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于彬 舒怡
【摘 要】目的:對3~6歲兒童采取護理干預,并分析其對兒童預防齲齒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選擇我市幼兒園3~6歲兒童280名,將兒童分為兩組。對照組140名,按照幼兒園常規(guī)保健方法給予健康教育;觀察組140名,給予護理干預。結果: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有92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占比65.71%;對照組有43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占比30.71%;差異明顯(P<0.05);干預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觀察組兒童的患齲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對3~6歲兒童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齲齒,糾正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齲齒;兒童;護理干預;患齲率
Abstract Objective: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on children aged 3~6 year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eventing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 were analyzed.Method:Select November 2016 -2017 September, choose 280 children in 3~6 kindergarten in our city, divide children into two groups. 140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health care method of kindergarten; 14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After 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92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bad living habits, accounting for 65.71%; 43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bad living habits, accounting for 30.71%;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3 months, 6 months, 9 months, 12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different (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ental caries and correct childrens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Keywords Dental caries; childre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ries prevalence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1
齲齒是影響兒童口腔健康的常見問題,有報道稱,縣城及鄉(xiāng)幼兒園3~6歲兒童的齲齒檢出率約為63.56%、70.21%[1]。齲齒不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還會增加感染性疾病以及恒牙齲齒風險,還可能導致恒牙錯牙合、發(fā)育不良,給兒童造成心理障礙。 為確保兒童健康成長,應對兒童加強護理干預,減少乳牙齲齒的發(fā)生。本文將對3~6歲兒童采取護理干預,并分析其對兒童預防齲齒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選擇我市幼兒園3~6歲兒童280名。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兒童分為兩組。觀察組140名,男性68名,女性72名, 平均年齡(4.46±0.93)歲。對照組140名,男性70名,女性70名, 平均年齡(4.45±0.94)歲。兩組兒童上述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幼兒園常規(guī)保健方法給予健康教育,由保健幼師進行。觀察組兒童給予護理干預,由口腔專業(yè)人員指導,干預對象包括幼師、家長和兒童,具體方法:(1)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對兒童、家長、幼師進行口腔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正常的口腔結構及功能,齲齒對兒童健康成長的危害,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糾正家長“齲齒不用補,可以換牙”的錯誤觀念,增強其保健意識,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方法,例如正確選擇選擇牙刷、牙膏,波浪式正確刷牙方法等;注意教育方式的趣味性,應采取寓教于樂的形式,定期組織幼兒園活動,例如教愛牙童謠、播放相關動畫等,使其明白正確、有效刷牙的重要性;(2)重視初萌牙的家庭護理:指導家長重視兒童的初萌牙家庭護理,在萌出乳牙前,應采取定期喂涼開水的方法進行口腔清潔;萌出乳牙后,應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牙齒清潔; 3歲開始,指導兒童正確的刷牙方法,監(jiān)督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進食后立即漱口;限制零食、甜食、碳酸飲料的攝入,增加富含豐富纖維食物攝入;糾正兒童咬手指等不良習慣;(3)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家長應指導兒童睡前不吃糖、零食,飯后漱口,糾正兒童吃夜奶的習慣,預防奶瓶齲;對兒童的飲食喜好進行干預,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幼教人員應將正確刷牙的監(jiān)督作為日常事務,建立記錄本,對每日按要求刷牙的兒童子獎勵“我刷牙我健康”的小紅花,并進行評比,激發(fā)兒童的積極性;(4)幫助兒童養(yǎng)成正確刷牙的習慣:指導兒童“三三三”的刷牙方法,即每天刷三次,每次不低于3min,最佳時間為進食后3min;刷牙時應注意保護牙齒咬合面,以及容易發(fā)生齲齒的部位;指導兒童巴斯刷牙法,即“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5)注意保護第一恒磨牙:兒童在6歲左右會萌出第一顆恒磨牙,并伴隨兒童的一生,由于使用時間最久,因此也更容易發(fā)生齲壞;一般認為,對萌出的恒牙做窩溝封閉,能夠有效預防窩溝齲,建立一層保護性屏障,并使早期齲停止發(fā)展;(6)定期檢查口腔:要求兒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2~5歲兒童:1次/2~3個月;6~12歲兒童:1次/6個月;12歲以上兒童:1次/年;發(fā)現(xiàn)齲齒應盡早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發(fā)展。
