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任的功能與邊際:“判者負責”語境下法官責任豁免制度構(gòu)建之理性思辨

      2018-01-22 22:19:04唐紅
      關鍵詞:錯案法官司法

      ●唐紅

      引言

      【案例1】馬瑞芝法官濫用職權案。①參見法官馬瑞芝無罪案二審刑事裁定書(2014)秦刑終字第84號,載http://www.dffyw.com/sifashijian/ws/201409/37113.html,2016年6月10日訪問。2009年7月,唐山漢沽法庭的法官馬瑞芝依法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案件。因該案雙方當事人在庭審時向法庭隱瞞了部分事實,從而導致案件判決結(jié)果侵害了案外人利益,引發(fā)案外人上訪并自殺。為平息上訪,上級法院以“原審法院無管轄權為由”裁定再審。2011年8月,該市豐南區(qū)檢察院為平息上訪人繼續(xù)上訪,將馬瑞芝以涉嫌“濫用職權罪”立案偵查。隨后,該案經(jīng)過一、二審法院審理,馬瑞芝被宣告無罪。

      【案例2】郭學宏法官上訪案。②張劍:《吉林?。悍ㄔ焊痹洪L被撤職質(zhì)疑紀委干預審判》,載《京華時報》2012年12月17日。2009年,吉林伊通縣法院原副院長郭學宏在審理一起采石場承包糾紛案件時,被告提出愿意用信譽擔保和實物擔保,要求法院解除對被告財產(chǎn)的“活查封”決定。由于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被告的請求均被郭學宏依法拒絕。為此,投資商將此事反映到吉林省紀委監(jiān)察廳下設的軟環(huán)境辦。次年軟環(huán)境辦聯(lián)合就此事進行調(diào)查,認為伊通縣法院的行為給企業(yè)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帶了嚴重影響,導致了企業(yè)的重大經(jīng)濟損失。接著,伊通縣紀委做出處理決定,建議撤銷郭學宏的副院長職務。

      【案例3】王桂榮法官瀆職案。③參見(2011)舞刑初字第167號判決書,載http://www.scxsls.com/wenshu/xspjs/108547.html,2016年6月12日訪問。2002年6月,河南周口市川匯檢察院將于某詐騙案向川匯法院提起公訴,王桂榮法官主審該案。該案經(jīng)院審委會討論決定擬判決于某無罪。但檢察院向法院申請撤回,合議庭準許其撤訴。隨后,檢察院重新對該案提起公訴,王桂榮又主審該案,合議庭認為于某構(gòu)成詐騙罪。為慎重起見,該案經(jīng)院審委會討論并向市中院進行了請示。合議庭根據(jù)請示結(jié)果重新形成合議意見再經(jīng)該院審委會討論后,對于某作出有罪判決。被告人不服并上訴,中院維持了原判。判后,被告人家屬多次赴京上訪。隨后,省政法委親自督辦此案。經(jīng)過法院再審,于某無罪釋放。緊接著,省政法委對這起案件進行追責,最終法院以玩忽職守罪判處王桂榮有期徒刑,理由是其在重新審理該案時因沒有認真排除控方新提交的非法證據(jù),從而導致院審委會和市中院作出錯誤決定。④趙智偉:《河南法官按照上級指導判錯案案件翻案后被追責》,載http://news.sina.com.cn/c/2015-07-14/080932105534.shtml,2016年6月10日訪問。

      為保證司法公正,世界各國普遍對法官規(guī)定了嚴格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就積極推行法官司法責任的實踐探索,至今演變?yōu)橐藻e案責任追究制為主要內(nèi)容的司法責任制度。然而,良好的愿望未必就會有良好的結(jié)果。上述案例表明,理應為“判者負責”提供機制保障的錯案責任追究制在實踐中卻產(chǎn)生了諸多變異功能,加劇了法官職業(yè)風險,造成了“審者不敢裁判”司法困境,從而背離了該制度設計的初衷。嚴峻的現(xiàn)實,使我們不得不深刻檢討現(xiàn)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的種種弊端,并積極探尋出路。

      一、現(xiàn)狀檢視:錯案責任追究制度運行之現(xiàn)實困境

      設立司法責任制度的宗旨并不是追究責任,而是保障法官能夠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最終實現(xiàn)司法公正。⑤陳巖:《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官責任制》,載《人民法治》2016年第6期。而當前我國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的缺陷儼然已成為了法官依法獨立審判的羈絆,其催生的負面效應將消解為實現(xiàn)“審者裁判、判者負責”這一司改目標所付出的諸多努力。

