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智
【摘要】文章從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出發(fā),對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整理,并以此為根據(jù)對其解決措施進行了研究,以期提升體育教學質量,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核心素養(yǎng);問題;方法
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體育情感、體育品格、運動能力、健康意識等成為開展體育教育活動的重點。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在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突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并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因此其學習需求會產(chǎn)生相應的改變?;诖耍W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之前,要通過談話、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詳細的了解,同時通過對學生信息資料的整理反饋,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找到這些問題的根源,針對根源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
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除受到先天體格因素的影響以外,更多的是后天因素的影響。小學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通過理論知識教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通過觀看體育視頻,了解體育精神;通過演示和實踐,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通過不斷的體育鍛煉,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而以上幾個方面的綜合鍛煉,主要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這也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下面對此進行詳細解釋。
(一)健康意識
小學體育要引導學生找到自我價值,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并在其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以體育鍛煉為樂趣,了解體育運動的快樂,通過切實參與體育運動中,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強健自身體魄。
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必須確定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體育訓練項目[1]。
在體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學生通過掌握體育規(guī)則、與體育相關的人文知識、體育發(fā)展的歷史以及體育賽事的規(guī)則,對體育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形成對體育主動探究的精神。另外,教師要傳授必要的體育鍛煉常識給學生,只有掌握了體育鍛煉的常識,才能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二)體育技能
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教學主要包括兩大板塊。第一個板塊是體育技能的學習。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科學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掌握5種以上的體育技能[2]。第二個板塊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培養(yǎng)。對學生自我能力的評估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評估自身的體育潛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從而進行深層次鍛煉。
二、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對體育教育的忽視
盡管素質教育倡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目前有很多學校過度偏向于數(shù)學、語文和英語等文化課程的教育,忽視了對體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家長和教師都認為體育不重要,學校的課程設置中文化課程占了學生的大量時間。學生由于長期受到較大的文化課程學習壓力,就會在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壓力排解,很容易產(chǎn)生偏激思想,影響長期的健康成長。而教育者長期對體育教育忽視,導致學生逐漸喪失體育鍛煉意識,認為體育鍛煉沒有文化課程學習重要,因此忽視了體育健康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二)師資力量不足
體育教師是開展體育教學的關鍵人物,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如早操安排和運動技能教學以及基礎訓練、比賽組織等,都屬于體育教師的工作范疇[3]。但是,當前很多體育教師還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數(shù)量偏少,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調。另外,還有部分體育教師缺乏專業(yè)知識,缺乏對運動強度的評估能力,容易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
(一)利用趣味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
當前的小學生都比較好動,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假如體育教師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學生很快就會喪失學習興趣,這就會給家長發(fā)出“體育教學沒必要”的錯誤信號,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阻礙體育教學的發(fā)展。為了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應立足于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根據(jù)所了解到的學習興趣,實施趣味化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的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漁民捕魚”的游戲,讓學生能夠了解其中體現(xiàn)的人文文化,組織學生分別扮演漁民和魚兩種角色?!棒~”四處亂跑,與魚活蹦亂跳的特點相符合;“漁民”織網(wǎng)捕魚,漁網(wǎng)一定要牢不可破,以便將“魚”一網(wǎng)打盡。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扮演魚的學生可以體會自由奔跑的快樂,而扮演漁民的學生則可以體會團結協(xié)作的快樂。且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一方面,學生通過游戲得到了跑步鍛煉,身體素質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扮演漁民的學生深切體驗了漁民的辛勤勞動,對于漁民的勞動成果會更加珍惜,這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為了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公德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戲,一部分學生扮演小偷,一部分學生扮演警察,警察負責打擊追捕小偷,小偷則除了逃跑什么都不能做。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一方面,小偷為了不被警察抓到會努力地奔跑,從而鍛煉了學生的短跑能力和長跑能力;另一方面,警察為了追捕小偷維護社會治安,會努力地追捕小偷,從而鍛煉了自身的觀察能力、尋找能力以及跑步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無論是扮演小偷的學生還是扮演警察的學生都會明白,社會中需要多一點警察追捕小偷,才能更加和諧和安全。
(二)利用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
從體育課堂的現(xiàn)狀來看,部分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只是四處游走,并沒有真正參與教師組織的活動中,與整個集體顯得格格不入。其原因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性格孤僻,不太合群;第二種是由于體育能力較弱,沒有人愿意與其一組?;诖耍W體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各方面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對各種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之后根據(jù)評估結果進行合理分組,要注重小組成員能夠能力互補、興趣互補,組與組之間最好實力相差。與此同時,小組成員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組長有權決定他人是否加入。在具體開展小組活動時,小組間差距不大,在競爭心理的驅使下,為了獲得比賽勝利,小組成員必然會付出努力,從而不斷提升小組競賽能力。在這種良性循環(huán)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小組做出貢獻,群體意識逐漸形成。endprint
例如籃球比賽游戲,籃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學生有運動耐力,而且需要學生有相應的觀察能力、跳躍能力、投射能力以及防守能力等。對此,小組可以進行合理規(guī)劃,選取奔跑運球能力較強的學生強化運球訓練,跳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爭球和籃板球方面加強練習,投籃準的學生強化投籃訓練,防守能力強的學生則強化擋拆技能的訓練等。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充分融入活動中,有助于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
當前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盡管他們都認識到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但是難以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另外,由于學習壓力較大,很多學生放學后就做文化課的作業(yè),僅有的活動時間也由于學業(yè)壓力被一壓再壓。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訓練已經(jīng)成為必備項目,但是很多學生由于運動素質較低,難以完成運動任務。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綜合運用文字、圖形、動畫和聲音等傳達體育信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進行“蛙跳”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作動畫《仿生練習》《小青蛙找媽媽》,根據(jù)教學需要,通過音樂和課件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具體措施為:首先,教師播放課件《仿生練習》,課件的首要內容是“蛙跳”,在蛙跳部分制作實物蛙跳,然后引導學生練習。學生在學習完成后可以總結出蛙跳動作為:先手撐,后腳蹬,最后收腹落地。由此學生就掌握了蛙跳的要領,學習效果良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其他動物的跳躍方式,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動作創(chuàng)設,并總結運動特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教師在面對該挑戰(zhàn)的過程中,要將其看作發(fā)展的機遇,努力完善教學計劃,不斷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方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在考慮學生主觀感受的基礎上采用動靜結合、趣味與效率相結合的方式,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孟文硯,陳悠.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作為學校體育的使命——2016長三角地區(qū)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會 聚焦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體育教學,2016,36(12):6-7.
[2]蔡紅軍.小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育[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6):142-143.
[3]郭萍花.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教學,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23):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