1.3 評價標準
分別于干預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對比兩組兒童的患齲情況。檢查由口腔科醫(yī)師在幼兒園于自然光線下進行,檢查后進行記錄。對比兩組兒童的不良生活習慣改善情況,包括口腔清潔行為、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結構調(diào)整情況等方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X?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生活習慣改善情況
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有92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占比65.71%;對照組有43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占比30.71%;X?=34.34,P<0.05,差異明顯。
2.2 患齲情況
干預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觀察組兒童的患齲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
3 討論
齲病是兒童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不僅會降低兒童咀嚼功能,還會影響其腸胃消化吸收,部分兒童可能出現(xiàn)厭食癥狀及營養(yǎng)不良。一般認為,導致齲齒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先天發(fā)育問題、不良飲食癖好、口腔內(nèi)殘留細菌等[2]。且研究發(fā)現(xiàn),磨牙與雙尖牙面小窩及裂溝、鄰牙接觸面是最易發(fā)生齲齒的部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齲齒的發(fā)病率也不斷上升,尤其是學齡前兒童,患齲率不斷攀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長對齲病重視程度不足,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缺乏正確引導。而兒童年齡較小,自制力弱,多存在如喜零食、碳酸飲料等不良飲食癖好[3]。
對3~6歲兒童進行齲齒預防教育應聯(lián)合社區(qū)保健人員、家長、幼教人員等多方面力量,以寓教于樂的形式,使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同時,對兒童進行定期口腔檢查,降低兒童齲患率。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對兒童口腔衛(wèi)生重視程度不足,認為乳牙齲齒無關緊要,還會換新牙,因此發(fā)生齲齒也不用治療。這種置之不理的方式不僅會導致惡化齲,還會降低兒童的生理舒適度,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4]。
對兒童進行護理干預,定期舉行集體宣教活動,要求家長和兒童共同參加,學習愛牙童謠,觀看關于正確刷牙、愛牙、護牙的動畫視頻,激發(fā)兒童對刷牙的興趣。要求家長掌握乳牙家庭護理的方法,了解愛護乳牙的重要性,監(jiān)督兒童的刷牙行為。對按照要求刷牙的兒童進行獎勵,通過良好的刺激調(diào)動兒童刷牙的積極性[5]。家長是兒童了解口腔衛(wèi)生知識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應加強對家長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教育和培養(yǎng)兒童口腔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責任,從而做好預防工作。
此外,在幼兒園中,幼師是兒童最主要的教育者和生活照顧者,兒童對幼師有一定的信任和依賴,因此,在護理干預時,應與幼教人員達成共識,將監(jiān)督兒童正確刷牙作為日常事務,督促兒童進食后漱口,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家長定期帶兒童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涂氟,并向家長反饋發(fā)現(xiàn)的問題,囑咐其盡早帶孩子治療,必要時可進行窩溝封閉,預防齲齒發(fā)生[6]。對兒童進行飲食干預,糾正兒童不良飲食癖好,例如,應鼓勵兒童多食用牛奶、蛋類、新鮮瓜果、蔬菜、魚蝦等,及時補充鈣,提高乳牙的鈣化以及抗齲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有92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占比65.71%;對照組有43名兒童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占比30.71%;差異明顯(P<0.05);干預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觀察組兒童的患齲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提示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降低3~6歲兒童患齲率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嬰幼兒期是防齲關鍵期,應重視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情況,了解引起齲齒的常見原因,采取綜合性干預措施,聯(lián)合社保人員、幼師及家長,共同參與,多管齊下,使兒童逐漸養(yǎng)成正確刷牙的良好習慣,合理飲食,定期進行檢查,盡早發(fā)現(xiàn)齲病并采取治療措施,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梁紅梅,李曉生. 學齡前期兒童齲齒治療前護理對治療過程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3(09): 140-141.
周芳,陳桂生,梁東,等. 綜合護理干預預防兒童齲齒的效果研究[J]. 廣西醫(yī)學. 2014,43(12): 1836-1837.
劉建寧,柯賢俊. 整體護理在兒童乳牙齲齒修復中的應用[J].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 2013,39(03): 215-216.
傅鐛榕,張虹. 綜合護理干預在學齡前兒童齲齒防治中的應用[J]. 中外醫(yī)療. 2017,37(33): 168-170.
陳綺琴,葛風華,席曉穎. 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對預防兒童齲齒的效果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6,9(26): 183-185.
鄧彩弟,戴軼,翁子梅. 護理干預對預防兒童乳牙齲齒的重要性[J]. 黑龍江醫(yī)學. 2017,46(05): 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