      (一)制度缺陷之多維透析

      1.錯案認定標準模糊混亂。我國錯案責任追究的相關規(guī)定主要散見于我國《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法官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和《工作人員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由于《法官法》《辦法》《條例》均未就“錯案”作出明確的界定,從而導致地方各級法院以及各級權力機關憑各自的“理解”及“現(xiàn)實需要”來界定什么是“錯案”,造成了司法實踐中錯案認定標準的不統(tǒng)一和繁亂(見表1)。案例1和案例2中兩位法官所判案件若按法院內(nèi)部認定標準來衡量的話則不屬于錯案,但按法院外部認定標準則屬于“錯案”。雖然,目前錯案認定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但錯案追責的實踐表明,當前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彌漫著“一個案件只能有唯一正確的判決”的結(jié)果導向主義,嚴重違背了訴訟規(guī)律。

      表1 相關部門對錯案的認定標準

      說明:◆表示實效,●表示在全國范圍內(nèi)有效,■表示在一定范圍內(nèi)有效,▲表示只在改革試點法院內(nèi)有效

      2.錯案追究程序任性恣意。程序正當是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重要標志?!斗ü俜ā返?條第3款規(guī)定,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審判權屬判斷權的本質(zhì)屬性,決定了對法官的追責應遵循正當程序原則。而目前,錯案責任追究的程序啟動條件、證據(jù)調(diào)查質(zhì)證、法官陳述申辯、法官權利救濟等程序性規(guī)范嚴重缺失,充斥著典型的行政管理關系特征,不具備訴訟的樣態(tài),⑥丁文生:《錯案追究制”司法效應考——兼論我國的法官懲戒制度》,載《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從而極易導致法官被任意制裁現(xiàn)象出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選擇性追責”和“替罪羊”式追責之怪現(xiàn)象。例如河南種子案的判決是經(jīng)審委會討論決定的,但被追究責任的則只有李慧娟法官一人;在趙作海案中,商丘市政法委的“強勢協(xié)調(diào)”是讓趙作海蒙冤的決定性因素,但最后被追責的僅是那些迫于權力壓力不得已而“走程序”“完成任務”的7名公檢法干警;【案例3】中,公檢法三家中只有法院王桂榮法官一人受到刑事追究??梢姡爸貙嶓w、輕程序,重懲罰、輕保障”是當前錯案追責實踐的真實寫照。

      3.錯案追責主體多元繁亂。為防止司法權擅斷之現(xiàn)實需要,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賦予了人大、黨的紀檢部門、黨的政法委員會、檢察機關以及法院的審委會和內(nèi)設紀檢監(jiān)察機構(gòu)對法官監(jiān)督和追責的權力。當前,我國對法官的監(jiān)督可謂是“網(wǎng)絡周密、機構(gòu)林立”。這種“多頭監(jiān)督”的初衷是廣泛抑制司法腐敗,但在實踐中,監(jiān)督者啟動錯案追責又摻雜了部門利益、社會維穩(wěn)或政治因素之權衡,在懲戒法官時可能出現(xiàn)不符合司法規(guī)律的偏差,導致“追責利益化、功利化”之亂象。上述案例中,不同的監(jiān)督者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未經(jīng)審慎調(diào)查和取證就直接啟動錯案追責程序,難免給人干預司法之嫌。而法院內(nèi)部“自我糾錯”模式也引發(fā)了社會公眾的質(zhì)疑:“自我糾錯”陷入了自斷其案的悖論中,違反了自然正義原則。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確立了“監(jiān)察部門調(diào)查→院長決定→懲戒委員會審議”的追責模式,但仍被質(zhì)疑未完全擺脫“同體追責”的弊端。⑦陳海鋒:《錯案責任追究的主體研究》,載《法學》2016年第2期。

