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樂論輯錄:論禮樂體制

      2018-01-24 01:27:33李方元康瑞軍楊成秀
      音樂文化研究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劉琳

      李方元 康瑞軍 楊成秀

      十四祭用樂詔景德三年八月辛未①

      宋真宗撰

      題解

      《十四祭用樂詔》,宋真宗撰。

      宋真宗,趙恒(968—1022),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為太子,改今名,仍判府事。三年三月,太宗崩,即帝位。在位二十六年,年號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乾興元年卒,年五十五,葬于永定陵。天圣二年,上謚號為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廟號真宗?!端问贰肪砹辆戆恕墩孀诒炯o》。著有《四十二章經(jīng)》一卷、《真宗御集》三百卷:包括《玉京集》二十卷、《正說》十卷、《承華要略》二十卷、《靜居集》三卷、《玉宸集》五卷等。

      是文收入《宋大詔令集》卷一四八。又見《宋會要輯稿》禮一四之一三。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11冊,卷二二八)采錄。

      致恭明神,邦國之重事;升薦備樂,方策之彝章。況乃大祠,所宜嚴奉,舉行舊典,用格靈祇。自今夏至祭皇地祇,孟冬祭神州地祇,二社,臘祭太社、太稷,春秋二仲祀九宮貴神,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臘蠟百神,立春祀青帝,立夏祀赤帝,季夏土王祀黃帝,立秋祀白帝,立冬祀黑帝,凡十四祭,宜并用樂。

      論今律與金石之法非是疏嘉祐元年八月②

      題解

      《論今律與金石之法非是疏》,范鎮(zhèn)撰。

      范鎮(zhèn)(1008~1088),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寶元元年進士,禮部奏名第一,調(diào)新安主簿,后召入國子監(jiān),為東監(jiān)直講。召試學(xué)士院,除館閣校理。除直秘閣,為開封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諫院,兼管勾國子監(jiān),后遷翰林學(xué)士。英宗即位,遷給事中,除翰林學(xué)士。神宗即位,遷禮部侍郎,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哲宗即位,拜端明殿學(xué)士,起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卒,年八十一。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曰忠文?!端问贰肪砣弑緜?。著有文集一百卷,《諫垣集》十卷,《內(nèi)制集》三十卷,《外制集》十卷,《正書》三卷,《樂書》三卷,《國朝事始》三卷等,但多已佚失。今存《東齋紀事》六卷。范鎮(zhèn)論文文字較多,且廣泛,涉及制度、樂懸、樂律等諸方面。

      是文收入《歷代名臣奏議》卷一二八。又見《宋代蜀文輯存》卷八。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40冊,卷八六六)采錄。

      臣近奏國家自用新樂以來,風(fēng)雨不節(jié),災(zāi)異眾多,乞且用祖宗時舊樂,已蒙下兩制及過于臺諫官參詳。及今兩月。未聞奏上。伏緣逐時祠祀,及九月恭謝,皆所施用,不可淹久不決。竊惟眾樂之和,以律與金石為本。故律之法曰:凡律圍九分。凡律者,言十二律也,故黃鐘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積實八百一十分。自九十分三分損益之,而十二律長短相形矣;自八百一十分三分損益之,而十二律積實相通矣。凡律圍九分則然。今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八律皆徑三分四厘六毫,圍十分三厘八毫;夷則、南呂二律徑三分,圍九分;無射徑二分八厘,圍八分四厘;應(yīng)鐘徑二分六厘五毫,圍七分九厘五毫。十二律圍徑不同,則積實損益不通。外之長短有損益,而內(nèi)之積實無損益,此律之法非是也。古之鐘有大小,則容受有輕重,故實黃鐘之重③二鈞,容二千龠。自二千龠、二鈞三分損益之,而十二鐘大小輕重容受殊矣。今之十二鐘一以黃鐘為率,而無容受輕重大小之別。又古之鐘皆圜制而側(cè)系之,所以出其聲也;而今之鐘皆褊制,又平系之,故其聲郁而不出。古鐘亦有平系者,然空其柄以出其聲,然亦非周之制也?!吨芏Y》疏云:“應(yīng)律之鐘,狀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敝^鐃也。按鈴之狀本圜,妥其兩角以為鐘,故云如鈴而不圜。今以褊為不圜,以似鐸為如鈴,所以聲郁而不發(fā),此鐘之法非是也。古之磬以一律為之博,二律為之股,三律為之鼓,謂十二磬各以其律之長短法也。今之十二磬皆以黃鐘為律,博九寸,股一尺八寸,鼓二尺七寸,而無長短之別,此磬之法非是也。律與金石之法非是,樂所以不和也。乞令算官考校十二律積實分損益之?dāng)?shù),并臣今狀下兩制及臺諫官一處參詳,所貴易為曉正。

