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輝
【摘要】目的 探討替羅非班聯(lián)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于我院行PCI治療的100例STEMI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PCI術中予鹽酸替羅非班治療,對照組行PCI術中予0.9%氯化鈉注射液等量冠脈內(nèi)注射。比較兩組PCI術后冠脈血流、超聲心動圖指標及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術后冠脈血流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替羅非班聯(lián)合PCI治療STEMI利于改善患者術后冠脈血流、提高心功能,同時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替羅非班;心肌再灌注;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fā)生冠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1]。而盡快恢復心肌血液灌注是治療STEMI的關鍵,目前臨床常用的心肌灌注治療方法為PCI治療。替羅非班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減少急診PCI術中繼發(fā)的微循環(huán)栓塞,有利于術后心肌灌注水平的恢復及心功能的改善[2]。本研究就替羅非班聯(lián)合PCI治療STEMI的臨床療效作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確診為STEMI并行PCI治療的患者100例,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5.17±4.28)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66.17±4.12)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符《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3];②符合急診PCI適應癥;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腦血管、肝腎臟功能不全者;②伴有嚴重造血系統(tǒng)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③既往有溶栓治療史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均予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H13023716,神威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25 mg)300 mg、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056410,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
75 mg)600 mg,普通肝素3000 U靜脈注射。觀察組入院即予鹽酸替羅非班[國藥準字H20141165,遠大藥業(yè)(中國)有限公司,規(guī)格:5mg(以替羅非班計)]10 μg/kg/min靜脈推注,隨后以0.15 μg/kg/min持續(xù)靜脈滴注至術后48 h,術中經(jīng)引導管予替羅非班注射液10 μg/kg冠脈內(nèi)注射,5min內(nèi)注射完畢;對照組術中經(jīng)引導管予等量0.9%氯化鈉注射液冠脈內(nèi)注射。
1.3 評價指標
術后根據(jù)TIMI血流分級法評估患者術后冠脈血流情況[4]。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檢測患者LVEF、LVEDD、LVESD,并記錄。觀察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心臟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術后冠脈血流情況
術后2 h,達到TIMI3級血流觀察組48例,占總例數(shù)96.00%,對照組39例,占總例數(shù)78.00%;ST段回落>50%觀察組47例,占總例數(shù)94.00%,對照組37例,占總例數(shù)74.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7.162、7.441,P=0.007、0.006)
2.2 超聲心動圖指標
治療前,兩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超聲心動圖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心臟事件
治療期間,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10.00%(5/50),其中梗死后心絞痛2例,心室顫動2例,心力衰竭1例;對照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22.00%(11/50),其中梗死后心絞痛3例,心室顫動3例,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死亡1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679,P=0.102)。
3 討 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又稱急性心肌缺血壞死,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劇烈胸痛,伴有心電圖動態(tài)演變及心肌酶升高,早期診斷及治療對疾病的轉歸有重要作用[5]。其主要病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狹窄和心臟供血不足,而側支循環(huán)未充分建立。再灌注治療是早期治療STEMI的關鍵,對發(fā)病12h內(nèi)的STEMI患者,直接實施PCI是最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治療[6]。
替羅非班是小分子非肽類絡氨酸衍生物,可以有效阻斷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結合,大量臨床研究表明STEMI患者應盡早應用替羅非班。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替羅非班聯(lián)合PCI治療STEMI,術后冠脈血流情況、超聲心動圖指標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使用替羅非班聯(lián)合PCI治療STEMI患者,能夠明顯改善冠脈血流情況,提高患者心功能,利于改善患者預后。究其原因在于替羅非班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物質釋放,在PCI術中起到了減少微栓脫落、改善遠端微循環(huán)的作用,使心肌灌注增加,減少了心肌缺血梗死的面積,從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聯(lián)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冠脈血流情況及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 穎,李 榮,左 強,等.心肌梗死急性期ST段抬高形態(tài)的臨床意義及機理探討[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5,42(3):212-213.
[2] 孫 原,石秋艷,李艷玲,等.替羅非班治療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再閉塞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8,21(1):40-43.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8):675-687.
[4] 陳瑞炳,徐軍鵬,丁 遙.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紅蛋白水平與近期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109-111.
[5] 馬迎霞,王 雄,魏 陽.冠心病PCI術后心臟康復醫(yī)學模式轉變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2):166-169.
[6] 張 楠.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性PCI術患者中應用的最佳時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8,15(8):124-128.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