      (二)制度缺陷催生的負面效應

      1.“權責失衡”無奈下的法官逆向淘汰。要“判者負責”,就應充分保障法官“權責對等”,這是現(xiàn)代司法制度的重要職業(yè)倫理要求。而現(xiàn)在的司法制度過于強調(diào)對法官的嚴苛監(jiān)督和問責,卻忽視法官職業(yè)權利的保障。在《法官法》實施多年后的今天,我國法官的職業(yè)保障機制仍處于一種相對匱乏的境地。錯案責任追究極易偏離追責的理性軌道,讓法官時常處于巨大的職業(yè)風險中,法官就猶如“帶腳鐐的舞者”,難以獨立地行使手中的審判權?!皺嘭熓Ш狻钡默F(xiàn)實尷尬,對憧憬法治并堅守法治信仰的法官們而言是一種最殘酷的壓力。一份對我國南部某省司改試點法院進入員額制內(nèi)法官的有效調(diào)查問卷(見圖1)表明,錯案責任追究是法官從業(yè)中面臨的最大壓力。

      為規(guī)避職業(yè)壓力特別是錯案責任的壓力,體制內(nèi)的法官出現(xiàn)了兩種“逆向”流動現(xiàn)象:部分審判中堅力量毅然決絕地選擇了“集體出走”,⑧董柳:《司改提高法官待遇反迎來法官離職潮錢并不是主要問題》,載《羊城晚報》2015年5月18日。部分法官滋生了“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如不做”的職業(yè)倦怠情緒,竟而選擇了少辦案或“逃離”審判崗位的避責良策。⑨周永坤:《法官錯案責任追究制當棄——兼論法官責任制的基本原則》,載《湖北社會科學》2015年第12期。

      2.“非白即黑”邏輯下的裁判規(guī)則依賴。錯案認定標準的結(jié)果導向主義意味著“一個案件只有唯一正確的判決”,否則就是錯誤的判決。而現(xiàn)實中的法官裁判是一種非知情人裁判,裁判者本人并非糾紛事實的親歷者,法官的裁判也并非簡單的三段論式邏輯推演,⑩胡銘、鄭昕:《錯案追究制的法理思考與制度構(gòu)建》,載《學習論壇》2013年第2期。不同的法官對同一個事實的法律適用可能會導致“一花多果”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有時很難得出“非白即黑”和“1+1=2”的結(jié)論。為規(guī)避錯案追責,大多數(shù)法官則倚靠規(guī)則行事,而不愿進行自由心證。原本主持正義的法官在錯案責任的重壓之下,逐漸喪失了抵御可能存在的惡法的勇氣和能力,淪為了實證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11]牟治偉:《總理、法官與錯案|法治進程》,載http://chuansong.me/n/1333274,2016年6月28日訪問。下面的一份隨機對100件民事判決案件的抽樣調(diào)查也說明了上述問題。[12]陳科:《經(jīng)驗與邏輯共存:事實認定困境中法官的裁判思維》,載《法律適用》2012年第2期。(見圖2)

      雖然《意見》對錯案責任的認定及免責事由進行了細化,旨在讓法官“敢于裁判”,但該意見的第28條第2款的“依證據(jù)規(guī)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則免受錯案責任追究”規(guī)定不僅成為了“誰裁判誰負責“的新的制度性障礙,還可能讓法官重返“規(guī)則依賴”的舊途。[13]佀化強:《事實認定“難題“與法官獨立審判責任落實》,載《中國法學》2015第6期。

      3.“趨利避害”心態(tài)下的責任風險轉(zhuǎn)嫁。為規(guī)避錯案責任風險,在法院自身內(nèi)部,主審法官、合議庭成員則會窮盡辦法將案件提交院審委會討論,將案件的裁判壓力轉(zhuǎn)移到“集體”身上,一旦發(fā)生錯案,則變成由院審委會“集體負責”代替法官“個人負責”。而“集體負責”的結(jié)果就是層層推諉,人人不負責,使司錯案責任追究機制無法發(fā)揮應有效應。如此一來,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將會被虛化,法官的獨立品格難以塑造。在法院系統(tǒng)中,下級法院為避免因案件發(fā)回重審或改判而產(chǎn)生的錯案追責風險和維護自身聲譽之考量,也會竭盡所能通過案件請示把案件的壓力轉(zhuǎn)移到上一級法院,以期在“溝通”中作出上級法院認可的“唯一正確判決”。而案件請示制度的存在不僅導致二審上訴程序被虛化,使案件當事人難以獲得公正的判決,而且也使得上下級法院的審判監(jiān)督關系被扭曲和異化(見圖3)。