      乞諸官皇親拜掃諸陵不得為樂奏嘉祐四年二月

      趙明勖撰

      題解

      《乞諸官皇親拜掃諸陵不得為樂奏》,趙明勖撰。

      趙明勖(生卒年不詳),嘉祐四年官宗正丞。見《太常因革禮》卷四六。

      是文收入《太常因革禮》卷四六。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51冊,卷一一一八)采錄。

      準敕朝拜永安陵。伏以陵園設(shè)祭,雖上古以無聞;歲序致祠,蓋歷朝而有典。國家稽有唐著禮之約,仲月巡陵之文,沿此舊儀,每修朝享。今竊見每歲寒食,十月一日親王拜掃諸陵,十?dāng)?shù)里則差伶官迎接,或動作管弦,遂為燕樂。竊以拜陵之禮,欲盡孝思;展祀之儀,務(wù)執(zhí)恭恪。況專遣宗子,體異外臣,固當(dāng)承皇帝至孝之心,思祖宗追慕之感,豈宜首徇燕樂,大張聲音?古者適壟墓以不歌,見桑梓而必謹。庶人之體,尚且有儀,宗屬之親,豈當(dāng)闕禮?臣欲乞今后諸官皇親拜掃在陵,不得廣撥樂人迎接,及不得游宴為樂。庶令內(nèi)潔至誠,外陳時享,以副陛下奉先之意,以訓(xùn)公族知禮之方。

      乞不用教坊伶人為舞郎奏

      呂陶撰

      題解

      《乞不用教坊伶人為舞郎奏》,呂陶撰。

      呂陶(1028~1104),字元鈞,號凈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五年進士,調(diào)銅梁令,知太原壽陽縣,府帥唐介辟為簽書判官。熙寧三年,通判蜀州,改知彭州。十年,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二年,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副使。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書舍人,進給事中。紹圣初,出知陳州,移潞州、梓州?;兆诹?復(fù)集賢殿修撰、知梓州。崇寧元年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端问贰肪砣牧緜?。著有《凈德集》。

      是文收入《歷代名臣奏議》卷一二八。又見《宋代蜀文輯存》卷一五。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73冊,卷一五九八)采錄。

      臣聞樂以象德,舞以明功,前古尚矣。三代之盛,憲章繁縟,載在傳記,可得而詳。其屈伸俯仰之容,疾徐進退之節(jié),皆所以發(fā)揮當(dāng)世之勛烈,而詔示無窮也。恭惟本朝制作,文典大備,而天地宗廟之祀,所用八佾,尚以教坊伶人為舞郎,非極盡虔敬之義。臣愚伏望特詔禮官博士請求漢唐以來典故,裁量其宜,定舞郎之制,勿以教坊伶人濫充其數(shù)。

      奏請?zhí)珡R殿上鐘磬狀元豐八年正月二十五日

      楊杰撰

      題解

      《奏請?zhí)珡R殿上鐘磬狀》十五卷,楊杰撰。

      楊杰(生卒年不詳),字次公,無為(今安徽無為)人,號無為子。少有名于時,嘉祐四年舉進士。熙寧五年為禮院檢詳文字。元豐中,官太常者六七任,一時禮樂之事皆預(yù)討論。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六年,為徐王府侍講。卒,年七十?!端问贰肪硭乃娜緜?。有《無為集》十五卷(存),《別集》十卷,《樂記》五卷。

      是文收入《無為集》卷一五。又見《歷代名臣奏議》卷一二八。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75冊,卷一六三九)采錄。

