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偉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美國教育學者沃邁特認為:“合作學習是近代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1]小組合作學習強調(diào)課堂上的人際關(guān)系,即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咨詢者,學生相當于“專家”或“教師”,與組員共享學習資源,相互促進,共同實現(xiàn)小組的活動目標。
【關(guān)鍵詞】主體作用 布置任務 激勵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73-01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同伴之間合作互助,以小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教師通過組織學習小組,利用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小組成績?yōu)樵u價標準,使學生共同達到教學目標。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提出
課程改革《綱要》要求“改變課程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已逐步深入課堂教學,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qū)M員的各種方案進行比較,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從而不斷地自我反省提高,并為同伴提供更多的幫助,學會謙讓、合作、團結(jié)。教師有意識的調(diào)動能引起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也要求,高中英語課程應發(fā)展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等都應在保證學生發(fā)展共同基礎的前提下,提供給他們個性發(fā)展的空間,以適應社會的不同需要。
高中生的思維以邏輯思維為主,能在抽象的領域進行推理和論證。他們試圖把各種材料貫穿起來,使知識系統(tǒng)化。高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與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往往受益于相互啟發(fā),相互點撥。他們?yōu)榱藵M足內(nèi)心的需要,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促進信息的保持。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我們現(xiàn)行的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采用分層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能夠讓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這就是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就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2]。
1.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發(fā)展需要
在高一必修一unit1的第一課時中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由 be good at引出相關(guān)短語,be good for be good to,a good deal,have a good drink給出相關(guān)語句,小組合作學習用適當?shù)亩陶Z填空或選擇。再由成績相對低的同學回答,總結(jié),鼓勵他們主動交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表達和交流,體驗成功,增強自信。為小組合作學習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語言教學氛圍,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需要得到充分激活,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積極發(fā)言,進行多元化的表達。
2.運用任務引導學習方法
艾潑斯坦于1989年提出了TARGET,由任務,權(quán)威性,認可,分組,評價,時間六個要素組合成的動機設計模型。權(quán)威性就是讓學生能夠擔當領導,形成獨立性,控制學習活動的過程。從實踐中可以看出,這些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積極的作用[3]。在高一必修一unit1的閱讀課中,可以設置一些小組合作任務來進行速讀和精讀。首先提幾個訓練速讀技能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合作完成,通過反饋答案,看哪個小組完成最快,這個過程可以激發(fā)小組成員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可組內(nèi)進行信息分享與交流,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聽說技能的發(fā)展。對于速讀答案可以要求學生找出答案出處,小組合作之后看哪個小組速度最快。在精讀中可以設置填空和選擇性問題,通過個體閱讀后在小組交流討論。在進行相對困難任務時,詞匯量少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會有困難。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合作學習來激發(fā)所有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對感覺困難的小組要給與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甚至可以參與中,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有效地進行。
3.運用激勵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后,由學生集中講解,對于學生的回答,老師要認真耐心地聽,弄清學生的思維脈絡,找到錯誤的原因,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評價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讓學生在激勵評價的引導下深入進行學習探究。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心靈的溝通,因為大部分教學內(nèi)容幾乎都是不知不覺,由師生間的個人交換而傳授下去[4]。教師總結(jié)的重點應放在知識點的重難點和學習方法上,多關(guān)注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閱讀中的精讀和泛讀,既要注意細節(jié)還需能夠語篇概括。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而且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言,都得到了鍛煉,在學生師生互動中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起作用,都有收獲。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在課堂教學基礎上以組織學習小組為教學模式,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繼續(xù)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在其他課型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比較教育研究室編譯:《簡明目標教育百科全書》(教學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410.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83.
[3][美]戴爾.H.申克著,韋小滿等譯:學習理論:教育的視角,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417頁.
[4]阿德勒.西方的智慧[美]周勛男,譯.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