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忠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深蒂固,學生是被動學習的對象,這樣機械“灌注式”教學方式不僅枯燥無味,而且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彼菍φZ文教學首要環(huán)節(jié)的重要詮釋:良好的開端是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導入,這也是一堂精彩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富有藝術性的導入,會奠定一堂課成果的基礎:富有藝術性的導入,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的完成,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教學的效率。因此,學生需要目標明確、富有針對性的導入,內容簡潔、恰到好處的導入,新穎有趣、能吸引人的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這樣,精心設計富有藝術性的導入,不僅觸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增強學生的探索心理,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一、新穎有趣,引人入勝
興趣是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探索規(guī)律的內在動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逐漸形成樂觀、積極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主動思維,在學習中大膽實踐。而心理學研究認為,新異刺激能有效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上課伊始的導入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導入設計盡量新穎,這樣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原動力,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從而降低新授內容的難度。富有藝術性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而且富有十足的趣味性。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解“數學題”感悟出周瑜“陷害諸葛亮”之計;諸葛亮的“借箭”成功,使周瑜自愧不如。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出了一道數學題,語文課堂做數學題,學生個個充滿了疑惑,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師究竟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1.周瑜讓諸葛亮在10天內造出10萬支箭,平均每天造多少支箭?
學生計算:100000÷10=10000(支)
生:平均每天要造出10000支箭。
2.諸葛亮能按期造出10萬支箭嗎?
生:周瑜又不提供造箭的材料,諸葛亮不會按期造出10萬支箭的。
生: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3.諸葛亮是什么態(tài)度?
生:諸葛亮不僅答應了,而且還答應在3天內造成。
4.諸葛亮答應在3天內造成,那么平均每天要造多少支箭?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100000÷3≈33333(支)。
生:如果在3天之內,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每天工作10小時,每天要造3333.3支箭。
生:如果如實讓工匠造箭,肯定造不出10萬支箭。既然諸葛亮欣然答應了,諸葛亮肯定心中有妙計,十拿九穩(wěn)。
5.有什么妙計?請讀課文,找出諸葛亮的妙計。
6.諸葛亮“借箭”成功說明了什么?
這樣在語文課上“解應用題”,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計算中“算”出了文內之意和文外之韻,通過計算,使學生體會到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是在設圈套,有意刁難諸葛亮,而諸葛亮利用計謀成功借箭,充分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軍事才干,周瑜自嘆不如。這樣所有的問題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懸念中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答案,最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簡潔明了,恰到好處
一堂課局限于40分鐘之內,課堂的導入不是授課的重難點,因此,導入要做到簡潔明了。如果課堂導入的時間拖沓冗長,不僅缺乏美感,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就要求藝術性的導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凝練的教學語言或者精彩的活動片段,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如在教學《沙漠之舟》一課時,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師:同學們,什么是“舟”?
生:小船。
師:小船在哪兒行走?
生:江河湖海中。
師:是?。〈谒泻叫?,沙漠中能劃船嗎?
生:不能。
師:那課文的題目中為什么是“沙漠之舟”呢?
寥寥數語,不到5分鐘,卻因其簡潔凝練、巧妙、新奇,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急切的求知欲望,以迫不及待的熱情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去。
又如在教學《瑞雪圖》一課時,設計了談話式的課堂教學導入:
師:同學們,雪大家熟悉嗎?
生:熟悉。
師:下雪大家陌生嗎?
生:不陌生。
師:請同學們談談下雪時自己的感受。
生:喜悅、激動、煩惱等。
師:是?。〔煌娜搜壑械难┦遣灰粯拥?,可能是溫柔的,也可能是肅殺的;可能是純潔的,也可能是嚴酷的;可能是細膩的,也可能是豪邁的。那么作者俊青筆下的雪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瑞雪圖》。
談話式的課堂導入富有藝術性,首先喚醒學生沉睡的生活經驗,把學生設身處地地帶入到司空見慣的“下雪”的生活情境中,讓他們談談自己眼中的“雪”帶給自己怎樣的感受,然后再去領略作者筆下的“雪”有什么不同?這樣悉心營造出的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探究懸念“謎底”的同時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
總之,成功完成一堂課的教學,需要教師在聯(lián)系生活的基礎上,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教材的知識體系融會貫通,及時捕捉信息,運用教學機智,設計具有技巧性、藝術性的課堂導入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自主探索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獲得生活的經驗,做合格的人才。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