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健
摘要:司法鑒定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部門,在訴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運行的效率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的效率。在實務中,涉司法鑒定民事案件的審理效率大大降底,主要原因在于鑒定時間過長。本文從柳城縣人民法院移送鑒定案件的審理情況作為切入點,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司法鑒定過程中存在的效率問題,從而提出解決思路,探索如何提高涉司法鑒定民事案件審判效率的工作機制。
關鍵詞:審判效率;司法鑒定;司法鑒定工作機制
1 我國司法鑒定工作現(xiàn)狀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建立了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框架,對鑒定人、鑒定機構、鑒定活動及管理部門等內(nèi)容作明確規(guī)定。實踐中,司法鑒定制度雖然在訴訟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其運行效果并不滿足社會期望,尚存在諸如鑒定技術手段落后、鑒定標準不一、鑒定人準入機制不健全、鑒定機構行業(yè)管理松散、鑒定效率低下等問題。在訴訟過程中,鑒定效率低下直接影響案件的審理,損害法的效率價值。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是鑒定機構缺乏制度制約而導致效率低。
2 柳城縣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司法鑒定情況
柳城縣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審理中,啟動司法鑒定程序的案件有:2015年有17件,2016年有31件,2017年截止8月有47件,共計95件。截止2017年8月,已出具鑒定報告的有80件,平均鑒定時長為148天/件。鑒定時限最長為501天,最少為29天。在該95件案件中,已結案有52件,平均審理天數(shù)為335天/件。在95件案件中,有13件審理天數(shù)已超過18個月。
上述數(shù)據(jù)反映出主要問題有:一是近年來涉司法鑒定的民事案件數(shù)量呈急劇上升趨勢,民事訴訟活動與司法鑒定活動對接越來越密切。二是涉司法鑒定案件數(shù)量占比重高,而司法鑒定用時長,效率低,影響法院對案件審理效率,成為影響審判工作的重要因素。
3 涉司法鑒定案件審理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1)民事訴訟活動是在法院主導下進行,司法鑒定案件審理效率低與法院自身工作不無關系。首先,近年來司法鑒定案件數(shù)量激增,司法鑒定部門人員配備不足,案多人少現(xiàn)象仍然存在。其次,節(jié)點多,程序繁冗。鑒定工作啟動前期涉及到當事人申請,法官審查認定,移送司法鑒定部門,選定鑒定機構,與鑒定機構交接。其間涉及主體多,對接耗時長。
(2)當事人是否配合是影響司法鑒定效率因素之一。如當事人對鑒定報告不滿意而拒絕簽字,拒絕帶傷者配合鑒定,有意躲避鑒定,阻礙法院和鑒定機構工作人員現(xiàn)場查勘,遲延甚至拒絕交納鑒定費等,這些不配合的行為將使鑒定工作用時長,甚至無法開展。
(3)當事人濫用司法鑒定申請權,造成重復鑒定,多頭鑒定,影響審案效率?!睹袷略V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口行委托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jù)足以反駁并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實務中,當事人一旦申請鑒定,法官一般都準許,不去審查是否有證據(jù)足以推翻原來的鑒定意見,不去分析所申請鑒定的問題是否屬于專門性問題。因為法官并沒有專門的識別技能,生怕在一些問題認定上出現(xiàn)錯誤,只能交由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往往相同的鑒定材料在不同的鑒定機構得出不同的鑒定意見,反而更加影響案件審判工作的推進。
