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峰
(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遼寧沈陽 110004)
說起中華傳統(tǒng)的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只要一提起茶文化,人們就會想到淡淡的茶香,想到美麗動人的采茶姑娘,想到一種寧靜悠遠的意境。伴隨著茶文化的發(fā)展,有關茶的音樂作品也被人們廣泛所熟知,人們在品茶的時候會放起動聽的音樂,伴隨著杯中香濃的茶葉,一同倒入嘴里,浸入胃里,深刻地印在腦海里。由此,茶文化相關的音樂也就應運而生,伴隨著茶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也一同向前邁步。高校音樂教育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種能夠讓人的靈魂享受音樂的教育,而茶文化同樣是一種對人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的文化,當二者相遇,可以為感受其中的人帶來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滿足。高校音樂教育對于茶文化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1]。
中國人稱那些極佳的茶為茗,品茗是中國人對于喝茶的高雅的說法。品字代表細細品味,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喝茶。中國的茶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神農(nóng)時期,直到漢朝時,茶已經(jīng)被人們所普遍接受,而后的歷代文人墨客對于茶的喜愛更甚,常將茶寫進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之中。茶文化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的發(fā)展,終于變成現(xiàn)在我們所熟知的茶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到達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想要再度尋求發(fā)展,就只能將茶文化發(fā)展到世界,讓世界共同認同我們的茶文化。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大中華的傳統(tǒng)茶文化開始逐漸流失。人們對于傳統(tǒng)茶文化的記憶越來越薄弱,傳統(tǒng)茶文化就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小孩,發(fā)出無聲的呼喊,但并沒有多少人為此停下腳步,轉(zhuǎn)身擁抱它,或帶著它去尋找未來。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很難再像從前一樣放慢腳步去品味生活。當今的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就是:你知道我有多忙嗎?沒時間!我哪有時間去和你優(yōu)哉游哉。正是這種快到近乎病態(tài)的生活方式,讓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一切從簡,什么都追求高效率。每天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但內(nèi)心世界卻越來越空虛,一旦放慢腳步就開始恐慌,無所適從。
隨著中國逐漸與世界接軌,中國展現(xiàn)了一個大國海納百川的風度,大量接受外來的文化,但這也導致了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特別是對于傳統(tǒng)的茶文化,已經(jīng)有大量可以替代茶的飲品,如咖啡。當人們開始習慣西方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中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正在遭受冷落,并開始逐漸沒落。目前,有學者在街頭做了一些關于日常飲品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是:在街頭隨機抽取的300個路人當中,選擇汽水和果汁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20%,選擇牛奶或其它奶制飲品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52%,選擇咖啡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25%,而選擇茶作為日常飲品的人數(shù)僅占總?cè)藬?shù)的3%,并且都是中老年人。由此可見,除開一些中老年人喜歡茶葉以外,年輕人幾乎都不怎么喜歡茶,這個調(diào)查結(jié)果對于中華未來的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我們能夠想象,或許當老一代人去世以后,我們的茶文化就僅存在于教科書里。
高校音樂教育對茶文化的意義體現(xiàn)在一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意義是為國家培養(yǎng)接班的人才,同樣也需要培養(yǎng)出那種能夠肩負其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的人才。所以將高等教育與茶文化連接在一起是非常有必要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更能夠理解茶文化的深遠意義,以及傳承下去的必要性。并且他們也更有能力去傳承中華茶文化。另一方面是音樂對人的意義并不只是簡單的使人心情愉快,更加重要的是心靈的洗滌,在這一點上,音樂與茶文化密不可分。它們給人帶來的意義相近,并且相互促進。
