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情感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便于強化學生的道德情感
小學階段,學生對社會規(guī)范、對世界和對自我的認識尚不完善,是價值觀念塑造的關鍵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端正學生認識、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價值觀念提供了條件。作為對學生具有直接品德影響和感化作用的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關系著學生性格的塑造和優(yōu)良品德的建立。事實上,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基礎性的道德認知,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善惡的判斷能力。當學生建立了這一認知后,還需要經過學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催化,才能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發(fā)生。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應當重視對學生開展基礎的道德認知教育,更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催化學生的道德行為。否則,只重視學生道德認知而忽視轉化過程的教育必然將會導致學生“知而不行”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此,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就應當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堅定學生的道德意志,在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力量下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2.情感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便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往往能夠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結合學生的生活現(xiàn)狀,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讓學生的理論和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實現(xiàn)新知的高效轉化和內化。因此,借助學生生活情境滲透情感教育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對提升學生興趣、提升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小學階段中,對學生開展愛國教育、維護民族統(tǒng)一教育,更需要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從而增進學生對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促進學生堅定道德信仰的建立。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營造情感氛圍
為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深刻的情境氛圍中增進自我體驗,強化對道德認知的深刻性。以《爸爸媽媽在我心中》這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在新課引入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同學們,你們了解自己的父母嗎?在你印象中,你的父母是怎樣的人?”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家庭說出自己對父母的評價和認知。隨后。教師設置表格并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填寫以下問題:(1)長這么大,你是否為你的父母倒過50杯水?估計一下,你的父母為你倒過多少杯水?(2)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你父母是否記得你的生日?(3)你的父母喜歡吃什么?父母知道你愛吃什么嗎?(4)除了父母要求,你主動幫父母做過哪些家務嗎?通過以上問題的設置,實際上便是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使學生體驗到,父母對學生的關愛遠大于學生對他們的關心,從而學會關心父母、感恩父母。在這一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投影儀投放父母辛勤勞作的畫面,并讓學生在問題下方表格的留言板中說出自己對父母想說的話。最后,教師總結整節(jié)課內容,讓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的感悟和收獲,說出在以后的生活中應當如何回報父母恩情。整節(jié)課教學,從導入問題的設置,到表格的填寫、留言乃至最終的感悟,都將親情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感知親情、體驗父母關愛的過程中,學會感恩、學會從生活點滴中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相較于純粹的道德認知教育,滲透情感教育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更能夠引發(fā)學生觸動,起到了情感共鳴的效果,更能夠在親情的催化力量下,有效轉化學生的道德認知。
2.豐富教學形式,增進學生感知
滲透情感教學時,教師可以不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以促進學生體驗情感、促進感知。例如,在《我們小點聲》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情景劇,并讓不同的學生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情緒情感。首先,可以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認真讀書,讓另外三名同學在過道中大聲叫嚷說話。通過多輪情景劇表演,讓參與表演的同學和認真讀書的同學說出自己在情景劇中分別有什么樣的感受。在情景劇中,認真讀書的同學必然對其他同學的違紀行為和大聲叫嚷產生反感的情緒,而在過道中大鬧的學生通過分飾不同角色體驗不同學生的立場,也會感到十分羞愧,為自己打擾了其他同學的學習而感到抱歉。從情景劇中,學生直接參與感知活動,切身體驗了不同角色中的情緒和情感,讓學生對公共場所應當輕聲慢步、保持安靜的認識更加深刻。在《祖國媽媽在我心中》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我國閱兵式視頻、播放國歌、用PPT呈現(xiàn)我國人民團結援助汶川地震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國家對人民的關愛和呵護,充分感受到在偉大祖國的庇佑下,人民才過上了如此富足安逸的生活。所以,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學生的愛國情緒被點燃,愛國、團結、勤奮、勇敢等品質得以建立。在學生對國家充滿敬意、自豪和愛護等情感的催化下,更有助于學生主動維護象征著國家和民族的國徽,維護國家的尊嚴。
學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僅注重道德認知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適時地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面臨道德矛盾時,能夠堅定自己的道德意志,從而形成積極的道德行為。在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營造情感氛圍和豐富教學形式,增進學生感知等方式強化學生體驗,深化學生情感,最終實現(xiàn)學生品德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文龍.淺論新課改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6):50.
[2]王廷明.新課標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