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課改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個年頭了,各式各樣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日新月異,各種課堂教學模型層出不窮,但是凱洛夫的課堂教學五要素(即:復習提問、引入新課、講授新課、總結歸納、課后作業(yè))依然極大的影響著教學實際。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僅僅關注這五大要素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中間缺少了最重要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反饋,也就是課后的反饋與評價,正是這個評價才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對課堂教授內(nèi)容是否已經(jīng)掌握,也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掌握的如何。而作業(yè)及練習作為評價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學生學習信息反饋以及學生對自己學習查漏補缺,鞏固提高的有效途徑,其作用也毋庸置疑的,因此,對教師來說,課后評講是一種很好的補償性教學手段,是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足和問題做出補償?shù)暮芎玫妮o助行為,講評課應看作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它的成敗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上好講評課,聽上去很簡單,但真正能把講評課上得很好的教師卻并不很多。目前講評課存在著三種現(xiàn)象:一是“自我安慰”型,此類老師只講不評,不管學生已懂還是沒懂,不管學生喜歡聽還是不喜歡聽,每題都要講一遍,這樣教師滿足于“我都講過了”;二是“不問東西”型,此類老師也許是怕時間不夠用,從開始講到結束,中間不停頓,很多時候學生還沒想明白上一題就開始講下一個問題;三是“自以為是”型,此類老師往往認為只要講一講常錯的題就可以了,于是就帶著標準答案走上講臺,其實自己并不清楚常錯題真的錯了沒有。
一、課前準備要精心,有效完善課堂教學設計的補償
無論是講評作業(yè)還是測試練習,教師應認真做好講評課的課前準備工作。
首先,要改變批改方式,不僅要全批全改,還要精批細改,對學生的答題情況做詳細記錄,有條件的可借助具有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的軟件進行分類統(tǒng)計,對學生答題情況有了一個整體的評價。通過統(tǒng)計和分析后,教師要及時總結出學生的得與失,并及時糾正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和方法上的不足之處,寫好講評課教案,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選擇適合的教法,以實現(xiàn)教學補償。
其次,講評前教師要深入研究習題,感覺哪些題目是學生的難點,易錯點,哪些題目要進行拓展和變式。教師要在備課時應先對所評講內(nèi)容進行分類,變知識點講評為知識模塊講評,讓學生對同一塊面的知識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把握,更好的總結歸納。通??砂匆韵路绞椒诸悾阂皇前唇虒W內(nèi)容分類,把同一教學內(nèi)容的題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識塊或知識鏈,講評時著重分析知識點在不同題目情景中的解讀和運用;二是按解題方法分類,把涉及相同解題方法和技巧的題整合到一起,例如整體代換、相同輔助線、相同建模方式、歸納法等等。在分析、講評時,教師選擇典型題目進行詳細講解,學生訂正時應有完整的解題過程,并寫出解題所用知識點或方法,而其它題則可由學生自行整理。
二、課堂實施需有心,有效調(diào)整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補償
要想上好一節(jié)講評課,教師不僅要做足課前準備,更要注重課堂實施。教師在講評課時不能只按照順序講評,講評前應先按課前對所講題目的分類,確定講評的重點和難點。講評的重點應放在抓“普錯”、講“普法”上,講評時,典型基礎題、中等難度題以及多數(shù)同學出現(xiàn)問題的易錯題要重點強調(diào)、詳細分析,同時,要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思路、相關數(shù)學思想和典型解題方法,提升綜合運用能力。對于正確率較高的題目教師只需點明“題眼”,可以少花甚至不花時間,而對于錯誤率較高的難題,可在最后講評,或只針對某一層次學生去講評。由于講評課涉及的內(nèi)容大都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學生容易失去再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不能只是簡單重復,應適當給出原有題目的變式和拓展,激發(fā)學生再思考的求知欲,保持積極參與的心態(tài)。
三、課堂評價不偏心,有效激勵學生積極心理的補償。
講評課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答題正確率高的學生感覺已經(jīng)都弄懂,所以無所事事,而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講評知識密度大,信息量多,極易產(chǎn)生“疲勞”感,因此,在講評時,教師要關注各類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調(diào)整講評節(jié)奏,通過激勵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
我認為在講評課開始時應對成績好、進步快的學生提出表揚,而對那些具備獨特見解的學生,更應給他們鼓勵。講評過程中,可采用“優(yōu)秀解法推薦”的形式進行,將好的解題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于課堂,也可由學生講解,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個別差的學生還要加強課后的輔導,讓其感受到老師的不離不棄。當然這部分學生訂正的題目要經(jīng)過老師的精心挑選,卻不可盲目的也要他們?nèi)康腻e題都要訂正,這樣會讓他們覺得結束是遙不可及的。
四、課后鞏固更用心,有效指導學生二次達標的補償。
一堂講評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講評已經(jīng)結束,由于課堂講評時學生是以聽為主,所以訂正工作就要留到課后。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整理評講內(nèi)容加以鞏固。一方面,在練習中集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知識缺失,通常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師需要做出補償性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僅通過一次講評,不可能讓學生完全掌握;另一方面,知識點是相對固定的,但是對知識點的考察是多變的,不同的切入角度,不同的條件表述、不同的提問方式使得題目形式千變?nèi)f化,對學生的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錯誤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弄清楚講評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種解題方法,確保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通過實踐,合理的使用《錯題本》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錯題本》作為補償性學習的一種手段被廣泛的使用,但是,多數(shù)人在使用過程中,盲目的、不假思索的把做錯的題全部照搬到錯題本上,甚至同一題抄了兩遍而不自知,這樣不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整理,而且復習時同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重新閱讀。為此,在指導學生整理錯題時,我會要求學生先根據(jù)教師的講評把錯題分類,而后從同一類型的題目中挑出最典型的一題在錯題本上訂正,要求過程完整、格式規(guī)范、書寫清楚,同時寫好錯誤成因分析,而剩余其他錯題則只抄寫題目,以備復習時當例題進行練習。
總之,講評課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根本目的在于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進行進一步完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做出補償性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應摒棄盲目的機械重復、對答案、抄板書,而應精心設計,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講評課,真正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