音樂教育對于人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具有很深遠的意義。就比如提高人對美的鑒賞能力,提高想象力等。加強高校音樂教育可以使一個人對于生活有更加強烈的感受,更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2]。音樂與茶文化的交流,可以使茶文化發(fā)出全新的生機,重新煥發(fā)活力。
看過茶藝表演的人都會喜歡上那種行云流水的感覺,表演者用纖細的手握著茶壺,一步一步的進行煮茶、洗茶和泡茶的表演,那種渾然天成的感覺配著裊裊的琴音,使人仿佛真正的進入了那種悠遠淡雅的意境中。其實除開茶藝表演者本身的技術以外,撫琴的表演者在其中同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琴音的節(jié)拍與泡茶的動作相符合,讓人聽著琴音,心神伴隨著表演者的動作一點點的淪陷,一點點地將人帶入那個意境之中。
中國的茶文化的表演形式不僅僅只有茶藝表演這一種,還有與之相關的歌曲和戲曲。這些其它的表演形式,與茶藝表演有所不同,它們更加注重于音樂的結(jié)合,通過音樂的表現(xiàn),使觀眾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采茶人的日常辛勤的勞作,以及傳遞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表演者通過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講述著茶文化的過往,表現(xiàn)茶文化的海納百川的特點。茶文化與音樂呈現(xiàn)出一種水乳交融的勢態(tài)。而此時茶文化的音樂也早已經(jīng)超越了它本身的意義,因為茶文化賦予了它新的含義,而它也為茶文化帶來了新的表現(xiàn)形式,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茶文化和音樂一脈相承的特點。
中國人向來有一種飲茶的愛好,并且講究很多。中國人飲茶講究意境,需要在一種較為平和的意境里才能飲茶,才能領略到茶的意境。而當人們心情煩躁時也可以通過飲茶來使心情變得更加平靜,而音樂的妙用也在于此,時常聽音樂的人都能夠感受到音樂給人帶來的作用。而在飲茶時聽一些較為平緩的音樂,會增加飲茶的效果,使人心情的平復所需時間更短。將音樂與茶文化結(jié)合也有利于將中華茶文化推向世界,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全世界人民都可以通過音樂觸碰到茶文化的意境邊緣,進而使全世界人民對茶文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人們會因此更加熱愛中國文化,更加熱愛中國,增強中國的國家軟實力,對世界輸出中國文化,讓世界都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中國的茶文化從此不再僅僅屬于中國,它更加屬于全人類,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流傳下去,并且生生不息,源源不斷。
中國的茶文化從古至今都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的茶葉遠銷海內(nèi)外,被世界所認可。但是世界認可了我們的茶葉,卻并不代表認可了我們的茶文化[3]。中國人喝茶講究意境。煮茶、洗茶、泡茶這些方面都是有講究的。但是,這些對于外國人來說卻很難理解,傳承中華的茶文化需要一種載體,依靠這種載體,讓世界都能夠領略中華茶文化的魅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如果茶文化是中國的獨有財產(chǎn),那么音樂就是世界的共同財產(chǎn)。當茶文化與音樂相互交融,茶的清香沁人心脾,音樂跳動的音符撥動人們的心弦,在這個世界上語言可以成為障礙,但音樂卻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交流方式。中國的音樂在世界歷史上也是頂尖的,凝聚了我們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民族力量,它具有獨特的東方魅力。即使是完全不懂音律的人,也會被其所感染。當音樂與茶文化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方式,叫做茶道。沒有音樂的茶道是沒有靈魂的,透過音樂我們更能夠體會到茶文化中所蘊含的意境,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被稱為茶文化,英國人也有喝茶的習慣,但是他們的茶文化是淺顯的、流于表面的,無法被稱之為茶文化,只有中華的茶,承載了上千年的文明歷史,傳承了歷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并且與人民關系密切,這樣才被稱之為茶文化。音樂與茶文化的交融真的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加一卻接近無限的可能。
高校音樂教育對于茶文化的發(fā)展意義不止于此,它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具有更大的意義。音樂與文化密不可分,或許音樂也是文化的一種,它可以將文化以一種全世界通用的方式傳遞給世界,讓世界各國人民都能夠了解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很多不足就開始體現(xiàn)出來,比如文化產(chǎn)業(yè)方面,中國與那些文化產(chǎn)業(yè)大國相比較就有很大差距。中國從不缺少文化,但是缺少一些善于將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人。通過高校音樂教育可以將茶文化的發(fā)展到達一個新的頂峰。
[1]吳鐵軍.論中華茶文化傳承中的音樂教育功能發(fā)揮[J].福建茶葉,2016(6):391-392.
[2]葛絕,王小龍,耿仁甫,葛田.高校音樂教育與白茆山歌傳承保護的互動探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3(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