(4)涉司法鑒定案件的審理效率依賴于司法鑒定機構對鑒定報告的出具。司法鑒定效率不高是整個案件審理過程中效率不高的關鍵因素。1.部分鑒定機構工作開展緩慢,出具鑒定報告用時過長。柳城縣法院于2016年3月將一個涉及房屋評估鑒定的案件移送鑒定,直至2017年8月才出具鑒定報告交付,歷時500天。2.司法鑒定機構市場化決定了鑒定機構屬于盈利性組織,而鑒定費用是其收入來源。那么,鑒定機構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收取鑒定費效率,而非出具鑒定報告效率。3.部分鑒定機構收費偏高。有當事人在未了解鑒定費情況下申請鑒定,面對鑒定機構發(fā)出的鑒定費繳納通知卻望而卻步。鑒定費用偏高加大了訴訟成本,增加當事人負擔,影響審理效率。再者,評估機構按標的價值大小收費,往往虛高評估以提交收費標準,從而評估對象價值失真,現(xiàn)實中無法處置,影響法院工作開展。4.對法律法規(guī)管理規(guī)定落實不力。我區(qū)司法鑒定管理條例對司法鑒定時限有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為30日,特殊情況下60日。但是實務中用時遠超出該規(guī)定。
(5)司法鑒定管理制度粗糙。比如在司法鑒定時限問題上,沒有分門別類,沒有結合不同類型鑒定的復雜程度及實踐經(jīng)驗來確定鑒定時限,而是一刀切。我區(qū)司法鑒定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司法鑒定時限為三十日,可以經(jīng)批準后延長三十日,而第三款則規(guī)定“司法鑒定機構與委托人對完成鑒定的時限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钡谌畈患酉拗频某霈F(xiàn),使得第一款和第二款在現(xiàn)實操作上失去了意義。
4 提高涉司法鑒定民事案件審判效率對策構想
4.1 法院內(nèi)部方面
4.1.1 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法官業(yè)務能力
司法鑒定是審判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很多案件離開司法鑒定就無法進行審理。法官必須加強對司法鑒定重要地位的認識,積極配合司法鑒定工作,積極研究司法鑒定制度難題。在具體業(yè)務對接中,減少鑒定案件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嚴格把控辦案節(jié)點,縮短鑒定案件在法院送鑒階段的流程時間。法官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研究法律問題和專門性問題的區(qū)分界線,對當事人申請事項進行審查分析,積極向當事人釋明,防止不必要的鑒定。
4.1.2 完善司法鑒定啟動條件,防止申請權濫用
在審判實踐中,不乏惡意當事人濫用申請權的現(xiàn)象。司法鑒定程序的啟動,演變?yōu)楫斒氯送涎訒r間的手段。法官在面對司法鑒定程序是否該啟動問題上,沒有制度依據(jù),也不宜過多主觀干涉。司法鑒定的啟動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可行制度,既要保證善良當事人的權利,又要防止惡意當事人的不軌之圖。
4.1.3 與鑒定機構積極對接,密切跟進,暢通溝通渠道
司法鑒定活動涉及多方主體,包括法院、鑒定機構、鑒定人、當事人等,要想使整個司法鑒定活動順暢開展,必須加強各方溝通聯(lián)系。法院在訴訟活動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在把握整個案件審判過程的同時,應積極主動促進司法鑒定工作,加強協(xié)調(diào)各方。
4.1.4 通過合同約束,促進鑒定機構嚴格履約
法院與鑒定機構通過委托合同建立委托鑒定關系,雙方應在法律法規(guī)準許的范圍下完善合同細節(jié),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明確鑒定時限,強調(diào)違約責任。法院要通過橫向監(jiān)督,敦促司法鑒定機構、鑒定人嚴格履約。對于不能按時交付鑒定報告、工作開展進度緩慢的鑒定機構、鑒定人,要嚴格追究違約責任。
4.2 制度建設方面
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健全統(tǒng)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目標要求,司法鑒定公正,才能保證案件審判的公正,司法鑒定高效,才能促進審判活動高效。
