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麗 孟 華 劉 妍
(1 大連市普蘭店區(qū)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200;2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1)
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結腸壁血液供應不足或回流血管受阻,所致的一種結腸缺血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IC的患病率也呈增加趨勢[1]。IC的典型癥狀為腹痛、腹瀉、便血,由于部分患者無特異性表現(xiàn),易造成誤診、漏診,延誤治療,影響預后。本文對診斷為IC的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分析,以提高對本病的診治和護理水平。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一院和大連市普蘭店區(qū)中心醫(yī)院收治IC患者48例,年齡52~87歲,平均年齡73.21歲。其中男21例、女27例,男女之比為0.78∶1。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34例(占71%)。伴有基礎疾病33例,其中高血壓病20例,冠心病24例,糖尿病10例,心房顫動7例,高脂血癥16例,習慣性便秘12例,11例患有2種或2種以上基礎疾病。所有患者均為急性起病,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43例(89.58%),主要位于左下腹,多為陣發(fā)性絞痛,少數(shù)為持續(xù)隱痛或鈍痛。5例患者無腹痛,以腹瀉、便血起病。所有患者均有血便,為鮮血便或暗紅血便。腹瀉40例(83.33%),表現(xiàn)為稀水樣便或血水便。
2.1 一般護理:囑患者臥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保證睡眠,以減少體力消耗和腸蠕動次數(shù)。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量、皮膚溫度及彈性、意識狀況、的變化。動態(tài)觀察腹痛及排便情況。對于高齡臥床患者,作好防褥護理,給予每2 h翻身1次。對于擬行腸鏡檢查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腸鏡檢查的注意事項,消除緊張情緒,協(xié)助做好腸道準備,保證及時順利的完成腸鏡檢查,實現(xiàn)早期診斷。
2.2 排便護理:密切觀察大便的性狀、量、顏色、次數(shù)的變化,為避免糞便的刺激損傷肛周皮膚,排便后做好肛周護理,用溫水清洗肛周,然后給予溫水坐浴或熱敷,以改善局部循環(huán),必要時在肛周涂無菌凡士林,并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
2.3 飲食護理:根據(jù)病情給予禁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飲食原則為少量多餐,以少渣、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本組有18例腹痛、便血嚴重者,入院時予以禁食,并給予完全腸外營養(yǎng),病情恢復后逐漸過渡至流質、半流質飲食。
2.4 心理護理:患者常常存在緊張、恐懼、焦慮心理,影響病情恢復。醫(yī)護人員耐心講解疾病知識,傾聽患者主訴,消除患者的緊張不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增強信心,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減輕痛苦和不適。
2.5 出院指導:出院后注意休息,適當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戒酒。建立合理食譜,改變不良生活飲食習慣,以保持消化功能的正常。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需注意原發(fā)疾病的防治,定期到相應科室隨診,堅持合理、規(guī)范用藥,以免再次發(fā)生血栓栓塞性疾病。便秘患者需調整飲食結構,根據(jù)病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并攝入足量水分,以保持大便通暢。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監(jiān)護、補液擴容、血管擴張劑及抗生素治療。病情重者禁食水,予以胃腸外營養(yǎng),隨著病情恢復,逐漸過渡至流質飲食。同時治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30例一過型患者1周內血便消失、腹痛緩解。18例病情較重患者經(jīng)過2~3周保守治療及精心護理,病情逐漸好轉,無腸穿孔、腸壞死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無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無皮膚破損及肛周感染等發(fā)生?;颊叱鲈汉蟀匆蠓帲ㄆ趶驮\,25例于起病2~4周復查腸鏡,16例腸黏膜完全恢復正常,6例可見病變處腸黏膜糜爛、充血、水腫,3例見腸腔輕度狹窄。
IC在老年人中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者,更易發(fā)生[1]。國內學者報道,我國73.6%IC為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容易延誤診斷和治療[2]。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占71%,多數(shù)合并基礎疾病,與文獻報道一致[3]。IC臨床表現(xiàn)多為腹痛,因IC主要累及左半結腸,故腹痛也多表現(xiàn)為左側腹痛,腹痛后多伴有腹瀉和便血[4]。本組中有腹痛癥狀占89.58%,所有患者均有血便,經(jīng)結腸鏡及病理學檢查確診。提高診斷率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尤其是對于伴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突然出現(xiàn)腹痛、便血等癥狀時,應考慮IC的可能,及時行腸鏡檢查以利于早期診斷[5]。醫(yī)護人員應該加強對疾病知識宣教,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防治便秘,重視IC的預防及早期識別,對有癥狀者細致觀察腹痛、血便、腹部體征等病情變化,以便及時做出正確診斷。
一過性IC預后良好,大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對癥支持治療能在數(shù)天內恢復,重癥患者有腸管缺血壞死、腹膜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可能,預后不良。合理的生活、飲食、肛周護理有利于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效的心理疏導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早日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1] Sherid M,Sifuentes H,Samo S,et al.Ischemic colitis:A Forgottenentity.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118 patients[J].J Dig Dis,2014,15(11):606-613.
[2] 閆靜,甘華田.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臨床特征及與中青年患者對比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5,32(11):767-769.
[3] 王帆,林雪,馬敏星,等.心血管相關疾病與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內科雜志,2015,32(6):398-400.
[4] 袁鳳儀,朱峰,劉德軍,等.缺血性腸病的診治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3):324-328.
[5] Mosli M,Parfitt J,Gregot J.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isease associationand outcome in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ischemic colitis[J].J Dig Dis,2013,14(5):23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