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泉
我想,本期的話題傾向可能是想探究什么樣的聲樂教師是教學有方的教師,也就是平時學生們孜孜以求的好的、優(yōu)秀的、靠譜的聲樂教師。
僅從歌唱的聲音技術問題而言,奧地利著名聲樂教育家F.M.羅蘭教授曾在她的著作《歌唱藝術的一切》中,論述過她見過的幾種聲樂教師。第一種,學生歌唱聲音有問題,教師完全聽不出來;第二種,學生歌唱聲音有問題,教師聽得出來,但是不知所措;第三種,學生歌唱聲音有問題,教師以各種“辦法”輪番上陣,讓學生無所適從;第四種,學生歌唱聲音有問題,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演唱經(jīng)驗并經(jīng)過縝密分析,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使學生的問題迎刃而解。
在當今中國的獨立音樂院校、綜合院校的音樂系部或二級學院,以及藝術職業(yè)高中、藝術院團的聲樂教學隊伍中,F(xiàn).M.羅蘭教授列舉的這四種聲樂教師均有存在。有些聲樂教師不具備分辨歌唱聲音好壞的能力,卻從事了自己遠不能勝任的聲樂教學工作,他們把學生的大真聲看作是“聲音結實”,把沒有氣息支持的假聲認定為“聲音換入了頭腔”,把聲帶閉合不良的聲音定義為“松弛、柔和”,把學生喉嚨撐得不可自制視為“打開得很充分”,等等。而有些聲樂教師則是眼睜睜地看著學生在歌唱中出現(xiàn)問題,卻拿不出任何解決辦法。例如高音唱不上去、真假聲混不到一起、低音唱不下去、聲音大幅度搖晃、羊叫式的碎抖、位置低、“里出外進”,歌唱時舌頭豎立、軟腭過于高抬、咬字不清楚、強度不夠、不會弱音技術……坊間傳說一位聲樂教師給學生授課時毫無判斷力,學生唱一句,便問學生的感覺如何。學生說“感覺不好”,教師也予以否定說“我也覺得不大好”;學生說“感覺很好”,教師也忙不迭地贊揚“我也覺得很好”。如此場景,真的讓人費解。
記得,沈湘先生在世的時候跟我講過一個“很用功”的聲樂學生,說他“一天一個方法”。我也見過一位類似的學生,他在音樂學院上學時酷愛“琢磨”聲音:今天說聲音要往前唱,明天說聲音要往后唱,后天說聲音最好要唱在腰眼,大后天宣稱聲音一定要唱在腳后跟,我還聽他說過聲音要唱到眉心、唱到后腦勺……在人生進入半途后,他就以說為主,不再唱了。他唱出的幾句示范也不能服眾,因為他的演唱從未定型,便專注于聲樂教學。在教學上,他也是一天一個方法或是一天幾個方法,實在拿不出方法的時候,便抓起中國聲樂名人或是歐美聲樂大腕的“語錄”填補、支撐教學。當然,這只是個例。在聲樂教師隊伍中,最常見的還是教師心無定力。之所以心無定力,多是教師對學生演唱上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當然也就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了。教學經(jīng)驗少只是原因之一,而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演唱提煉教學手段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聲樂教師有足夠的演唱經(jīng)驗。
無論是1997年我在意大利探訪,還是2018年初我去美國游學,我所見到或聽說的當?shù)氐穆晿方處煻际歉鑴≡旱囊痪€演員或是從歌劇院一線退役到音樂學院的“大咖”,這就契合了沈湘先生所說的“會唱的未必會教,但會教的一定要會唱”的至理名言。歐美音樂院校的聲樂教師幾乎都能教、會唱。我相信,只有自己唱明白了,才可以教得明白,否則當了教師就只能是“一天一個法”地“教著看”“走著瞧”。
毋庸置疑,一位聲樂教師的聲樂觀念理應源于自己的實踐,而不是“想當然”,或是以未經(jīng)親身演唱驗證的某種理論在學生身上做試驗。另外,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在從教經(jīng)歷中也尤為重要。一般而言,教學時間越長、所教學生越多,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越多問題,更能根據(jù)不同問題“對癥下藥”。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他們將解決過某位學生某個問題的手段套用于其他有類似問題的學生身上,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時長并不成絕對的正比關系,不少人教了一輩子也沒悟出教學之道,不知有多少莘莘學子被斷送了歌唱藝術生命。
選擇一位好的、靠譜的聲樂教師,是聲樂學習者的首要任務,也是關鍵所在。好的、靠譜的聲樂教師不僅是學生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學習過程中強大的助推力。
