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楠
(江蘇省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11)
目前,中國貧血的患病率達到13.23%,主要原因是血紅蛋白存在異常情況?,F(xiàn)在,對于貧血患者來說,進行血液透析護理對其治療過程有很重要的幫助,血液透析是一種治療貧血的方法之一,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透析器將患者體內(nèi)的血液與人體血液濃度相近的電解質(zhì)溶液置換到體外,進行物質(zhì)交換,是患者體內(nèi)的廢物、毒物得到代謝,從而使患者體內(nèi)的電解質(zhì)和酸堿度得到平衡[1]。另外,通過血液透析,將患者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進行排出,同時凈化血回路。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以后的患者,血紅蛋白檢測頻率對其血紅蛋白變異的臨床影響效果進行分析。其中,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本院(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以后的患者中隨機挑選80例,對其中的40例患者進行每2個月1次檢測的常規(guī)性的治療,記為常規(guī)治療組,其中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2.12 ±4.22)歲,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早期患者為17例,中期患者為15例,晚期患者為8例;對剩下的40例患者進行每個月1次檢測,記為觀察治療組,其中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3.29 ±3.64)歲,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早期患者為16例,中期患者為16例,晚期患者為8例。以上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年齡、性別、癥狀上不存在數(shù)據(jù)差異(P>0.05)。本次采樣均得到了患者本人的同意。
1.2 方法:國內(nèi)外在對患者進行透析的時候,采取的方法有:①進行適時的血液透析,這個時期的患者,在采取措施的時候,一般沒有出現(xiàn)嚴重的貧血的癥狀;②對晚期患者進行透析,當患者的血液的濾過率小于每分鐘5毫升,或者當患者貧血癥狀開始出現(xiàn)時才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在進行透析的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血液的清除指數(shù)的測量,當(KT/V)<2的時侯,方可進行,其中在對患者添加透析劑量的時候,使跟隨患者血液功能的強弱進行,當血液功能弱時就要加大劑量,反之減少劑量。其中,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測頻率的對比,也就是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一組患者每1個月檢測一次,另一組患者每2個月檢測1次,然后分析其血紅蛋白的異動情況。最后,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要定期檢查血液透析儀器,保證透析儀器能夠正常良好的進行運行的,同時要定期檢查儀器管道的銜接情況,防止意外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2]:比較在不同檢測頻率下,兩個組患者的血紅蛋白的變異情況。以及患者在在目標波動范圍內(nèi),檢測頻率對患者病死率的影響。正常人的血紅蛋白也會存在波動的現(xiàn)象,但是其波動的幅度在每升10 g左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為SPSS17.00;組間比較核檢驗方法為χ2;數(shù)據(jù)結(jié)果用百分數(shù)表示(%),如果P<0.05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Hb的分值圍繞目標范圍下限波動中,常規(guī)檢測組(每2個月對血紅蛋白檢測1次)的患者占57.5(23/40),病死率為15%(6/40),觀察檢測組(每1個月對血紅蛋白檢測1次)的患者占70%(28/40),病死率為5%(2/40);常規(guī)檢測組的Hb振幅為>20 g每升的占87.5%(35/40),在11~20 g/L的占2.5%(1/40),在0~10 g/L的占10%(4/40),觀察檢測組的Hb振幅為>20 g每升的占75%(30/40),在11~20 g/L的占25%(4/40),在0~0 g/L的占0%(0/40)(P=0.000,χ2=13.928,6.672)。
血液透析是一種治療貧血患者的治療手段。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患者體內(nèi)的血液引流到體外,通過透析器的空心纖維將血液和透析液進行物質(zhì)交換(對流),從而清除患者體內(nèi)的存在的代謝物,從而維持患者體內(nèi)pH值和電解質(zhì)平衡,使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得到排出,形成一個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血紅蛋白變異性是指患者在某一時刻,體內(nèi)的血紅蛋白值會跟隨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其數(shù)值會在某一時間段發(fā)生上下波動的情況。雖然,正常人的血紅蛋白也會存在波動的現(xiàn)象,但是其波動的幅度在每升10 g左右[3-4]。因此,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過程中,觀察患者的血紅蛋白變異情況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而針對不同的檢測頻率,可以使患者的血紅蛋白變異情況得到不同的控制效果。通過對比數(shù)據(jù)可知,每2個月進行1次檢測的患者血紅蛋白的變異指標和病死率均要>1個月檢測1次的患者,每2個月檢測1次的患者目標下限的波動要小于每1個月檢測1次的患者。針對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以后的患者,患者的病死率與目標下限范圍的波動范圍與檢測頻率的高低有關,波動小的病死率高。
[1] 李萍,陳孜瑾,蔣鉆紅,等.血紅蛋白檢測頻率對血紅蛋白變異的影響及與血液透析患者預后的關系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15,14(3):148-151.
[2] 鐘曉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紅蛋白變異性與心腦血管事件及死亡的相關性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3] 李惠.促紅細胞生成素抵抗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研究[D].大理:大理學院,2012.
[4] 程立新.不同透析頻率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質(zhì)量的中長期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