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科學的評價對學生具有激勵表揚、解惑釋疑、點撥導向等功能,使課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而學生的參與意識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沒有學生的高度參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可能成為鏡花水月。本文就如何在教學評價中提升學生參與意識進行闡述。
關鍵詞:教學評價;參與意識;思考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何真正把握新課程評價的精髓,發(fā)揮課堂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引導學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學”,而且“會學”和“學會”,更要“學得有興趣”?筆者認為,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意識首當其沖。故而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不僅要關注共性,更要關注個性;不僅要關注學業(yè)成就,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真正達到《綱要》所要求的評價境界:帶動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科學的評價對學生具有激勵表揚、解惑釋疑、點撥導向等功能,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使評價真正為了促進被評價者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教師的評價應該是真實而有效的。只要找準評價的切入口,就能引起學生心靈的同感,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學評價中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真正實現(xiàn)教學效果真實而有效呢?
(一) 明確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問題
具體到課堂而言,就是要進行有效點評。有效點評的內容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生物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引用一個課堂評價的例子:“你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詩歌鑒賞相關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分析的條理性也比較強,你回答得很好,但是語言表達方面還有點不足之處,希望你能繼續(xù)努力?!边@個以定性為主的評價,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語文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應該繼續(xù)努力。
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主要有兩種功能:一是診斷功能,二是激勵功能。根據信息論,學生得到反饋信息是認識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評價就是信息反饋。通過評價,學生能獲取回答正確與否的有關信息以及相應的信息提示,從而學生根據這一信息調整自己的認識,使認識得以完善,正確的認識得以強化,錯誤的認識得以修正。有效、甚至高效的評價能使師生的思維融為一體,使整個教學活動有序、和諧,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活動整個過程,從而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從現(xiàn)實來看,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一切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落腳點。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發(fā)生重大轉變,已經由以往的“主導主體”發(fā)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評價實際上是實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新課標也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了解教學過程,調控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缺陷,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币蚨?,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就成為提高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研究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二) 精心提煉、打造有個人特色的課堂評價語言
蘇格拉底有一句哲學名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它告訴我們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說一堂成功的課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的話,那么課堂評價語則無疑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音符。所以正確運用課堂評價語言應當注意:
1. 課堂評價語言要真摯誠懇、具有激勵性
隨著“賞識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像“很好”“不錯”“非常棒”等評價語言經常掛在教師的嘴邊,幾乎成了許多教師的口頭禪。不過,這種評價并不是自身情感的真實流露,言不由衷。學生對這樣的評價也習以為常,漠然視之,評價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教師在實施評價時,要盡可能地注意語調、表情和言語的相互配合,“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讓學生通過細節(jié)來感受教師的真誠。只有充滿真誠情感的評價,才會使學生感動,給學生以自信,激勵其拼搏向上,讓他們真正從心靈深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 課堂評價語言要準確得體,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怎樣的評價將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高低。目前課堂評價中,有不少教師為了迎合新課革理念,不從學生的表現(xiàn)實際出發(fā),一味地拔高對學生的評價力度。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準確地給予學生評價,切忌盲目批評和廉價的表揚。例如:“你能舉手回答問題,很不錯,很遺憾,答錯了,沒有關系,聽一聽別人的回答,相信下一次會回答正確的?!毕喾吹?,不要因為學生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時,我們就給予大力的表揚,我想表揚就太過于廉價了。因此,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實事求是且有針對性。那么教師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及時準確地做出評價。答案見解獨特、富有創(chuàng)新的,就不吝嗇表揚;答案錯誤、存在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就應該明確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來,當然也要注意方式上的委婉,讓學生知道問題所在。
3. 課堂評價語言要結合實際,具有層次性。
教師在運用評價語言時,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多給予啟迪;對中等生,要誠摯地欣賞,激勵其斗志,挖掘其潛力;對待學習成績較差、且又不注意聽講的學生,教師更應該時刻注意抓住時機在他們表現(xiàn)好的時候給予最大限度地真誠表揚,讓他們也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充滿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這樣,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得到了切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真誠的評價,自然會產生積極向上的愿望。