      右臣伏聞聲音之道與政通。堂上之樂,所以象宗廟朝廷之治;堂下之樂,所以象萬物之治。堂上堂下,用樂雖殊,八音克諧,各不可闕,其實一也。今太廟之樂,堂下具八音,萬物之治,可謂周矣;堂上之樂,則闕鐘磬,在宗廟朝廷之治,八音有所未備焉。臣職在禮樂,不敢不言。謹按《禮》曰:“鐘聲鏗鏗以立號?!薄对姟吩?“至和且平,依我磬聲。”是知樂之號令,自鐘聲而立;樂之和平,依乎磬聲。則鐘磬安可闕哉!臣昨蒙睿旨,提轄修制朝會殿上玉磬,曾于去年具奏。乞依《虞書》戛擊鳴球之義,候玉磬成日,先用之于太廟殿上,以稱陛下稽古奉先之志。尋蒙付外,未奉朝旨施行。今雖玉磬未成,伏遇春陽發(fā)生之時,太廟孟享之日,欲乞出自圣斷,依古復(fù)用殿上鐘磬,所貴發(fā)揚至音,號令眾樂,以格祖考,以致和平,上自朝廷,下及萬物,咸被福祐,臣某不勝大愿。謹具狀奏聞,伏候敕旨。元豐八年正月二十五日。

      御制新樂大晟記④大觀四年八月一日

      宋徽宗撰

      題解

      《御制新樂大晟記》,宋徽宗撰。

      宋徽宗(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封端王。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軍節(jié)度。元符三年哲宗崩,無嗣,遂即位。初欲調(diào)和新舊黨爭,旋以紹述神宗為國策。窮極土木,崇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是以群小競進。約金攻遼,致金師深入,遂傳位太子,尊為道君太上皇帝。靖康末為金人俘虜北去,后崩于五國城。見《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本紀》。在位二十五年,年號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博通百藝,書畫尤工,自成一家,書稱“瘦金體”。有《千字文卷》《芙蓉錦雞》《池塘秋晚》等傳世。

      是文收入正德《大名府志》卷一〇,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選刊本。又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三五,《宋朝事實》卷一四,康熙《元城縣志》卷六。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本(第166冊,卷三六三〇)采錄。

      天地一氣,分而為五行,發(fā)而為五聲,列而為五事。五事形而播于五聲,五聲作而達于五行,五行應(yīng)而合于一氣,一氣合則天地太和。此樂所以與天地同流也。樂出虛而寓于形器度數(shù),幽足以通鬼神,大足以動天地,其以此歟?堯之樂曰《大章》,舜之樂曰《大韶》,禹曰《大夏》,湯曰《大濩》,文王曰《巨業(yè)》,武王曰《大武》,成王曰《勺》。自《勺》而降無聞焉。蓋自周衰,變風(fēng)變雅作,而桑間濮上之音勝,雅正熄滅。循沿以至秦漢,時君之德涼薄,厭多就寡,不能考正。以及隋唐五季,千歲之間,雖有作者,率流于末俗,溺于習(xí)尚,無復(fù)彷佛。朕嗣有令緒,若稽先王,薦享郊宮,會朝路寢。審律呂之音,則弇郁焦急而哀思;察宮架之器,則參差大小而不齊;考制作之由,則循周世宗、王樸之舊?;雷谥?則當(dāng)天下分裂、干戈相尋之際,蓋亂世之音也?!秱鳌吩?“治定制禮,功成作樂?!庇衷?“禮樂百年而后興?!弊孀诜e德累功,休養(yǎng)生息,承平百五十年,論功則功成,言時則時至,可以有為矣。在藝祖時嘗詔和峴,在仁宗時嘗詔李照、阮逸,在神考時嘗詔范鎮(zhèn)、劉幾。然老師俗儒,末學(xué)昧陋,不達其原,曾不足奉承萬一,以迄于今。朕仰繼先烈,推而明之。蓋古之作樂者,事與時并,名與功偕,則各不同。故文王作周,大勛未集,則《巨業(yè)》之聲不可行于武、成之后;武王嗣武,卒其伐功,則《大武》之聲不可施于太平君子持盈守成之日。周雖舊邦,樂名三易。朕承累圣之謀,述而作之,有在乎是。然奮乎百世之下,以追千古之緒,遺風(fēng)余烈,莫有好者。夙夜以思,賴天地之靈,祖宗之休,李良之弟子出于卒伍之賤⑤,獻黃帝、后夔正聲、中聲之法,宋成公之《英》《莖》出于受命之邦⑥,得其制作范模之度,協(xié)于朕聽。于是斥先儒累黍之惑,近取諸身,以指為寸,以寸生尺,以尺定律,而樂出焉。命有司庀徒鳩工,一年審音,二年制器,三年樂成,而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之器備。以崇寧四年八月庚寅按奏于崇政殿庭,八音克諧,不相奪倫。越九月朔,百寮朝大慶殿稱慶。樂九成,羽物為之應(yīng),有鶴十?dāng)?shù),飛鳴其上。乃賜名曰《大晟》,置府建官,以司掌之。明年冬,備三獻九奏,奉祠鼎鼐,復(fù)有雙鶴來儀。自后樂作,則鶴至如形影之相召。于以薦郊廟,和萬邦,與天下共之。乃按習(xí)于宮掖,教之國子,用之太學(xué)、辟雍,頒之三京、四輔,以及藩府。又親筆手詔,布告中外,以成先帝之志,不其美歟!孟子曰:今樂猶古樂。蓋感人以聲則無古今之異,四夷之樂先王所以不廢也。樂雖不同,而聲豈有二?朕將以十二律分七均,備八十四調(diào),播之于今樂,被之四海,達于萬民,協(xié)同軌、同文、同聲之意。今古參用,永為一代之制,繼周《勺》之后,革百王之陋,以遺萬世,貽厥子孫,永保用享。大觀庚寅八月一日宣和殿記⑦。

