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 鄒萍蘭│文
廣西浦北縣樂民鎮(zhèn)新民街11號,535313
蒙蜂友離開人世已經(jīng)兩年了。但是,我與他有關養(yǎng)蜂的事情卻在我腦海里一幕幕揮之不去…。
我人生道路曲折,離開學校去養(yǎng)蜂,沒多久,又把蜂群處理后再返回學校任職。記得我把意蜂群賣給六吉村的黃蜂友,認識了六吉村的蒙蜂友。
蒙蜂友飼養(yǎng)中蜂幾十年,從來不花錢買蜂種,都是從大山里收捕回來養(yǎng)殖。一次,我和蒙蜂友聊天,他對我講,你想養(yǎng)中蜂,我就送你幾群,不要錢。我怕影響他來年收入,就不要了。后來,我與大麓的朋友聯(lián)系,聽說那里有3群蜂賣,只要200元錢。我就同蒙蜂友商量,找一輛三輪車去大麓買蜂,3群中蜂群,其中1群有2框蜂,1群有3框蜂,另1群無法打開箱蓋,我們搬起時覺得很沉重。最后向賣主鄰居借錘子等工具,把箱蓋撬開,原來巢脾上梁造脾,已和箱蓋粘連在一起。經(jīng)過點燃香煙熏蜂,慢慢割脾,得到十幾斤巢蜜,分一些給賣主和鄰居。我們把這箱蜂的巢蜜和蜜蜂,分別裝在塑料袋和蛇皮袋里。當天半夜,才把蜂群和蜂蜜運回蒙蜂友家。后來,我又花了200元錢買了10個舊意蜂箱送給蒙蜂友,經(jīng)過交換后,我才從蒙蜂友那里要回3群中蜂,總共11框蜂,實際只有7框足蜂,這就是我飼養(yǎng)中蜂的開始。
之后,我同蒙蜂友幾次到百靈塘水庫附近的大山里收捕中蜂,我才學會收捕、縛脾過箱的知識:1. 爬山嶺,要穿解放膠鞋,皮鞋不能穿,會打滑;2. 帶一把鐮刀,劈斬攔路的劍茅、荊棘;3. 山里要有蜜源,如鹽膚木、大葉蟻子木、小葉蟻子木等;4. 收捕洞穴要向東、向南或向東南方向,附近要有水源,洞穴要隱蔽,以免已被別人收捕;5.帶上鋼釬、鏟子、清水、幾塊磁磚和木板。挖洞的大小如同蜂箱大小,但底面略向前傾斜,避免積水,挖好洞,點上蜂蠟滴一些在洞里,然后用磁磚或木板封洞口,洞口前上方留幾個小孔,讓蜜蜂能進出。最后用水攪拌泥巴把洞口封牢,挖出洞前的新泥也要偽裝好。
收捕蜂的方法:挖洞穴收捕蜂的周圍村莊,如兆莊、蘇村、大化、新莊等都有中蜂場,每年春、夏、秋、冬都有蜂群往大山里飛逃。探準洞穴有蜂居住就進行收捕,蒙蜂友先用鋼釬小心把洞口撬開,點香熏蜂,用手輕輕拔開蜜蜂,尋找蜂王,抓到了蜂王裝入王籠。事先扎牢一把灌木枝葉在蛇皮袋內,把王籠掛在灌木枝葉叢中,將蛇皮袋倒掛在洞口前上方,再用煙熏蜂,也可用雙手捧蜜蜂往蛇皮袋里放,剩下的散蜂很快會飛入蛇皮袋里。然后割巢脾,把蜜脾裝入食品用塑料袋里,把蟲卵脾裁平整,縛扎好的脾上梁放在箱底,下梁向上,脾與脾之間用雜草樹枝隔著,用單車或摩托車運輸(脾耳向前后),巢脾不會掉落。裝蜂的蛇皮袋要扎些小孔,以便透氣。收捕蜂工作完成后,再把洞口封好,等待下一次收捕。
蜜蜂、巢脾分裝運回家中,把巢脾矯正后裝入蜂箱,將王籠掛巢脾之間,將蜜蜂抖入蜂箱內,噴些涼水。當晚喂些蜜水或白糖水液,使蜂群安靜下來,第二天把蜂王放出。
有一年,我把一年的《中國蜂業(yè)》12期雜志全部送給蒙蜂友閱讀。他對移蟲育王、分蜂、蜂病防治有了全面了解,我還免費送過巢礎、蜂箱給他,他非常感激。
蒙蜂友有4個兒子,其中三個兒子取了媳婦后都去廣東打工。蒙蜂友和老伴在家干農活,很艱辛,也很無奈,因為他患有哮喘病,水稻田噴農藥使他病情加重。最終,哮喘病奪去了蒙蜂友的生命,永遠躺在大山里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