      4.“矯枉過正”影響下的司法公信塌陷。當前憑借“民意”“民憤”來“寧枉勿縱”的錯案追責也使公眾產(chǎn)生一種錯覺,司法腐敗肆意橫行、司法公正普遍缺失,法官可以被任意處置的,判決是可以被任意推翻,司法可以被挾持和干預。因而當事人不再依賴正常的司法程序來表達利益訴求,而是通過極端方式到黨政、人大等部門上訪、鬧訪,通過司法權之外的權力干預和影響法官的判決,從而增加了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幾率。而冤假錯案的產(chǎn)生則又進一步加劇了公眾對司法的不滿和不信任。如此惡性循環(huán),司法公信則會喪失殆盡。[14]鄒俊波:《法官責任的追究與豁免——以趙作海案為例》,遼寧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第9頁。(見圖4)

      與此同時,這也為監(jiān)督司法的權力恣意干預司法提供了借口,形成了一種“法外干預司法”的制度性危機。[15]張寧、袁俊峰:《明希豪森困境:對二十年來錯案追究制的再反思》,載《山東審判》2013年第3期。

      二、理論證成:法官責任豁免制度之正當性基礎及價值解讀

      法官責任豁免是指法官在依法履行審判執(zhí)行職能過程中實施的行為和發(fā)表的言論不受指控或者法律追究的權利。一項制度的建立需應對其正當性和價值功能進行分析和論證,惟此該制度在實踐中才可具有信服力和可操作性。實踐表明,防止法官腐敗、保障司法相對獨立、實現(xiàn)司法公正,僅依靠錯案責任追究是無法達到其法律價值和目標。惟有對法官的信任,惟有賦予法官責任豁免權,才能有效維護司法的公正。

      (一)憲法學維度:保障公民基本人權

      人權保障是憲法的核心,權利的有效保障是憲法人權保護的重要內(nèi)容。在憲政體制內(nèi),司法權的存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它是公民權利現(xiàn)實和得到保護的有力保障,是公民與國家權力機構(gòu)進行一場平等的理性抗爭的“武器”。而許多冤假錯案中的法官并不是不懂“疑罪從無”,而是在復雜的司法環(huán)境中不敢“疑罪從無”。張氏叔侄案、趙作海案等“留有余地判決”是司法屈從于外在的壓力、違背法官自身內(nèi)在的理性與良心,不得已而妥協(xié)的一系列判決樣態(tài)。[16]姚武強:《法理學和法社會學視角下的“留有余地判決”》,載《嘉興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可以說,司法越能保持相對獨立,各種國家權力也越能受到有效的憲法或法律上的制約,公民權利就能得到保障和最終實現(xiàn)。

      (二)認知心理學維度:維護法官獨立人格

      “徒法不足以自行”,司法公正要從抽象的理念變成可觸摸的現(xiàn)實,離不開司法公道的主持者——法官,正如哈耶克所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質(zhì)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內(nèi)容更為重要?!睆恼J知心理學角度講,司法裁判過程是法官的一種認知活動,具有多重復雜性。審判心理學把法官的司法裁判公式設定為d(判決)=p(人格)×s(刺激)。[17]蔡墩銘:《審判心理學》,水牛出版社1982年版,第731頁。該公式中“刺激”指法官在裁判過程中接收、處置案件信息的過程,也即法官的認知過程。法官的認知過程是一項客觀活動,它受制于法官的人格,也就是說司法判決最終取決于由法官人格因素制約的認知活動的結(jié)果。在司法裁判中,法官的人格相比政治、經(jīng)濟或道德而言起著更為重要的判斷原因,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18]彭浩晟、沈玉潔:《法官獨立的心理學分析》,載《青海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法官的人格,是正義的最終保障。獨立是法官一種重要人格特征,法官只有具備了獨立的人格,才能免受外界干擾而依法公正地進行裁判,才能贏得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社會對司法的尊重。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的法官誰作出“不受歡迎”的判決,誰就要單獨面對被追責的壓力,并為此支付沉重的職業(yè)成本,這導致法官在進行審判時畏首畏尾、瞻前顧后,無法遵從于法律、良知和理性,無法遵守中立性、合法性、終極性等職業(yè)原則。而法官責任豁免制度則是保障法官獨立的一個重要機制,不僅能使法官能夠超脫于人情世故,拋棄各種利益糾葛,而且還能使法官敢于抵御各種權勢之干擾,敢于堅守司法人的中立、司法良知和職業(yè)理論,做到惟法律至上,從而實現(xiàn)司法活動實質(zhì)和形式正義的統(tǒng)一,促進法官職業(yè)化精神的養(yǎng)成,為法官人格的塑造和健全提供了制度支持。

