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鈺皓
摘 要:《大學的理想》是一本關于大學教育的理論問題系統(tǒng)評述的教育理論名著。本文基于《大學的理想》一書的研討,分析寫作的時代背景與理論研究背景,勾勒紐曼論大學的理想化模型,指出《大學的理想》中大學體系形式與職能。本文提出此書對于現代教育的參考價值:現在的大學發(fā)展應當以自由為核心理念,反思科研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策略;對于大學本身而言,應擁有更多的自治權與發(fā)展權。
關鍵詞:紐曼; 大學的理想; 現代化價值
一、寫作背景
《大學的理想》作者為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著名的神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和語言學家。《大學的理想》對于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紐曼大學論的諸多教育觀念一直傳承至今。
1851年,紐曼任職都柏林天主教大學校長,1852年為學校作了一系列的演講。這些演講內容與紐曼在其余高校的演講內容,被整合后編著成了《大學的理想》一書。此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社會變革時期,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都發(fā)生著轉變:在政治思想層面,人們追崇自由、追求科學;在經濟層面,英國的工業(yè)革命讓人人都有業(yè)可從。英國統(tǒng)治階級為穩(wěn)固地位,將發(fā)展方向投向高等教育,然而英國大學固守傳統(tǒng),拒絕發(fā)展科學教育,因而英國在此社會背景下在國內建立起新型的專業(yè)化的科學教育大學。其有著“收費低、要求低”的特征,吸引了大批學生,以牛津與劍橋大學為代表的固守型大學受到嚴重的沖擊,倡導科學理論的學術專家對固守型大學不斷地進行抨擊,傳統(tǒng)教育事業(yè)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紐曼以人文主義者的身份,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提出了理性的思索。
二、紐曼的大學理想體系解讀
1.紐曼論的理想大學
紐曼從詞源角度對大學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大學(university)——傳授普遍(universal)知識的地方”,主張大學應平等完整地傳授學生知識,從理性層面出發(fā)進行教育教學,對知識進行推廣而非增擴。深入研究紐曼的《大學的理想》,體悟其基于大學性質所延拓的優(yōu)秀教育理論,可從中汲取精髓用于現代化高等教育發(fā)展,警醒世人摒棄教育功利化理念。
紐曼認為理想的大學體系應是培育智力且擁有一定的社會性目標定位。大學需要擁有包容性,能夠包含所有的思想,包括宗教主義,傳授平等完整的知識。知識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知識的學習應是平等自由的。紐曼指出大學教育在知識層面上具有雙重目的:大學教育要有理性目的而非道德目的;大學教育要重視知識的傳播而非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提升。理想大學體系需要讓子民真正受益,在大學階段培育終生學習的習慣、適應社會的角色定位,讓子民們更有實踐性。培養(yǎng)品德良好、舉止優(yōu)雅的“君子”,用于推動民族素質的發(fā)展。
2.紐曼論的大學職能
在科學教育逐漸萌發(fā)的19世紀,大學教師的職能逐步加入了科研一項,紐曼認為大學是傳輸知識的場所,科研與教學的對象不同,教學與科研需要進行分離。教師在工作中將時間都用到了教學方面,再進行科研時間方面有著一定的沖突性。以工科為例,先進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并非出自于大學,而是專業(yè)化的研究機構,大學的科研意義并不重要。大學的職能應當以學生教育為主,根據相應的目的性進行人才培育。將科研與教學分開可優(yōu)化教師的工作結構,提升教育效率與教學性能。雖然在現今看來,紐曼論的大學職能有局限性,但在當時卻有著一定的批判意義,且反思之下也可得出現在大學的教育現狀紛雜,教師的教育工作結構過于復雜,應當進行反思。
3.紐曼論的實行途徑
自由教育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動”,大學教育需要秉承著自由的理念,為理智自身進行訓練,提高自身對固有的認知,提升自身的涵養(yǎng)。紐曼認為教育的接受者越多越好,學習者需要掌握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大學需要進行學科范疇的拓展,建立理論體系;教育學科內容要全面、系統(tǒng)化;教育方式應轉化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啟發(fā)式教育,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同化與順應,擴充知識庫,發(fā)展心智。
三、《大學的理想》現代價值
紐曼的大學理論擁有較高的借鑒價值,《大學的理想》一經發(fā)行便受到教育、心理、社會等多層面學者的辯論。它獨特的教育理論思想對現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大學教育的目的性考察,紐曼論認為,大學的知識教育應當服務于學生本體,為社會的進步起到推動作用,重視自由與自我教育;而時代在發(fā)展,今天的大學教育在某些領域已經逾越了傳統(tǒng)道德,如生物轉基因技術等凌駕于自然法則的知識發(fā)展,是否應受到科學教育的目的性限制與約束。再從大學的職能層面出發(fā),時下大學教學與科研不再對立,但要防止功利化的畸形發(fā)展,大學發(fā)展應回歸科研格物致知的本質目的性。
參考文獻:
[1] 紐曼. 大學的理想(節(jié)本)[M].徐輝,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 陳露茜. 大學的理想——紐曼《大學的理想》導讀[J]. 教育科學研究, 2013(4):78-80.
[3] 侯曉宇. 知識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讀紐曼《大學的理想》[J].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 2017,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