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兵華
在教師的征途上,我已走過了十個春秋,時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觸。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那種能靜下來捧上一掬書香、學識豐富、有人文底蘊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師是深受學生喜愛敬佩、家長高度贊譽、同行普遍欣賞的。除了專家引領(lǐng)、外出學習、校本教研等途徑外,我想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讀書。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給自己和學生的雙重成長以堅實的保證,從而感悟教育教學上破蛹化蝶地跨越。
一、浸潤心靈的綠地
剛走上教師崗位,我滿懷期待,胸懷激情,充滿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情懷。然而當站在講臺上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相差甚遠,領(lǐng)悟了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我執(zhí)教的是屈原的《離騷》節(jié)選,端午節(jié)習俗導入,吸引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重點字音疏通到位,簡介作者生平等基礎(chǔ)知識之后進行文本解讀,當解釋“惟庚寅吾以降”時,有同學就問,老師,你是什么時候出生呢?我被難住了,不予理睬作罷。陶淵明《歸園田居》篇,描寫的是優(yōu)美田園風光,表現(xiàn)他厭惡官場,重歸田園時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有同學說陶淵明逃避現(xiàn)實,為官不作為,沒有心憂百姓,兼濟蒼生,我以時間有限為由,不作解釋。
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提問,我有點難以招架,總是以時間有限或課余討論為托辭。想想這些尷尬的現(xiàn)實,究其原因是面對一篇文章,我只是粗略瀏覽,更多的是讀課本,看教案,學教參,孰不知現(xiàn)成的教案不管有多好,我都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要想在教學上達到從容輕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必須博覽群書。
閱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它們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jīng)反復挑選之后而入選的。我認真鉆研教材,讀懂讀透課文,給學生耐心講解課文內(nèi)容,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點燃師生心靈之間的碰撞,帶領(lǐng)他們進入一篇篇美文的精神殿堂。
名家名篇有時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有些作品是節(jié)選的,針對這樣的情況,我不是只讀教參上的故事梗概,而是真正地去閱讀與教材課文相關(guān)的文學書籍,去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比如教材里《“布衣總統(tǒng)”孫中山》節(jié)選,主要是寫“布衣總統(tǒng)”稱謂的來歷;具體寫“布衣總統(tǒng)”的簡樸生活和“布衣總統(tǒng)”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現(xiàn)了他為人民著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質(zhì),而作者陳廷一在全文中是要給讀者展現(xiàn)一位屢戰(zhàn)屢敗,堅忍不拔,崇民主尚共和,倡導“三民主義”救中國的民主戰(zhàn)士,因為有了之前的全文閱讀,讓我在教這篇節(jié)選課文時更能統(tǒng)觀全局,分析把握精準到位。
《論語》《資治通鑒》等古代經(jīng)典著作,讓我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先賢的睿智和遠見卓識;三毛、劉墉、余光中等作家作品,讓我心扉開啟,生命溫暖,積極樂觀地看待世界和人生;科技、文化、歷史、軍事等方面的書籍,讓我博古通今,捕捉時代的信息,把握時代的脈搏。
俗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野l(fā)覺“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讀書的廣度,豐富了我的知識面,讓我的心靈在浮躁中得以片刻寧靜,讓我朝著一名“百度型”的教師邁進。
二、開啟智慧的風帆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教師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p>
擔任班主任時,我在學生面前總是板著臉,故作嚴肅,裝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表現(xiàn)出“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心想這樣就能樹立教師的權(quán)威和尊嚴,學生就會很“聽話”。可一個月的班級考核下來,結(jié)果事與愿違,排名靠后,班上有學生違紀多、班上衛(wèi)生差等問題。師傅推薦我去看看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翻閱著作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變自我,選擇積極角色進入工作生活。我明白了,威嚴不等于尊嚴,我要放下自己“高貴”的身段,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當做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衰樂,不應(yīng)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yīng)是發(fā)自肺腑地亦師亦友的愛。后來在開展愛護班集體、成長的歷程、感恩等活動教育學生時,我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大哥哥的身份,有情有義、有理有據(jù)地與學生交心。
自從關(guān)注了李鎮(zhèn)西的微博,接觸到《李鎮(zhèn)西與語文民主教育》著作,我的語文教育觀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執(zhí)教《臺階》,課前我的預設(shè)是著力圍繞建造臺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課上按照臺階建造前、建造中、建造后三個部分,學生能較快地找到相關(guān)描寫語段,認識人物,當預設(shè)的精彩一一呈現(xiàn),我的心中一陣竊喜??纱藭r,一男生用教室每個角落都能聽到的聲音說,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班上做下調(diào)查,有一半的學生表示贊同,怎么辦?含糊跳過?突然間想到李鎮(zhèn)西老師的“民主”二字。我當即做出“父親建臺階,值不值得”辯題,正反方各自進行觀點闡述,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一致認同父親的倔強、勤勞、樸實、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的農(nóng)民形象。
《有效地教學方法》《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等優(yōu)秀教育類書籍和報刊,我細讀且靈活地運用到平時課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甘甜,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學生對于我反復強調(diào)的重點知識還是出錯時,我會說很藍瘦,香菇(難受,想哭);在作考前動員學生時,我希望學生都能使出“洪荒之力”,考出讓大家滿意的成績;辨析漢語中沒有“舉足無措”,只有“手足無措?!?/p>
讀書,就是教育教學最好的備課。讀書的深度,讓我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理論基礎(chǔ),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三、滋養(yǎng)情操的花朵
韓愈《師說》里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即是傳授道義,亦是當今的育人。我的工作對象是一群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在他們心目中,教師是道德的楷模。
學校給每位教師贈送了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和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兩本書。在細讀這兩本書后,陶行知老師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思想讓我頂禮膜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曾經(jīng)學生違紀,導致班級扣分,我采用的是“懲罰”的方式,扣一分,罰掃教室衛(wèi)生一天,以此類推。但是,這樣“冷冰冰”的規(guī)則卻絲毫不起作用,喚醒不了學生向善的心,反而被罰得多的學生會麻木,甚至破罐子破摔。如今,我不再實行如此簡單粗暴的方法,而是帶上幾個班干部,幫著被“罰”的學生一起打掃衛(wèi)生,邊打掃邊聊天,其樂融融,在溫馨的氛圍中,給班級扣了分的孩子們內(nèi)心的“愧”會被漸漸地喚醒。
李鎮(zhèn)西老師書中“愛”的教育理念讓我受益良多。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鞍嗉壭l(wèi)生包干區(qū)因為打掃不干凈扣分了,下課我們一起再去打掃”班會上我和風細雨地說到。教室里靜悄悄的,學生們個個低著頭,不說話。到了包干區(qū),我以身作則,帶頭動手拔雜草,把垃圾撿到垃圾桶里,和學生一起清理廢物。一次,二次,三次……,我身體力行,跟學生熱火朝天地一起勞動,這比在課堂上反復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保護清潔衛(wèi)生要有效得多,之后班上從沒有因衛(wèi)生不合格而扣過分,班上學生也因愛護衛(wèi)生多次受到表揚。在文娛、體育、等各種課外活動中,我加入到學生群中,與他們游戲、歡樂,既交流感情,增進了友誼,又融洽了師生關(guān)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我身上獲得了教益。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弊x書的高度,啟迪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的教師修養(yǎng),滋養(yǎng)了我的道德情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讓我在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一步步成熟,慢慢地破蛹而出,成為飛舞的彩蝶。我深切地感悟到:在書香里跳躍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書香里浸潤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