      (三)法經(jīng)濟學維度:激發(fā)法官工作熱情

      依據(jù)亞當·斯密的理念,法官與社會中的其他人一樣均是“理性經(jīng)濟人”。理性經(jīng)濟人在從事社會活動時避免不了對“成本(投入)——收益”進行權衡,試圖以最小的經(jīng)濟成本去追逐和獲得自身最大的經(jīng)濟利益?,F(xiàn)實中的錯案責任追究制度非理性運行,往往會使法官在權衡職業(yè)風險成本和職業(yè)收益后,寧愿放棄自己應有的獨立判斷的權力,而淪為一切依賴審批的司法機器。國外法治實踐表明,司法權健康理性地運行離不開科學的法官履職保護機制的支撐。法官履職保護機制的構(gòu)建也避免不了對“成本——收益”之間的權衡,而“理性經(jīng)濟人”的假設恰好為該制度的構(gòu)建提供了一條路徑選擇。在強化法官司法責任的同時,賦予法官責任豁免的權利能夠進一步清晰明確法官權與責的界限,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法官在履職過程中的職業(yè)風險成本,從而激發(fā)法官“理性經(jīng)濟人”的工作激情,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法官的履職效益。

      (四)社會心理學維度:培育社會法律信仰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惟有人們在內(nèi)心信仰法律,法治才能成為現(xiàn)實。司法是社會利益的再分配,司法的過程也是司法場域中各方之間利益博弈的過程,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類似于零和博弈的結(jié)果,難以令各方滿意?,F(xiàn)實環(huán)境中,公眾內(nèi)心中對司法裁判的預期與現(xiàn)實結(jié)果的強烈反差,往往容易誘使公眾脫離法律和程序的框架,采用非理性甚至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從而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和引發(fā)不良的社會輿論,法官因此成了眾矢之的,無論法官是否嚴格遵守了審判程序,法官往往會因此成為權力部門為平息民意和民憤的“犧牲品”。如此一來,司法公信力將大大減損。從而加劇公眾對司法和法律的信任危機。而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建立能有效避免對甚至最篤誠的法官的頻繁中傷和受偽證之害,[19]譚世貴:《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研究》,載《政法論叢》2009年第5期。確保司法判決的終局性,讓司法制度的名譽不受損害,進而提升法官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讓公眾重回對司法和法律的信任和依賴,并自覺服從司法的裁判,從而使法律被內(nèi)化和升華為心中的一種傳統(tǒng)和精神,并指引自己的行為。

      三、域外借鏡:國外法官責任豁免制度之考察與比較分析

      與西方法治國家相比而言,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實踐中,我國的法官責任豁免制度還存在較大差距和諸多缺陷,難以制止當前錯案責任追究導致的“莫兆軍事件”“馬瑞芝事件”“王桂榮事件”等悲劇的發(fā)生。因此借鑒西方法治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對構(gòu)建符合我國實際的法官責任豁免制度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域外考察

      1.英國。在近現(xiàn)代的英國,司法獨立是不可動搖的原則,法官的職權免除必須由議會基于合法理由作出,而且免除法官職權的理由都是以成文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規(guī)定,如1876年的《上訴管轄法》和1981年《最高法院法》。在具體實踐中,法官享有完全的豁免權,包括民事責任的豁免和刑事責任的豁免,不管是法官的過失行為還是惡意行為,均在在豁免之列,而且上述行為也不會成為影響原生效判決作出者的業(yè)績評價或獎懲的因素。雖然英國奉行的是責任絕對豁免主義,但法官的責任豁免僅限于法官在其應當行使的權限內(nèi),而在議會的彈劾案件過程中則不享有豁免權。[20]郭佳麗:《我國法官的司法豁免權初探》,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第14頁。

      2.美國。美國的憲法及法律中并沒有明確的關于法官豁免權的規(guī)定,法官豁免權之慣例是通過聯(lián)邦法院的Randallv.Brigham和Bradleyv.Fisher兩個判例確立起來的,在內(nèi)容上包括民事豁免與刑事豁免。美國法官民事豁免的范圍經(jīng)歷了從絕對豁免到相對豁免的轉(zhuǎn)變。在1984年Pulliamv.Allen中的判決中美國聯(lián)邦法院對之前的絕對民事豁免原則作了修正,法官明顯超出管轄權之行為或明知沒有管轄權而故意實施之職務行為等成了民事豁免的例外。美國法官的刑事豁免制度具有暫時性和純粹程序性,即在法官喪失法官身份之前可免予刑事訴訟程序的啟動,但一旦法官職務被免除,則可啟動對法官的普通的刑事偵查和公訴程序。

