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敏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目前,國內的流行音樂市場廣闊,需求巨大。隨著眾多音樂競技類節(jié)目《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的播出與風靡,流行音樂更是受到了大眾的歡迎與喜愛。流行音樂其實也可以叫做商品音樂,它是一種為了商業(yè)盈利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它以市場性和娛樂性為它的主要目的,而不是藝術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流行音樂就是不好的,沒有藝術感的。通過聽流行音樂,可以愉悅身心,放松心情,流行音樂生活氣息濃郁,樂隊規(guī)模小,易于傳唱,表達情感也更為直接濃郁。流行音樂旋律性強,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在不斷發(fā)展下,其創(chuàng)作模式單一、旋律創(chuàng)新性差等問題逐漸暴露。
西方古典音樂不同于流行音樂的體系,擁有豐富的曲式、調式和織體,它以深刻的內涵、理性的表達與高尚的藝術感為特色。古典音樂是經過歷史沉淀的,久盛不衰。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絕不是互相排斥的關系,不能因為偏愛流行音樂就說古典音樂古板枯燥,也不能因為偏愛古典音樂就說流行音樂一無是處。將古典音樂加以改編并與流行音樂結合,能夠有效改善流行音樂過于簡單膚淺、古典音樂無人欣賞傳承等的問題。
音樂是情感表達的媒介,而人類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多元化的音樂審美。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下,簡單快捷的流行音樂廣受歡迎,而古典音樂卻讓人覺得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很多人覺得古典音樂嚴肅難懂,不敢靠近。流行音樂形式簡單,情感表達單一,然而不同的音樂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需求,僅有流行音樂是遠遠不夠的。古典音樂豐富復雜,審美刺激性、新異性更強,音域和動態(tài)范圍更廣,情感種類更多,情感的張力也更強。從音樂的功能性來看,人們聽流行音樂是為了放松,卻總覺得古典音樂有距離感,忽略了其審美性和娛樂性。在當今社會,學琴的人雖然很多,但是真正聽古典音樂的人卻少之又少。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的人,光有理性智慧是不夠的,感性智慧也尤為重要,而事實證明,我國經濟科技雖然在不斷發(fā)展,但是在需要感性智慧的領域競爭力明顯不足,我們急需對這種能力的提高。而流行音樂只是淺層片面的,要想有更復雜更高層次感知的獲取,還是需要有歷史積淀的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本身就是一種互補,而不是兩者對立的關系,所以借助流行音樂對古典音樂進行改編,可以讓人們更能夠接受古典音樂并得益于它。
1、對某首古典音樂進行不同風格的改編。這種改編形式是在不改變原曲旋律的基礎上,在其中加入電子音樂等流行化元素,將原本的古典音樂改編成爵士、搖滾等風格。例如,經克羅地亞鋼琴家馬克西姆改編后的《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在原本的旋律中加入流行的元素,深受大眾喜愛?!兑胺滹w舞》作為世界名曲,更是被許多音樂人改編,并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
2、在流行音樂中直接加入某一首或多首古典音樂作品。這種類型的改編是最常見的一種,也是一般作曲家最喜歡運用的一種形式。例如,五月天的《知足》在間奏之前先按照流行音樂本身的規(guī)則發(fā)展,而在間奏部分引用改編了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大調《小星星變奏曲》,形成一種風格的突變,又與流行部分的旋律相互融合、連接,加深旋律深度,給聽眾帶來聽覺沖擊,留下深刻印象。SHE的《波斯貓》、《不想長大》和楊丞琳的《慶?!返攘餍懈枨幸苍诓煌臉范我酶木幜宋鞣焦诺湟魳返钠?。周杰倫的《夜曲》采用了肖邦的經典之作《降E大調夜曲》,周迅的《伴侶》中混入了約翰施特勞斯至今不朽,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固定曲目《藍色多瑙河》。華麗的流行歌詞搭配上古典音樂名作,舒服悅耳,讓人了解了西方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促使人們去主動了解與聆聽西方古典音樂。
3、在新創(chuàng)作的流行音樂中加入古典元素。與第二種形式的直接加入某首古典音樂作品不同,這種形式的改編是在流行音樂中加入古典化的元素。例如,林俊杰改編的《匆匆那年》就在其中加入了巴洛克時期的宮廷音樂風格,使全曲籠罩著一種古典宮廷的感覺。而Rhapsody of Fire(烈火狂想曲)、At Vance這兩支樂隊,則是致力于將搖滾、金屬與古典元素相融合的典范,他們的很多杰出作品都為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4、運用鋼琴、小提琴等歷史悠久、常用來演奏古典作品的樂器來演奏流行音樂。普通大眾想起這些樂器,總是將它們與西方古典音樂結合在一起,學琴的學生大部分也只用它們演奏古典音樂,久而久之,這些樂器也被大眾所疏遠了。而這種流行化的改編,就是用這些樂器演奏人們熟悉的流行歌曲旋律,拉近它們與大眾的距離。這樣既可以使流行音樂的旋律變得更高雅大氣,又可以使古典樂器變得親切易懂。例如著名鋼琴教育家劉詩昆教授在獨奏音樂會上就是采用的這種形式。前半場演奏古典鋼琴作品,后半場就演奏一些流行音樂改編的鋼琴曲《彎彎的月亮》、《不了情》等,聽眾聽到熟悉的旋律,自然會勾起興趣,又可以調節(jié)現場的氣氛,一舉兩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人們的內心愈發(fā)浮躁,很難有耐心和時間去欣賞古典音樂。而對西方古典音樂的流行化改編這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繼承了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特征,可以將兩者的優(yōu)點相結合,在提升流行音樂的審美價值和可聽性的同時,可以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欣賞古典音樂,體會古典音樂之美,讓改編曲目具有一定現代氣息的同時又繼承了古典音樂的韻律和嚴謹,這是時代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更符合現代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從古典音樂的推廣與創(chuàng)新來看,這種流行化改編的方式為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生命,讓人感覺古典音樂不是那么高深、難以捉摸,不是一定需要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才能聽懂,使古典音樂呈現出嶄新的形式,使當今的音樂文化更具多元化,也使大眾能夠更容易接受古典音樂,積極地促進了古典音樂市場的繁榮。
從當今高校的教育來看,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習大多以古典音樂為主,人們不聽古典音樂勢必會帶來社會需求小的問題,造成就業(yè)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不協調,而通過這種流行化改編的形式可以使人們愿意聽古典音樂,能夠有力地普及推廣古典音樂,對古典音樂市場的繁榮和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改善高校古典音樂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困難的現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從人類幸福感來看,聽古典音樂是讓人提升幸福感的有力途徑。相比流行音樂,古典音樂能夠熏陶人們的情操,更具有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通過這種方式的改編,讓人們更愿意欣賞古典音樂,人們就能夠從中感受到更豐富的情感、更深層次的歷史積淀,人們的感性智慧和感性文明就能夠得到提升,幸福感也能得到提升。
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不應該是互相排斥的關系,而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通過對古典音樂的流行化改編,結合兩者的優(yōu)點,既融合了流行音樂的親切感,又保持了古典音樂的深刻意蘊與歷史積淀,使大眾更樂意接受與欣賞古典音樂,從而達到推廣與普及古典音樂的目的,使大眾真正受益于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