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我小時候練過一陣子算盤,到今天還可以不熟練的打乘法,至于加減法就更不在話下。可是自打有了計算器,沒人還對算盤感興趣,算盤悄悄地退出歷史舞臺,以至于我今天在家中找不到一把算盤。
算盤打起來有動靜,噼里啪啦作響,尤其流利地打算盤,一般人會看得目瞪口呆,嘖嘖稱贊。最唬一般人的就是算盤計算完畢時的清零,大號的中式算盤只需單手揚起,順勢一放,上珠歸上,下珠歸下,神奇得很。我當年為了練這手,溜溜躲在屋里練了一星期。一星期后假裝無意向別人展示手法,驚得一屋子人以為遇上天人。
算盤的歷史不太確定,推想最初是圓形的,否則無法解釋“盤”字的來歷。東漢有算珠的記載,可以視珠為籌,籌算,珠算都應是算盤的前輩。至于算盤何時出現,專家學者各說各的,早至東漢南北朝,晚至元明時期,取中就是唐宋說,《清明上河圖》中有一藥鋪,模模糊糊地放著一把算盤,如果屬實,宋代普及算盤應無爭議。
生活中常說一句話叫“三下五除二”,這本是一句珠算加法口訣,不知何年何月成了通俗語,意為做事干凈利落,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這幾句珠算加法口訣當年背得溜溜的,聽著挺唬人,實際沒啥用。還有一句珠算除法口訣:二一添作五;意為把一分為二寫成零點五即可,所以生活中一旦平分,人們就愛說,“二一添作五”,顯得又利索又有依據。過去當會計必須會打算盤,最牛的會計是左手打算盤,右手記賬。邊打邊記,這一手我當年只看了看,料定自己終身學不會,知難而退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