      3.德國。在德國,法官沒有被特殊化管理,而是被納入到公務員管理序列中,按公務員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管理。根據(jù)《德國民法典》第839條之規(guī)定,法官對違反法官職務義務的行為,只要未構(gòu)成犯罪就享有民事豁免權。即使法官要承擔民事責任也必須是在窮盡其他賠償方式后仍不能補償受害人損失時方可適用,法官的民事責任追究具有最終性。德國現(xiàn)行的法律雖沒有對法官的刑事豁免權作出規(guī)定,但《德國聯(lián)邦憲法》《法院法》關于刑事違法法官追責的“懲戒——彈劾”或“彈劾——懲戒”程序體現(xiàn)出了對法官追究刑事責任的慎重和謹慎。

      4.法國。依法國憲法第64條和《司法官身份法》第4條的規(guī)定,法官可終身任職,在未經(jīng)法官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對法官進行職務調(diào)整。[21]劉新魁:《法國司法官制度的特點及啟示》,載《中國法學》2002年5期。在法國,因法官過錯而蒙受損害的當事人不得直接對法官個人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只得向國家提起賠償之訴,這體現(xiàn)了對法官民事責任豁免之精神。[22]懷效鋒:《司法懲戒與保障》,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頁。在法國,法官不會因當事人對所作出的裁決不滿而受到刑事追責,但法官在履行職責時實施了諸如濫用職權、拒絕裁判和受賄賂等職務犯罪行為時,可依據(jù)《法國刑法典》和《反腐敗法》追究法官的刑事責任。

      此外,俄羅斯、日本、葡萄牙等國家均在本國憲法中作出了規(guī)定,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對法官進行停職、撤職或隨意變動職務,不得隨意罷免法官,法官享有民事責任豁免之權利,對法官進行刑事責任追究,必須通過法定的程序進行審理,才能最終確認有罪。

      (二)比較借鑒

      由上可知,由于受社會文化傳統(tǒng)、法律價值觀念以及權力博弈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的法官責任豁免制度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英美法系國家中的法官兼具司法者和立法者之雙重角色,而且還具有極高的學術涵養(yǎng)和道德品質(zhì),因而受國家的高度信任。因此,英美法系國家更加注重法官責任豁免范圍的廣泛性和全面性,旨在充分保障法官合法權利的行使。而大陸法系國家則將法官定位為法律的實踐者,法官體現(xiàn)職業(yè)化之特點,因而法官的精英化程度相比而言相對較低,基于對法官合法監(jiān)督之需要,因而在給予法官責任豁免的范圍和內(nèi)容就相對受限。[23]左衛(wèi)民:《最高法院若干問題比較研究》,載《法學》2003年第11期。

      雖然各國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具體實踐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點,但在差異的路徑實踐中卻體現(xiàn)出了諸多共性,從而構(gòu)成了法官責任豁免制度之精髓:

      1.豁免目的是保障人權。各國設立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目的不僅是為維護司法獨立和法官獨立之需要,而是以此來實現(xiàn)司法之公正。可以說,法官責任豁免制度之內(nèi)容設定和效果預期均是以保障和實現(xiàn)公民人權為終極價值。

      2.豁免范圍均限于職務行為。各國法官責任豁免范圍基本上是限定在法官職責范圍內(nèi)的職務行為,一般排除了法官的行政行為等非司法行為。法官責任豁免范圍的明確,有利于充分保障法官之權益,真正實現(xiàn)司法和法官的獨立。

      3.普遍肯定民事責任的豁免。從司法實踐來看,兩大法系國家都賦予了法官民事責任的豁免權,只要法官履職時未在“明顯缺乏司法管轄權”的情況下行事,即使其履職行為發(fā)生錯誤,或是超越權限,或是尚未構(gòu)成犯罪的,也可免于承擔侵權責任。[24]王昊、蔣潔:《關于完善我國法官豁免制度的思考》,載《蘭州學刊》2005年第1期。由于各國普遍對法官承擔民事責任持嚴謹和限制的態(tài)度,加之追責程序的嚴格性,實踐中追究法官民事責任的案例非常少見。