如何判斷一位聲樂教師是否靠譜?僅從能力的角度而言,我個人認為,聲樂教師首先應該具有專業(yè)水準的演唱能力。這種能力是能適應專業(yè)舞臺表演要求的、國內(nèi)或國際一流水準的;不見得與知名度掛鉤,但實際演唱能力必須是業(yè)界認可或是比較認可的。有些老教師年輕的時候唱得很好,由于年齡問題從舞臺上“退役”,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學上,這類教師依然稱得上“能唱”的教師。在“能唱”的教師中,他們本身已經(jīng)具備了自己聲部應有的歌唱技術能力、藝術表現(xiàn)能力、舞臺的掌控能力、與他人合作演唱的能力。
然而,作為聲樂教師,除了熟悉自己聲部的作品之外,還應該知道其他聲部的作品,這就是所謂“文獻量”的儲備。這其實也是歌唱演員與聲樂教師的區(qū)別所在,歌唱演員專注于自己聲部的范疇,為了演出效果偶爾也會演唱與其聲部接近的作品,作為演出實踐中的調(diào)劑或“挑戰(zhàn)”。例如一些音域較寬的女中音,會在音樂會或歌劇中反串女高音角色來演唱等,但從整體而言,所涉及的其他聲部的作品量還遠遠不夠。這也是歌唱演員相對于聲樂教師,在曲目量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聲樂教師需要研究不同聲部、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正所謂,歌唱演員是專才,聲樂教師是全才。
當然,我們也認同聲樂教師長于某個時期的作品,例如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或是近現(xiàn)代,也可能是偏重于某位作曲家的作品,如斯卡拉蒂、亨德爾、莫扎特、威爾第或普契尼等。
事實上,聲樂教師對于文獻的瀏覽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所以,教師的文獻量要不斷拓寬、不斷深入,對自己聲部之外的作品更要仔細研究,此舉對聲樂教學將大有裨益。目前,在中國的音樂院校里,聲樂專業(yè)的學生在四年或五年的本科學習過程中,演唱的作品可能是輪回多年的固定曲目單。這些曲目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開發(fā)教材時要動腦子、要有行動。而聲樂教材,也就是歌唱的譜面文獻和音像文獻,教師掌握的量越大,對教學的幫助也就越大、越明顯。
從聲樂教學的技術層面而言,它也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只是“往前唱”“往后唱”“打開喉嚨”“抬起軟口蓋”等那么簡單。例如,很多時候?qū)W生的問題不是出在生理方面,而是歌唱心理不夠健全,這就要求教師應該了解一些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在聲樂教學中,尤其在音樂院校里,我們常常會碰到學生上課“怎么都唱不好”“唱不出來”的情況,那么,作為聲樂教師,一定要有這類問題可能源自某種心理障礙的意識和直覺,這無疑也是一個靠譜的聲樂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為一個靠譜的聲樂教師,除了要具備高水準的示范演唱能力外,還要具備因材而教、“對癥下藥”的教學水平,并且對自己所從事的這份工作、對所教授的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煹难詡魃斫虒τ趯W生的學習、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無論何種藝術門類,其學習過程都是非常漫長且艱辛的。一如鋼琴教育家周廣仁先生所言,“不會等待的老師不是好老師”。然而,縱覽中國聲樂教育,拔苗助長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在我看來,當今社會,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和存在源于聲樂教師和學生雙方。有些教師為顯示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某某同學剛跟我學了兩個星期,來的時候沒高音,現(xiàn)在都HighC了!”“我那一年級的學生期末考試都唱《柴堆上火焰熊熊》了!”……我們不否認有某些天才的出現(xiàn),但是用兩個星期時間讓一個演唱高音原本困難的學生唱出HighC,這種情況可能是這位教師胡說八道,也有可能是這個學生來的時候就有HighC,只是這位教師為了炫耀自己教導“有方”而故弄玄虛。至于那種讓低年級學生唱力所不能及曲目的聲樂教師,在專業(yè)藝術院校確實占有一定比例;在地方的某些院校,特別是從事“藝考”培訓的聲樂教師群體中,這種現(xiàn)象則有些“猖獗”。某些聲樂教師根本就不是指導學生唱歌,而是讓他們年紀輕輕就付出慘痛的代價,去迎合某些有著同樣“猖獗”欣賞水準的聲樂評委來獲得高分。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非常危險,不值得提倡,因為它違反了聲樂表演藝術的教學規(guī)律,可謂極其不靠譜!