(三) 在課堂評價的態(tài)度與方式上巧下功夫精益求精
新課程呼喚充滿有活力的新課堂,新課堂呼喚“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評價理念。教學評價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理念指導下,作為教師,我們應掌握學生的心理,幫他們消除學習中的顧慮,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方式。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強調教育活動中師生互動、理解和交流,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才是有效而真實的。蘇零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研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激活課堂,優(yōu)化教學過程,有效的評價應建立在師生互動的教學上。
1. 注重評價內容的客觀公正性,體現(xiàn)出教師的真誠與耐心
教師不能為了鼓勵學生而鼓勵。因為高中生能獨立地判斷是非善惡,不輕信別人的結論,愛評論和爭論。所以教師要有很強的分辨能力,能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特點,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問題。要想取得良好的點評效果,不僅要注意詞語的準確、得體,注意聲調的高低、強弱,語氣的輕重緩急,還要注意自己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如教師可以走到學生身邊,用鼓勵的眼神、得體的手勢,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之從內心深處產生強勁的親和力,這樣的點評,既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又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和諧引領過程。
同時,高中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有強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教師公正的、熱情的評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熡酶挥懈星?、精練的語言真誠地去點評,會如柔柔的春風、融融的陽光吹拂溫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評價中也要善于傾聽,沉得住氣,讓學生說完,不急于打斷學生發(fā)言。只有讓學生充分說完,才能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問題。
2. 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突出學生的教學參與意識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xiàn)唯一的評定者。由于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人,課堂上少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少了生氣和樂趣。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所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傳統(tǒng)師生講授方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位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評價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評價同學的知識掌握和運用,評價自身的長處與不足等等。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也是一種好方式?,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自我評價能夠消除被評者本身的對立情緒和疑慮,調動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進行互評,效果也很好。分析其中的緣由:學生在互改的過程中能夠汲取對方優(yōu)點、改正自身不足,互比共進,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師在某些方面“拙”一點、“懶”一些,讓學生“慧”地一點,“勤”一點。實踐證明,自我評價能引導學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斷地完善自我,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3. 注重評價的全面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的評價的內容要豐富,關注學生的面要廣。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有時不應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確與否。從促進學生發(fā)展出發(fā),重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習慣、能力、情感等。學生答題時出現(xiàn)偏頗在所難免,此時教師不能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簡單以答案的對錯來下結論,而應全面看待學生的回答。可以對他們的思路、語言、體態(tài)等做出具體分析,努力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積極因素,給學生某一方面、某種程度的肯定。如:“雖然你的答案不是那么準確,但你的普通話說得非常好,這一點我要向你學習?!痹偃纾骸澳愦痤}時總是面帶微笑,好像沒有什么能難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個完美的答案,你會笑得更開心。”
誠然,《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本唧w問題具體分析,同時也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特別是當課堂上學生遭受哄笑、難堪的時候,更需要老師對其心靈的呵護。一次聽課時,一位老師在教學《蘇武傳》,請一位學生上黑板板書蘇武的性格特點,學生在黑板前思慮良久,寫下了“心懷祖國、有勇無謀、驚弓之鳥”等幾個詞語,尤其是最后一個詞語,讓全班哄笑不止。但老師不慌不忙,說:“大家先別笑,你們好好想想,這位同學可是很有頭腦的,你們在預習時都讀過課文,對蘇武了解嗎?”“了解?!睂W生齊答。“蘇武的兄弟、家人最后是個什么情況?”“死的死,散的散?!边@位老師緊接著說:“是啊,家人如此,自己又懷抱一顆赤子之心,敬畏之心,面對屬下的參與謀反的惡劣行徑,蘇武又怎能不驚慌失控,但求一死?”很多學生馬上領悟,紛紛投去贊許的目光,自發(fā)鼓起掌來。這些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評價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位善解人意、設身處地的教師,他們自然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中,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很多老師喜歡用華麗的評價語給自己的課堂錦上添花,其實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學生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總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養(yǎng)成。多了解學生的實際,包括學情、性格、興趣、心理等;備課時真正去備學生,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時學生參與意識的提高。愿每位教師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評價魅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高中生主要心理特點.重慶華龍網,2016.
[2]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2017年重慶市普通高考考試說明(理科).浙江攝影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邱曉衛(wèi),重慶市,重慶市潼南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