      4.審慎對待刑事責任的豁免。英美法系國家普遍對法官刑事責任的豁免持謹慎態(tài)度,刑事責任豁免制度也僅具有暫時性。由于法官職務犯罪行為不僅嚴重沖擊法官制度的公信,侵蝕著司法的公信力,而且也會消解司法對公民權利保護的功能,為此,英美法系國家普遍對法官的刑事豁免給予了嚴格限制或不作具體規(guī)定。但由于這些國家對追究法官刑事責任有著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限制,這也從消極的層面反映出法官的有限刑事責任豁免權利,因而法官被“冤枉”的現(xiàn)象極其少見。

      四、進路探尋:我國法官責任豁免制度構(gòu)建之路徑選擇

      雖然《法官法》《意見》和《辦法》以及兩辦剛頒布的《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對法官責任豁免問題或多或少的有所規(guī)定,但這些規(guī)定缺乏系統(tǒng)性、完整性,且內(nèi)容過于抽象和含糊,法律位階較低,難以適應現(xiàn)階段法官司法實踐之需要。因此,我們應借鑒兩大法系國家的法官責任豁免制度之有益經(jīng)驗,結(jié)合我國的實際,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構(gòu)建我國的法官責任豁免制度。

      (一)厘清法官豁免與法官責任的辯證關系

      設計法官責任制度之目的在于正確引導和嚴格約束法官的司法行為,防止司法權之濫用,最終實現(xiàn)司法正義。良好的法官追責制度其本身也是一種良好的法官責任豁免制度,能夠使法官免受恣意追責的威脅和權力的無理詰難。倘若法官追責制度缺乏應有的束縛,其也將會喪失應有的理性和違背其設立的初衷,對法官依法履職造成嚴重沖擊。而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設立則用“制度理性”制約了法官責任制度可能發(fā)生的“恣意任性”,從而更好地保障法官獨立行使司法權,讓法官能夠秉承法律理性,最終作出符合司法正義的判決。[25]張?zhí)蓿骸斗ü倩砻獾木S度》,載《人民法院報》2015年7月31日。所以,兩種制度是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是促進司法良性運行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在構(gòu)建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同時,也應理性審視法官責任制度的積極意義,做到兩者齊頭并進。

      (二)以立法形式明確規(guī)定法官的責任豁免權

      目前,我國的《憲法》和《法官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官的責任豁免權,雖然最高法的《意見》《辦法》以及兩辦的《規(guī)定》也羅列了一些法官免于追責的情形,但因為其分別屬于最高法、兩辦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在法律效力上是難以制約人大、黨的紀檢機關、檢察機關濫用法律監(jiān)督權或黨紀監(jiān)督權之可能。而我國法律中法官責任豁免權規(guī)定的缺失,也使得為“蒙冤法官”主持正義的法官難以堅守“洗冤平反”之本職;為規(guī)避被權力機關報復的風險,原本主持正義的法官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了權力機關,權力機關成為了“法官之上的法官”。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在修訂《法官法》時應明確法官的責任豁免權,并將《意見》第28條所列舉的關于法官免于錯案追責的條款植入《法官法》中,使法官責任豁免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在三大訴訟法中也應明確法官責任豁免的原則。

      (三)明確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具體內(nèi)容

      1.明確責任豁免的主體。英美法系國家法官責任豁免的主體范圍較廣,只要履行了司法職權的法官,無論法官等級高低,無論是專業(yè)法官還是業(yè)余法官,均可享有責任豁免權。在我國,依據(jù)《法官法》的規(guī)定,履行法官職權的人員包括各級法院和專門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上述人員只要行使了司法權,都應享有責任豁免權,這種豁免權利應延伸至包括司法輔助人員在內(nèi)的所有承擔法官只能的司法人員。于此同時應注意的是,當前的司法改革也導致法官出現(xiàn)了員額制內(nèi)法官和員額制外法官之分,但只要員額制外的法官行使了司法權,也應與員額制內(nèi)法官一樣現(xiàn)有豁免權。

