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夏汗?吐爾洪
摘要:導演在譯制片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譯制片作為一種再現(xiàn)或者在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導演的作用就是努力從整體長保障原版片的風格與特點,并能夠通過語言對人物進行人物形象的再創(chuàng)造。本文以譯制片為內(nèi)容,對導演在譯制片中的作用進行幾點具體分析和研究。
關(guān)鍵詞:導演;作品;譯制片
引言
譯制片就是指將原版影片的對白或解說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后,以該種語言配音混錄或疊加字幕后的影片.在翻譯和配音過程中,必須要與原版片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語言進行人物創(chuàng)造,導演需要根據(jù)原版片的人物性格、風格等,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這種創(chuàng)作必須要遵循還原的創(chuàng)作原則,這也是譯制片導演的最主要作用。
一、總領(lǐng)整個劇本,把握譯制片的脈絡和特點、風格
作為一個譯制導演,不僅要和其他導演一樣,要能夠吃透劇本,知道整個劇的中心,然后能夠?qū)⑦@個劇的風格和其中的重要橋段找出,進而對整個劇中的人物進行分析;還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能夠具有較厚實的生活基礎(chǔ),進而能夠結(jié)合一些生活體會,對原片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因為譯制導演在看到劇本時,有一個拍好的片子作為基礎(chǔ),片子中展示出所具有的多彩性,還展示出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及生活習俗。然而,很多時候譯制導演對這些都不是很了解的,這就需要導演能夠盡可能多的吸收多方面的知識,進而提高對原片的理解,對原片的把握也能夠全面。這對譯制導演來講是譯制片成功的基礎(chǔ)。
二、做好“對口型改劇本”的工作,明確漢語與各種語言結(jié)構(gòu)、發(fā)音方法之間的不同
譯制導演與其他導演還有一項不同的工作,那就是對口型改劇本。想要將原片的風貌展示出來,不僅要做到不改變臺詞的含義,還要對翻譯稿進行刪減,進而想要實現(xiàn)譯制片與原片的表情和動作能夠相符合是一件很費功夫的事情。尤其是在原片中存在一些不同的人物形象時,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存在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在對口型改劇本的時候都需要將這些因素進行考慮,通過不斷的修改,使得譯制片的臺詞能夠與原片的角色更加符合貼切。在對口型改臺詞的時候,存在問題比較多的還有一些單詞和詞組在漢語中會存在多種的意思,一些是諺語和俚語。這時候在翻譯時,會出現(xiàn)出于原片相反或者相差很大的差別,所以這時候能夠?qū)⑴_詞理順,保證整個戲劇能夠很流利通暢,使得觀眾在看劇的時候能夠很明確的理解。
比如:導演在譯制《新水滸傳》這部電視劇時,其中好多比較轉(zhuǎn)折的對話戲,是需要導演與翻譯之間共同研究才弄懂。因為在新水滸傳劇本中人物之間的對白多數(shù)用于漢語成語、詩之類的對白,簡單的幾個詞語翻譯成少數(shù)民族語那它是一大堆話。所以,明確漢語與各種語言結(jié)構(gòu)、發(fā)音方法之間的不同,做好對口型改劇本的工作,這對譯制導演來說是個挑戰(zhàn)和考驗。
三、配音演員的角色安排恰當也是譯制片導演的重要工作
配音演員也是會影響譯制片還原效果的一項因素,因為不論是什么樣的戲種,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由演員來進行表演和體現(xiàn)的,所以片中的主要角色由誰來擔任就十分重要,譯制片也是如此,這時候就考驗導演對原片的理解和對演員的能力的檢驗。
比如:譯制片《李小龍傳奇》,這個電視劇中的 李小龍宗師,年少時無心學業(yè),卻對武術(shù)著迷,兒時還曾隨父出演電影。他拜在了葉問的名下鐵心學武,如饑似渴,乃至瘋狂。十七歲時,剛剛接觸拳擊不久的他竟獲全港拳擊冠軍。年輕氣盛的小龍仗著一身全港拳擊冠軍的威風,八方挑戰(zhàn),樹敵眾多,終于陷入黑幫的追殺。父親痛下決心,強迫兒子遠涉重洋,孤身一人去美國舊金山自立。李小龍心比天高,卻不得不寄人籬下。餐館打工,又與大師傅陡起“爭艷”風波。餐館老板徐迪雅女士是位具有女政治家的風范的華人社團代言人,她看出了李小龍是個頗有志向的同胞青年并資助和鼓勵他成長。綜合起來看,這個人物的情感比較多樣,波動也很大,并且在劇中經(jīng)歷不同時期,也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個核心。
作為譯制導演,當?shù)谝淮慰赐赀@個電視劇之后,因李小龍是歷史人物、一代宗師,他這個角色是一個正面的人物,在配音的時候,從人物的不同角度來展示這個角色,將人物的大起大落都展示出來,并且在與其他人物關(guān)系相處上,更是把握的很到位,結(jié)合不同時期角色的不同年齡,從角色的感覺和語氣、聲音上來將這個人物展示在觀眾面前,這個角色能夠良好的展示出來,與選擇的配音演員具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
四、導演對演員的細微要求,準確提示,嚴格把關(guān),能使“還原”盡量達到完美的境地
(一)除了以上三點,導演還要要求演員全面把握劇本的主題和思想,要通過自己的理解,掌握整個具備的脈絡,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并找行為貫穿線,弄明白角色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人物對事件的態(tài)度,確定語言擠掉,從而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以及人物情況的變化,在“還原”的前提下,在對人物形象進行在創(chuàng)造。
(二)導演必須要求演員研究分析原片中演員的表情,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抓住感情的分寸,再把這些作為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然后將體驗到的情感用恰當?shù)穆曇粽Z言手段體現(xiàn)出來,達到與原片形象的吻合。這里要注意的是:沒有真實的‘內(nèi)心情感,只在表面上追求或模仿原片角色的聲音語調(diào),是不可能把角色刻劃得完整鮮明,栩栩如生的,而如果只是片面強調(diào)感情的真實,不在聲音和語言技巧上下功夫也是不行的,這兩者是辯證的統(tǒng)一。
(三)導演必須要求演員找準潛臺詞以及邏輯重音,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表達原片中人物的思想。邏輯重音往往是語言內(nèi)涵目的所在,也就是要強調(diào)點送的地力。演員要根據(jù)不同人物在不同的規(guī)定情景中的不同情感狀態(tài)來選擇如重讀、特意重讀、字前停頓等不同的點送方法。同時需要注意點送要有機,不能刻板、不能帶棱角,總之,這都要以原片為基準。
結(jié)束語
譯制片的創(chuàng)造本身就一個系統(tǒng)、復雜、細致的工作,因此這種影片對導演的要求很高,導演除了要從總體上把握原版片的特點外,還需要協(xié)調(diào)好配音演員、錄音室以及音樂編輯等各個部分的工作,使影片能夠從整體上獲得更加精彩的效果,本文對此進行了幾個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我國譯制片的發(fā)展有所助力。
參考文獻
[1]淺析配音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J].尤文靜.大眾文藝.2016(06)
[2]影視配音的聲音塑造[J].熊艷.今傳媒.2013(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