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作為工具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唯我們所用,加快信息的傳遞速度,將時間空間的局限逐一打破,而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思維活動等也無一不被其影響,而且繼續(xù)不遺余力地加快這種影響。這種影響好壞不一,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這一領域也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體現,如何將網絡合理的利用起來,持續(xù)有效、有亮點的向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的工作是本文所要論述的。
關鍵詞: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
在這個時代,網絡已開始步入人們社會人工作與生活中,而高校學生一群體在網絡中更充當一個重要的角色。網絡這一工具在進入到高校學生日常,是高校學生在使用著網絡,而這工具也同樣使用著大學生這一群眾。將大學生的時間、能力、思維方式與世界觀等逐一打破再重塑。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這一工作的開展也應該是逐浪而上,為大學生提供指導,因為學生的思想在打破再重塑這一過程中,容易存在往不同方向發(fā)展的可能。
一、網絡從多方面對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挑戰(zhàn)
(一)網絡改變價值觀帶來的挑戰(zhàn)
大學生的知識信息接受能力是迅速與強大的,網絡在此基礎上將大量的娛樂信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般送到他們身邊,能夠讓其對這種簡單的獲得快樂的方式養(yǎng)成依賴。這里也沒有明顯的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帶來阻力,這是大學生選擇了一種娛樂方式而已。但是因為大學生對一類娛樂信息都是有選擇性,對同一類娛樂信息的長時間接受,是會受到其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以娛樂為主的思想與高校正在進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可能存在著沖突的,比如其中的享樂主義則是一種,促使大學生心中產生追求物質生活的渴望,這也是高?!奥阗J”風波的一種始因。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自然也是有做的,只是向對于這種大學生自主選擇的娛樂信息,被動輸入的政治思想工作成了相對劣勢的地位,這帶來的挑戰(zhàn)不小。
(二)網絡改變生活方式帶來的挑戰(zhàn)
“死肥宅”這一網絡調侃詞是社會中一群不喜歡外出活動,以上網娛樂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F今大學生也是可能成為這群人的后備軍,在沒有必要的事情時,比如上課,考試,就選擇呆在宿舍,將自己與現實世界脫軌,與虛擬世界接軌。當然如果是上網查閱知識文獻、通過網絡交流分配學業(yè)任務,完成教學布置的學業(yè)作業(yè)也多少有這種情況出現,這類是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積極的一面,自然不是此處說的給政治思想工作帶來挑戰(zhàn)的一類。給政治思想工作帶來挑戰(zhàn)的是對網絡的癡迷已是到了學業(yè)都不愿意積極的去完成的學生。
(三)網絡改變交流群體帶來的挑戰(zhàn)
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攜是眾多的,其中“天涯若比鄰”般的網絡交流模式,為眾人的交流群體近可能的擴大,樹洞,博客,貼吧,論壇,游戲區(qū)等等交友交流的平臺不斷涌現,這類平臺為志同道合的群體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這是很好的一面,而這改變群體時導致了一種不好的現象產生,部分大學生例如不適應大學生活、在現實學習生活中遇到壓力等選擇逃離現實生活,向網絡的交流群體靠攏,在網絡這個虛擬平臺,大學生將不好的情緒宣泄其中,使得大學生在現實交流中機會減少,降低了其人際交往能力,擴大了網絡交流圈的同時也縮小其現實生活圈,而有些問題是只有現實中的朋友才能給予的,傷心的話對現實朋友、網絡朋友都能傾訴,安慰的話現實朋友、網絡朋友都能說,只是一個肩膀與簡單的擁抱卻不是屏幕那頭的朋友能給。而且當大學生處于過激的情緒時,網絡是更易激化這類情緒,現實朋友更給予更合理且及時的幫助,更利于培養(yǎng)出好的大學生道德素質。所以網絡改變交流群體帶來的挑戰(zhàn)這一點也不能忽視。
(四)網絡改變信息傳播能量帶來的挑戰(zhàn)
