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森
柳州市第十九中學是一所有六十年辦學歷史的學校,過去由于教師年齡偏大、辦學條件落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生源占比高等原因,導致學校的教學質量、社會聲譽都比較差,生源流失比較嚴重,是柳州市一所相對薄弱學校。
為了改變學校發(fā)展的不利局面,柳北區(qū)教育局于2014年成立了4個教育集團,我校由此成為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學教育集團紅碑校區(qū)。在集團總校的帶動下,我校的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軟實力依舊較弱。在我們苦尋出路而不得時,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廖先祥主持的“基于增值性評價理論的學校辦學效能提升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猶如一股東風為學校吹來了希望。
一、強化領導班子,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2016年1月24日,廖先祥副所長來到我校為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做了題為“學校效能評價——學校管理與辦學質量”的專題培訓。這次培訓燃起了學校領導班子、中層干部的熱情,我校決定引進項目。
專題培訓后,為了使效能提升項目真正扎根我校,廖先祥副所長又指導我們制定了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項目的主要攻堅內(nèi)容為學校管理、領導班子、教師培訓、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等,并圍繞這些內(nèi)容設計了相關的活動。
一是進一步完善學校管理制度,明確學校管理職責。項目實施后,我校建立了“校長+分管副校長+部門負責人+教職工”的崗位目標責任管理體系,制定了“一崗三責”管理制度;實行“部門+年級”兩線并行的管理模式,校級領導既管部門也管年級,各年級的管理細節(jié)工作則由年級主任、中層干部具體落實,且要求各年級每月召開處室工作會議、年級工作會議,確保消除每一個管理盲點。
二是加強學校干部的培訓力度,建立干部巡課機制。項目開展以來,廖先祥副所長為我校領導班子、中層干部進行了多次專題培訓,如“學校行政規(guī)則”“有一支強干的領導班子隊伍的含義”“懂教育善管理的領導是什么樣的”等。這些培訓不僅有理論的講解,還有實際工作的指導,每一次理論培訓后他都會進行跟蹤,對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進行實時指導。此外,廖副所長還指導我校制定《基于質量標準的課堂教學行政干部巡視記錄表》,提出每位班子成員、中層干部每天要巡視課堂20分鐘,及時了解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并與教師溝通、協(xié)商、研討,探求解決方法。
通過以上兩項措施,我校的領導隊伍徹底動起來了,不僅積極開展各項學校管理工作,還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建設中,有效調動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如今,我校的管理工作已經(jīng)走上了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正軌,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優(yōu)化教師隊伍,提高學校教學效能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是一所學校向前發(fā)展的關鍵性因素。我校過去長期受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較低的困擾:一是教師年齡偏大,教師普遍存在職業(yè)倦怠;二是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致使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在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長期處于低位狀態(tài),教師缺乏成就感。
在影響學校辦學效能的各種因素中,教師的貢獻率較高。所以,如何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成為效能提升項目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了給教師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廖先祥副所長對我校的課堂進行了大量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我校的課堂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師授課隨意性較大,課堂目標不明確,且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成果未能得到很好的鞏固,課堂教學效率低;二是學生學習無動力,課堂上學生伏桌睡覺、開小差的問題比較突出。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效能提升項目組將著眼點放在了教師培訓上。廖先祥副所長承擔起了教師培訓的主要工作,2016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二天,廖副所長就帶領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部分教研員深入我校課堂聽課,對我校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調查分析。隨后,項目組專家為我校教師做了“基于質量標準的課堂教學”“如何設計一堂課”等專題培訓,并針對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提出了“六追問”“六起來”,從教師如何設計課堂、如何實施教學、如何把控課堂、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培訓。
項目組專家還經(jīng)常深入我校參加教研組、備課組的教研活動,并要求學校領導干部也實時參與。活動中,校領導要檢查“六追問”“六起來”的落實情況,要對教師進行面對面的常規(guī)性技能培訓,從而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同時,我校圍繞“基于質量準備的課堂教學的研究”,組織了同課異構、青年教師匯報課、中考復習研討課、優(yōu)質展示課等教研活動,并邀請廖先祥副所長親臨指導。另外,效能提升項目組要求學校領導干部每周與一位教師談話,為教師答疑解惑,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能。
三、深化教育內(nèi)涵,提升學校育人效能
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是傳授知識、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的活動。因此,要提升學校的育人效能,就要打造符合學生實際的課堂文化和德育文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的內(nèi)涵。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實施育人工作的主要陣地。經(jīng)過長期調查研究,效能提升項目組針對薄弱學校課堂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了打造“六六三”課堂文化的目標,并針對教師、學生和教學提出具體的要求。針對教師的是“六追問”:1.這節(jié)課要教哪些知識點?2.學生要學到什么程度?3.怎樣教才能達成目標?4.如何檢驗教學的效果?5.課堂結束時教學目標完成到什么程度?6.課后應該如何跟蹤鞏固,促進學生發(fā)展?“六追問”涉及“教什么”“怎么教”“如何鞏固”等課堂教學的基本問題,對教師落實教學工作很有指導意義。我校落實“六追問”后,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有序、有效的良好態(tài)勢。
“六起來”針對的是學生,具體是:把頭抬起來,把書翻開來;把眼看過來,把腦動起來;把話說出來,把手動起來?,F(xiàn)在,我校每個教室里都張貼了“六起來”,每節(jié)課上課前,學生都要大聲誦讀,目的是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更專心地進行學習?!叭鞒獭贬槍Φ氖墙虒W,具體為“明標定學、依標導學、據(jù)標測學”3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按照這樣的流程落實教學,確保每節(jié)課都能有序開展、取得實效。
在效能提升項目組的幫助和指導下,我校的德育工作也有序地開展起來了。目前,我校主要圍繞培養(yǎng)合格的學生這一目標,開展養(yǎng)成教育、禮儀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和國防教育等德育活動。養(yǎng)成教育主抓按時到校的習慣,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禮儀教育主抓校園禮、課堂禮、集會禮等,每學年還開展“禮儀展評”比賽,引導學生明禮懂禮;感恩教育主要在婦女節(jié)、清明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開展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懂得感恩教師、父母,尊敬長輩;國防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通過新生軍訓、每周升國旗儀式、特定節(jié)假日、紀念日、紅歌比賽以及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磨練學生的堅強意志,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愛國情。
引進項目三年來,我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得到明顯改善,教學質量逐年穩(wěn)步提升,在城區(qū)期末統(tǒng)測中,我校成績由原來的城區(qū)倒數(shù)提高到中等位置,榮獲柳北區(qū)2017—2018年度中小學綜合管理三等獎、中學教學質量三等獎和中學教學質量進步獎,學校還先后獲得自治區(qū)衛(wèi)生先進單位、柳州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育永遠在路上,我校今后將繼續(xù)深入實施效能提升項目,不斷提升學校辦學效能,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成果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