4.2.1 重新定位司法鑒定,規(guī)范準入制度,重建繳費機制
司法鑒定是司法鑒定機構及鑒定人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具有獨立性和中立性。司法鑒定人并非像律師一樣僅為當事人服務,而是必須根據(jù)客觀事實進行司法鑒定活動。這與依靠收取鑒定費作為經(jīng)濟收入存在根本性矛盾,特別是鑒定機構市場化之后,必然受利益驅(qū)使,司法鑒定機構為提高收入必然攬客、必然作出有偏向性的鑒定意見。對司法鑒定必須科學定位,司法鑒定不是為當事人服務,而是為解決專門性問題提出專家證言,具備一定的社會性。而且,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稀缺影響鑒定質(zhì)量和效率。積極實施優(yōu)惠鼓勵政策,規(guī)范準入門檻,促進更多鑒定機構設立,充實司法鑒定資源,營造良性競爭環(huán)境。司法鑒定活動面向社會,具備一定的社會公共服務性質(zhì),國家可以考慮財政扶持,規(guī)范收費行為,杜絕攬客、徇私舞弊等亂象,確保司法鑒定活動有序公正開展。同時可以降低收費標準,為更多當事人提供司法鑒定服務。
4.2.2 建立一鑒終鑒為原則、兩鑒終鑒為例外的司法鑒定制度
司法鑒定要具有科學性與嚴肅性,防止惡意當事人利用鑒定拖延時間,妨害法院審理案件,損害對方當事人利益。法院在組織司法鑒定中,可以采取一鑒終鑒。在雙方當事人對司法鑒定機構選任意見分歧較大時,可以借鑒仲裁制度讓雙方當事人一致選任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通過搖珠隨機抽選方式,雙方當事人必須接受搖珠制抽選結果,在案件移交鑒定之前應窮盡證據(jù)材料,不能在鑒定報告出具之后再次申請鑒定。為防止鑒定機構被選定之后濫用職權,兩鑒終鑒作為例外補充的糾錯機制,在特殊情形下,原鑒定意見確有錯誤的,經(jīng)嚴格審查把關之后可以啟動第二次鑒定。
4.2.3 加強制度制約,建立法院與司法行政部門溝通機制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對司法鑒定活動進行監(jiān)督管理,而司法鑒定活動是為訴訟活動服務,司法鑒定的社會效果和功能發(fā)揮直接作用在案件審判過程中。司法鑒定的效果如何,法院作為案件審理的主導方,法院對司法鑒定效果最為清楚。若要改善和促進司法鑒定活動發(fā)展,必須強化和重視法院的意見反饋。因此,暢通法院與司法行政管理溝通渠道尤為重要。對于違背法律法規(guī)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司法鑒定部門應對鑒定機構及鑒定人采取相關懲戒措施,追究責任。
4.2.4 加強多方監(jiān)督,暢通監(jiān)督渠道,建立名冊退出機制,落實責任追究
司法行政部門作為司法鑒定活動的監(jiān)管者,應加強對司法鑒定機構及鑒定人監(jiān)督力度,著力對其在遵守司法鑒定程序、技術標準、技術操作規(guī)范、工作推進效率等情況進行檢查,及時將結果公布于社會。加大對司法鑒定機構、鑒定人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查處和追究力度。由于司法鑒定活動涉及到多方主體,對其監(jiān)督不應限于司法行政部門和利害關系人,而是接受社會廣大主體監(jiān)督。尤其加強法院的監(jiān)督作用,提高司法鑒定為訴訟服務的質(zhì)量。拓寬監(jiān)督渠道,設置便民投訴點、投訴熱線等。往往因為渠道不暢致使當事人無處投訴,或者在投訴之后無法落實跟蹤,常常面對沒有反饋的投訴無能為力。建立健全名冊退出機制,規(guī)范退出事由,完善退出程序。名冊退出機制建立是對司法鑒定機構及鑒定人最直接的監(jiān)督和警示,是司法鑒定活動有效的制度監(jiān)督。
5 結語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即包含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英國有句法諺說: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其強調(diào)程序效率的重要性,其價值意義并未亞于實體公正。在涉及司法鑒定的民事案件審判中,審理天數(shù)過長已是普遍現(xiàn)象,其間對訴訟效率價值的傷害不容忽視。如何提高審判效率,保障程序正義是當前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