2006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黎信昌率弟子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慶賀黎信昌教授從事聲樂工作五十周年授業(yè)學生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后,媒體對黎信昌先生厚積薄發(fā)的教學理念給予了高度評價。作為黎先生的弟子,我十分贊同媒體的評價。黎先生的學生在校期間很少有“顯山露水”的,鮮有哪位學生在校期間就獲得了國內(nèi)外重大聲樂賽事的獎項。但是,當今活躍在國際、國內(nèi)舞臺和三尺講臺上的“黎家”弟子卻是風生水起,這些弟子們也傳承了先生扎實、踏實的演唱和教學風格,低調(diào)前行。他們認真地歌唱、耐心地教學,從非??孔V的老一輩那里,傳承著對學術、對個人、對學生非常靠譜的品質(zhì)和品格。
前日,我在微信朋友圈上發(fā)了一段撰寫本文前的感言。我說,在我初定文章的標題為《何為靠譜的聲樂教師》坐下來準備動筆時忽然想到,何為靠譜的學生呢?一位朋友這樣留言:“靠譜的教師應該是人品第一,學品第二;靠譜的學生應該是能力第一,學歷第二?!边@段簡短的回答讓我很是感慨。話題深入下去,那就不再是文章開篇時我所講到的“本期話題的傾向是想探究何為好的、優(yōu)秀的、靠譜的聲樂教師”,而是要問及聲樂教師的人品靠譜與否了。
為什么要問及聲樂教師的人品靠譜與否?仔細想想,教師的人品也是師德的重要體現(xiàn)。因為當下中國聲樂圈奇怪現(xiàn)象此起彼伏,而這些怪象的根源,我認為是由某些聲樂教師追求虛榮而導致品行乃至人品出了問題?,F(xiàn)如今,“大師”遍天下,從老到少,無論學識多少,被封為“大師”者與日俱增,更有年輕人也自詡為“大師”,以至于年少的學生們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大師”的定義,他們疑惑“為什么有些大師的高音從來唱不上去卻在給我們講高音?”“為什么大師的語言唱得很差卻糾正我們的發(fā)音?”也有一些“大師”甚至從來就沒有張嘴唱過,連基本的示范都沒有。當然,還有些“大師”只能講“往前唱”或“往后唱”,與聲樂藝術相關的其他知識一概不知道。浮躁的聲樂圈孕育出很多“名嘴”: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演唱完全相悖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部分人常常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以及用氣人有、笑人無的扭曲心態(tài)來“指導”學生;還有一些人以某種新的錯招去替代舊的,讓學生繼續(xù)錯下去,一如某教授形象地比喻—某些人用敵敵畏替代了砒霜。有些聲樂教師的學術規(guī)格不嚴謹、動機不純、學術精神不振,不少理論的嘴把式或是借助自己所處的教學平臺、借助某些名頭,在聲樂圈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明明是“熬藥的”卻常常以坐堂名醫(yī)大行“騙吃騙喝”之道;也有不求進取、不學無術者撐著“百年老店”的招牌一成不變,誰來了都是千篇一律的“打開喉嚨”,對誰都是抽象無邊的“氣深位置高”。至于那些舉著“海外深造”招牌嚇唬人、全中國只有他的方法最正確的,都可謂是人格、品格上不消停、不靠譜的聲樂教師。
與上述不靠譜的聲樂教師相比,還有些聲樂教師則是在教學中不盡職,對學生實施“放羊式”管理,既不按時上課,也不給學生挑選適合其專業(yè)發(fā)展的曲目,任其自由發(fā)展,嚴重侵犯學生的學習權利,根本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
其實,作為教師,其權利和義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早有規(guī)定①,仔細閱讀這些條款,其中并未涉及任何特殊的權利和義務。然而,事實上,不少聲樂教師卻在考試、聲樂賽事中行使著一個教師不該擁有的特權等,成為比演唱和教學水平低下更可怕、更危險的聲樂教師。
與其他任何行業(yè)都一樣,聲樂教師的演唱或教學經(jīng)驗亦離不開日復一日的耕耘和積累,不可以、也不容投機取巧。目前,對教師在校內(nèi)的聲樂教學、校外的私人聲樂授課、藝術院團職業(yè)歌唱演員在院校兼職授課和在社會上私人授課缺少監(jiān)管和評價機制,也是導致一些聲樂教師在教學上不規(guī)范、不靠譜的原因之一。就聲樂教師的資質(zhì)這一項來說,除國家教育部、省市教育廳(局)直接管轄的正規(guī)院校外,對藝術院團或是培訓機構的聲樂教師的資質(zhì)均無任何條款制約,導致聲樂教師水平、能力參差不齊,教學質(zhì)量令人擔憂,這是造成中國聲樂教師隊伍和聲樂教學出現(xiàn)亂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實我們的主管部門應該制定出一整套關于各級、各類聲樂教師的等級標準,例如什么樣的水準可以稱之為“大師”?教授,這一具有極高學術性的頭銜是否只適用于院校具有同等職稱的聲樂教師?院團的著名歌唱家是否都可以稱為“大師”或“教授”?是否要對社會上的“聲樂大師課”的名稱和內(nèi)容加強監(jiān)管?選手可以直接參加的國際性聲樂賽事,是否可以停止其國內(nèi)“選拔賽”?培訓機構的聲樂教學可否不要過于商業(yè)化?……