在網絡上,海量的信息中存在著一些虛假的信息,而在網絡這一高速公路這些信息在的亂竄已經是導致過不少的麻煩。為各種網絡犯罪提供了渠道,在網上存在信息泄露導致的問題,對防范意識不強的大學生造成麻煩;也增多激化消費的誘導因素,使大學生過高的消費對自身學習與生活帶來麻煩;同樣的也為作弊提供了更便攜的渠道,這些都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戰(zhàn)。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時代對高校學生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向大學生輸出一種文化理念,在世界上存在著眾多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輸出是網絡給這一時代打通一條高速公路。正如所謂的“哈韓哈日”風潮的新起,在根源上是我國的動漫、電視劇等娛樂產品不如日本、韓國,新一代青年在審美與文化追求上都是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以標簽或是不愛國等帶有批評性的言語評價他們,這并不能有效的改善現狀。首先,對大學生這一群體,我們應該知道且明確一點,他們大多都是18歲的成年人士,與之對話,不應是用大人對小孩的教育式批評式語氣訴說觀點,思想政治工作要是停留在這一層面上,能取得成功也是極少的。那同樣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的就是像文化產品一樣,做好文化輸出,將自身的優(yōu)越性體現出來。在文化理念、價值觀等方面給出一種大學生能夠根據其自身世界觀去評價優(yōu)劣的文化模式,社會主義思想最開始就是在馬克思與恩格斯進行文化理念才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無產階級人士所接受,思想政治工作也應該在網絡時代不斷更新自身的表達模式,好的東西自身就具有被被認可的強力屬性,相對論開始也就只有三個人能看懂,如今是照樣被世界認可。
三、思想政治工作所應有的對策
“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1]。對待進入網絡時代我們所要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也不能脫離它。
(一)在網絡中建好陣營
以美國為例,其可以通過《美國隊長》的電影作為文化理念的輸出方式,讓國人對國家的滿是自豪。當然我們國家近幾年也是有這類文化理念的產品輸出,《湄公河行動》對我國公民尊嚴的維護的理念,也是點亮銀屏;《戰(zhàn)狼2》對我國公民生命的維護也是盈滿眼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也是激發(fā)觀眾的國家自豪感,思想政治工作通過故事這一載體進入大學生心中,所能起到的效果是比起蒼白的說教好得多的。思想,這是大腦對外界事物的進行梳理而后經過加工,再沉淀下來的東西。這第一步,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要做足的,在網絡中是否有足夠的位置,在校園內是否有將這類思想通過文化載體輸送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在教育學生抵制各類不良網絡信息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辨別假惡丑、學習真善美,努力將各種文明健康的信息和各類文化優(yōu)秀成果注入校園網絡,所以,高校建立網絡德育平臺顯得特別重要[2]。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發(fā)文了,沒有閱讀量的話,這工作只能算做了一半,可以說沒有這就是在網絡中沒有建好陣營,其他的文化理念產出爆文,熱門影視作品背后也是汗水澆灌的,如何挖掘知識寶藏,如何結合專業(yè)進行網上自學等問題[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如此。
(二)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
正如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不能繼續(xù)在網絡影響下的教育如日中天,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在文化理念較少的那套模式自然也不能在這個網絡時代中繼續(xù)奏效。學習其他文化理念是被大學生所接受,學習并內化其他各國先進思想工作的開展方式,了解能夠在大學生腦中沉淀下來的思想是通過他們怎樣的刷選。有效利用網絡,這一高速公路是能將思想政治工作普及,同時也因懂得“因材施教”,對個別需要注重的對象給予教育。
三、結束語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引導大學生思想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是不應該矯枉過正,強制一種模式來開展,因為思想本就是不斷改進的,一成不變的思想反而是要被淘汰,所以我們的工作者自身就應該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沉淀,將自己認為好的工作方法積極的提出并與同事同行交流,完善,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時代也能有效的對高校學生開展。
參考文獻:
[1]宋毅軍.鄧小平在1978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前后[J].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2):4-4.
[2]藍如中.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黃岡技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0):17.
[3]黃中巖.網絡信息條件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6(2).
[4]張娜,張克營.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點”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6):112-112.
作者簡介:
李樹玲(1985—),男,河南新鄭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