      2.明確責任豁免的對象?,F(xiàn)實中,法官行為有多種表現(xiàn):個人行為、行政行為和司法行為。而法官責任豁免的對象應是法官的職務行為。依據(jù)《法官法》和三大訴訟法的規(guī)定,我國法官的職務行為包括審判和執(zhí)行兩大類。審判行為,是指法官為解決訴訟糾紛而進行的法律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行為,包括法官的司法確認、訴訟調(diào)解、訴前保全、委托鑒定或拍賣、證據(jù)調(diào)查、庭審言論、庭審合議和司法裁判等行為。而執(zhí)行行為,則是指依照法定的程序,采取強制性的執(zhí)行措施,迫使義務人履行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所載內(nèi)容的行為,包括查封、扣押、凍結(jié)、拍賣、劃撥等行為。因此,執(zhí)行法官在履行執(zhí)行職能時也應與行使審判權的法官一樣享有豁免權。

      3.明確責任豁免的范圍。西方國家對法官的責任豁免為民事和刑事責任的豁免,而無行政責任的豁免。因為西方國家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使得司法權獨立于行政權,因而就不存在行政責任豁免這一說法。而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我國的法官承擔的責任不僅包括民事、刑事責任,而且還包括行政責任,因此我國法官的責任豁免范圍應包括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種責任,即法官不能因其依法履行司法職權而負賠償,或刑事追究,或內(nèi)部行政處分。

      4.明確責任豁免的原則。法官的責任豁免權應以無主觀故意和無重大過失為前提,對因理解或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的審判和執(zhí)行的錯誤不應承擔任何責任。筆者認為,基于保障法官依法獨立履職和維護司法公信之需要,在民事責任豁免方面應確立法官的相對豁免的原則,法官因為自己存在明顯重大過失,或故意違法,或犯罪的行為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受害人只能向國家主張損害賠償,國家代為賠償后,方可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向法官進行追償,以此來增強法官的責任感,杜絕法官司法履職中的任性。

      由于我國司法權天生的脆弱性和法官難以抵制權力干預及報復的尷尬現(xiàn)實,加之我國并未有像西方國家那樣一套追究法官刑事責任的嚴格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因此在法官的刑事責任豁免上應確立相對豁免的原則,對法官堅守“疑罪從無”之法律原則、防止冤假錯案發(fā)生、保障公民基本人權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和社會現(xiàn)實意義。在刑事責任豁免上,應明確規(guī)定法官在履職時除因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枉法裁判、玩忽職守并給當事人造成重大損失外,其他情形則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26]顏娟:《我國法官刑事責任豁免權存在的問題和構(gòu)建》,載《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16年第30期。在行政責任豁免方面,非因法官故意違法或重大過失,不得對法官給予行政追責。

      (四)建立有效預防法官違法犯罪的制約機制

      有權就必受監(jiān)督和制約,在賦予法官豁免權的同時,也要對法官給予一定的制約,建立公正、高效的法官懲戒制度,防止司法權之濫用可能而損害司法正義。西方國對法官的懲戒遵循著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被懲戒的法官享有充分的程序救濟權,例如辯護權、答辯權、舉證質(zhì)證權、申訴權甚至是上訴權等,從而保證了懲戒的公正性。[27]李賢華:《域外法官懲戒組織的設置及其運行》,載《人民法院報》2015年8月24日。因此,我們可借鑒西方國家經(jīng)驗,設立公開公正的,獨立于法院系統(tǒng)的,由律師、學者、法官、檢察官、政府官員、社會賢達人士等人員組成的法官懲戒委員會,并確立非經(jīng)懲戒委員會審議不受錯案責任追究的司法原則,從而確保對法官懲戒的程序性公正和實體公正。[28]嚴仁群:《美國法官懲戒制度論要》,載《法學評論》2004年第6期。

      猜你喜歡
      錯案法官司法
      淺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視閾下的錯案防范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28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司法所悉心調(diào)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紅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06
      刑事錯案中證據(jù)使用的邏輯分析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20
      努力讓“郭利們”的錯案少些,再少些!
      當法官當不忘初心
      紅土地(2016年10期)2016-02-02 02:45:32
      法库县| 定州市| 搜索| 建水县| 砚山县| 鹿泉市| 杂多县| 防城港市| 鹤庆县| 临西县| 灵丘县| 玉山县| 安图县| 和龙市| 东平县| 金溪县| 临漳县| 上饶市| 望城县| 闽清县| 兴化市| 拉萨市| 阳山县| 朝阳市| 德兴市| 宁乡县| 将乐县| 额尔古纳市| 湖口县| 龙胜| 达日县| 寿光市| 南平市| 遵化市| 赣榆县| 崇仁县| 伊宁市| 荆门市| 上犹县| 理塘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