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倩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在進行“重唱與表演唱”的教學中,會讓學生感受到實地演練的緊張感,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講究實踐性,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聲樂表演的一項重要內容。“重唱與表演唱”課程的學習不同于“音樂史”學習,也和“音樂概論”的學習有大大的差異,學生在學習“重唱與表演唱”的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自己的舞臺表演能力,會展現(xiàn)出自己的舞臺創(chuàng)新能力,更會展現(xiàn)出自己的聲樂技能。
在實踐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與遠期目標有必然的聯(lián)系,階段性問題涉及到如何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音樂從業(yè)人員要在舞臺上表演,雖然不是每一位同學都會在未來從事與表演有關的工作,但是每一位同學都要面臨走上舞臺進行表演這一挑戰(zhàn)。舞臺表現(xiàn)力可以被看作是表演者對舞臺的合理控制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學生要調節(jié)自己的怯場心理,要培養(yǎng)自己的舞臺感,熟悉在舞臺上要表演的內容,包括動作內容和歌唱內容[1]。這些階段性問題構成了實踐的遠期目標。除了舞臺表現(xiàn)力以外,學生的多聲部演唱能力也很重要,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具備多聲部的演唱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會體現(xiàn)在重唱作品的演唱中,還會在合唱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如果學生擁有較強的多聲部演唱能力,那么學生就能較好的完成重唱或者是合唱的表演,不僅如此較強的多聲部演唱能力還能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鋼琴伴奏的伴奏織體中,這樣就不會因為伴奏的問題影響到演唱水平的正常發(fā)揮。
短期目標指的是每節(jié)課要達到教學目標,同時短期的小目標也是每節(jié)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在具體的實踐中要以每節(jié)課為單位規(guī)劃明確的教學目標。比如制定課堂的教學目標是要完成兩首作品的舞臺走位,也可以是完成兩首或者三首作品的識譜任務。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倡導中小學進入新一輪的音樂課程改革,可以發(fā)現(xiàn)在音樂課程的內容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音樂課程的理念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在“重唱與表演唱”的課程訓練中,會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還會提升學生的多聲部演唱能力,不僅如此還能提升學生詮釋人物角色的能力,重唱與表演唱不僅能夠表達出表演者的情感體驗,還能體現(xiàn)表演作品的情節(jié)沖突,以及人物的心理變化,還包括事情發(fā)展的起承轉合。重唱與表演唱利用音樂語匯,宣泄情感。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學生能否成功的表現(xiàn)角色,要看學生是否真的深刻理解到角色的心理,另外還要看學生聲音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體驗會影響其進一步的學習,關乎到學生能否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課程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教學目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科學性,對于重唱和表演唱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應該由一個個即時的小目標共同組成。
在課前準備的階段,老師要認真?zhèn)湔n,以保證課時的順利開展進行。在準備時老師要以短期的小目標為導向,認真練習在單位課時上需要演唱的作品,達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shù)的程度[2]。在安排學生的角色分配時,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學生的聲部和音色、音質特點,在此基礎之上合理分配學生擔任的角色。在確定舞臺的表演形式時要用專業(yè)的視角來完成,制定完成之后要全面掌握,清楚每一個細節(jié),這樣在上課的過程中,才能得心應手的有效指揮學生,維持課堂的秩序。在某些課時,為了增加表演的效果,老師應該準備道具和服裝,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發(fā)動學生共同籌備。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將課前準備的一系列設計付諸于實踐。在為學生確定角色的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實行雙向選擇的模式,最終確定好角色之后,為學生分組,把同一聲部的學生劃分為一組,讓他們在一起識譜,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假如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人員的分配并不合理,就應該及時為學生調換。在課堂上老師要指導學生學習作品,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另外老師還要為學生分析作品。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熟練的表演作品。在課堂上老師要合理的控制上課的節(jié)奏。
“重唱與表演唱”教學內容的最終目的是舞臺表演,重唱表演的曲目有很多,學生能夠使用的表演版本也是多種多樣的。重唱的形式有歌劇版、音樂會版,表演唱的形式有伴奏帶伴奏和小樂隊伴奏。多種多樣的演出版本決定了這門課程的多項選擇性。老師要想設計出適合高師學生表演的舞臺演唱節(jié)目,萬萬不可照搬照抄??紤]到高師學生基本沒有舞臺表演的基礎,同時高師學生的演唱功底也不及專業(yè)的音樂學生。老師要發(fā)揮出編導和導演的作用,在課前為學生設置合理的舞臺表演形式。事實上高師學生完成舞臺表演并不難,他們有能力將劇情表現(xiàn)出來,也能夠表現(xiàn)出人物之間的沖突。以《等到春暖花開我們再分手》為例,在這個曲目中有男高音送花給女高音的情節(jié)。此時男女之間可以用親密的舉動來表現(xiàn),也可以用幅度較大的走路動作和眼神來表現(xiàn),這樣都能將男女主角的內心活動表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在高師的音樂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他們能夠達到的表演形式和肢體動作來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表演不必太難,但這并不意味著不用表演,切忌像獨唱一樣只將曲目中的歌詞和旋律展現(xiàn)出來,總之要在學生的表演能力范圍之內,逐漸強化學生的表演能力[3]。
為學生分好小組,讓學生自己設計、排練作品。學生在選擇作品時應該集體討論,組內成員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終選出組內成員能夠勝任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作品要適合中小學生觀看,要能夠運用在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這樣能夠把高師重唱表演唱的教學和中小學音樂教學結合起來,可以避免高師學生在進入中小學教學時,發(fā)生難以適應的情況。在學生選完作品之后,要進入排練的階段[4]。在這一階段中,會出現(xiàn)很多需要調整解決的問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應該做到機敏靈活,在處理作品時不能違反大規(guī)則,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加入一些富有年輕人色彩的新穎獨特的想法,這樣作品會更加的生動,會激起更多學生的共鳴。比如著名的歌劇導演李衛(wèi),他在自己導演的作品《風流寡婦》中加入了大量的新時期臺詞,涉及到房價、廣州地鐵等。使得作品更加的貼近于熱點話題,讓作品更加的“接地氣”[5]。事實證明,這樣做可以讓舞臺表演取得較好的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鼓勵學生改編作品也是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方式。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示表演的機會,學生的作品音樂會可以邀請院校的專家學者一起觀賞,同時也要邀請學生觀賞,院校的專家老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指出表演的優(yōu)點,指出表演的不足之處。
綜上所述,本文研究“重唱與表演唱”在高師聲樂表演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發(fā)現(xiàn)“重唱與表演唱”能夠實現(xiàn)靈活上課,會給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正面的影響,在使用“重唱與表演唱”進行教學時,要以學生現(xiàn)有的表演能力為基礎,逐漸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另外在“重唱與表演唱”的課程訓練中,會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還會提升學生的多聲部演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