帶檢驗及感染率動態(tài)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6(21):4912-4913.
[5]王艷梅.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白帶檢驗及感染率動態(tài)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8(5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