教師的能力不僅與教學質(zhì)量息息相關,同時也關系到我國整體的聲樂教學水準及國際影響力,濫竽充數(shù)、能力不足者都是行業(yè)的“蛀蟲”,嚴重制約著我國的聲樂發(fā)展水平。
終身學習,是新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無論學習何種專業(yè)或從事何種職業(yè),都需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來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具實力和競爭力。“活到老,學到老”,已然成為當代的生存法則。
聲樂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聲樂教師不僅要瀏覽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音頻與視頻資料,還要不斷提高和精進自己的演唱技術。常言道:“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近年來,隨著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聲樂教師打著“以教學為主”的旗號完全不練基本功,導致歌唱水平驟降,生理機能退化。還有部分教師對學術研究不感興趣,哪怕是評職稱用的論文也屬“捉刀代筆”之作,空有聲樂教師之名。
終身學習,對于聲樂教師來講,不僅是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教師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廣博的學術視野、精湛的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力,是靠譜的聲樂教師必須具備和不斷追求的重要職業(yè)素養(yǎng)。教書育人,責任重大。在聲樂教學中,教師理應做到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才能無愧于心。
樂譜是聲樂學生的教科書,是聲樂教師教學的參考書,無論聲樂教師還是學生,都離不開樂譜。“靠譜”被很多人簡單地理解為“在教學過程中,完全遵照樂譜所示內(nèi)容把作品唱下來”,而并沒有完全理解“靠譜”的另一層深意。有些聲樂教師“不靠譜”有可能是能力有限、力不從心,但有些教師的“不靠譜”卻表現(xiàn)為揣著明白裝糊涂,有時甚至是在利益的驅(qū)使下鋌而走險。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要想讓聲樂教師和聲樂教學靠譜,除了專業(yè)能力的約束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約束是不可少的。聲樂本是一個浪漫的藝術門類,但如今由于一部分人的不端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陰影,這也許是中國聲樂發(fā)展路途中必然要經(jīng)歷的一段陣痛。但愿這段陣痛時間短些,讓全世界,讓所有喜愛聲樂藝術的學子們,更快地看到中國的聲樂教學和聲樂教師的進步,做一名經(jīng)得起推敲、真正靠譜的聲樂教師。
當然,最后不得不說的一句話是: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遇到靠譜的學生,不然,再靠譜的聲樂教師也不會有精彩的教學成果。
注 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在第二章“權利和義務”第七條中指出教師享有下列權利:“(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yè)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fā)表意見;(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第八條中指出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五)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