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 要:誦讀教學就是以誦讀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法。它是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追根溯源中國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視誦讀。朱自清先生在《誦讀論》中曾強調(diào):“讀的用處最為廣,語文教學中應(yīng)特別注重它?!闭b讀教學之所以要提倡,是因為它具有豐富的科學依據(jù),也對當前實施素質(zhì)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重視誦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究竟是什么?新課標中這樣說:“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shè)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倍b讀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能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古文言文來說,誦讀更為重要。
關(guān)鍵詞:誦讀 教學
談到古文誦讀,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讀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國藩談到自己的誦讀體會時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笨梢?,誦讀不僅要聲音洪亮,疾徐有致,還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從誦讀中體會節(jié)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韻。文言文字少而意思深,單音而韻味長,需要通過放聲誦讀,才會記得牢靠,有利于進一步理解。那么,到底何為誦讀呢?[1]
我國的誦讀教學古稱“諷誦”。最早見于《周禮》,“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编嵭⑨屨f:“倍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痹S慎在《說文解字》中更以諷誦互訓,“誦,諷也”,“諷,誦也”?!爸S”就是背誦,“誦”就是朗讀。段玉裁在做注時也對二字做了精辟獨到的分析,他說:“讀,《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誦書也,應(yīng)該解釋為‘抽繹其義、蘊至于無窮,是之謂讀。”進而他又解釋:“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意不止于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意蘊。”也就是說誦是帶有感情與節(jié)奏的吟詠,而讀不僅僅包括誦,還注意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含義的推敲。二者結(jié)合起來可謂相得益彰。
下面,以《螳螂捕蟬》的文言文寓言為例,談?wù)務(wù)b讀教學在文言文里的應(yīng)用。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這篇文言文短小易懂,并且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明白,那么如何讓學生從這篇文章中讀出新意呢?我認為可以從誦讀入手,將所有東西邊誦讀邊糅合進來。首先成語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重點是后這個字,而原文中卻是黃雀在旁,是不一樣的。黃雀在旁的話,只要螳螂稍稍一歪頭就會發(fā)現(xiàn)黃雀,為什么它連頭都不愿意歪一下呢?因為它貪婪,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蟬的身上,所以關(guān)聯(lián)詞而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個而中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前面越是說螳螂的委身曲附,后面這個而就越能體現(xiàn)螳螂的貪婪。后面一句中,而字的重要性同上。但是在第一句中,蟬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中沒有關(guān)聯(lián)詞,作者也就沒有流露出如此強烈的譴責的感情。如此理解之后,學生在誦讀時就能抓住重點,讀出感情,而且能將詞句的解釋與誦讀融合在一起。
在比如《三峽》這篇課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在文中,作者圍繞著水勢展開記敘,所以我認為在誦讀的時候也可以圍繞水勢的漲落來入手。比如說,作者先說夏水高漲,并且湍急的特點,朗讀時應(yīng)一氣呵成,讓人體會到水的湍急,并且在讀時應(yīng)要求學生語速稍快,重讀突出,比如說,襄、朝、暮等詞。談到春冬之時,水勢低落,并且景色優(yōu)美,可以要求學生誦讀時語速放慢,仔細品味,尤其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與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在讀清榮峻茂時,中間雖然沒有標點,但是這四個字應(yīng)該每字一頓,心里想像文中展現(xiàn)的圖景,內(nèi)心才能有美好的體驗。而素湍綠潭,著重體現(xiàn)素和綠顏色的對比,所以這兩字應(yīng)該重讀出來。這八個字涵蓋的東西景物很多,慢慢體會,在誦讀時才可以讀出味道。到了秋季,到處一片肅殺之景,體現(xiàn)其悄愴幽邃的特點,如此幽靜,作者采用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所以在讀猿猴鳴叫的時候應(yīng)輕聲悠長,有回味,作者在這里重點寫了猿猴的鳴叫,襯托出一種凄涼之境。[2]
所以,誦讀對于語文來講是極其重要的。古人就十分推崇誦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敝祆湔f:“大抵觀書,必須熟讀,使其字皆若出自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朱自清先生也認為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其一半得自于聲音。在現(xiàn)在這個提倡語文素養(yǎng)的新時代,重視誦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淺談高中生古典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J].劉清華.課外語文.2017(12).
[2]對誦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董艷.讀書文摘.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