      乞頒降州軍大樂劄子

      華鎮(zhèn)撰

      題解

      《乞頒降州軍大樂劄子》三十卷,華鎮(zhèn)撰。

      華鎮(zhèn)(1052—?),字安仁,自號云溪山客,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元豐二年登進士第,時年二十八歲。初任高郵尉。元祐初監(jiān)溫州永嘉鹽場;七年為道州钅錄事參軍,后任湖南轉(zhuǎn)運司帳勾兼管勾文字。元符中,知通州海門縣。崇寧中,知河南府新安縣。政和初,乃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著有《云溪集》一百卷,《揚子法言訓(xùn)解》十卷,《書說》三卷,《會稽覽古詩》一百三篇等。《云溪集》明代已佚,后四庫館臣由《永樂大典》輯出,編為三十卷?!端膸炜偰刻嵋吩?“至其所為詩文,則才氣豐蔚,詞條惕達,雖不足與歐、曾、蘇、黃比絜長短,而在元豐、元祐之際,亦裒然自成一家。置其人品,取其文章可矣?!痹摷姓摌肺淖侄嗥?/p>

      是文收入《云溪居士集》卷二六。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123冊,卷二六四八)采錄。

      某聞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比r,雅頌之樂皆自都圻達于邦國,故《詩序》曰:“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笔且缘赖录円欢L(fēng)俗大同,國無異政而家無殊俗。近者伏見朝廷下大樂局制造三都四輔大樂,將以播越仁聲,通流善教,鼓舞都圻,躋之粹和,此大惠也。某竊以謂今之三都四輔,即古之鄉(xiāng)遂矣;今之州郡,即古之邦國矣。誠以國家之盛,大樂既作,頒之州軍,俾歲時以祀享學(xué)社,講修鄉(xiāng)射,使四海之內(nèi)皆得稔聞仁聲,服熟善教。孝恭益明,而人倫彌厚,無有內(nèi)外遠近之異,斯民曷勝幸甚!伏惟鈞慈,特賜采擇。

      明堂大禮用登歌大樂事奏紹興元年五月六日

      蘇遲撰

      題解

      《明堂大禮用登歌大樂事奏》,蘇遲撰。

      蘇遲(?—1155),字伯充,號涌泉先生,小名梁,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轍長子。建炎初,累官尚書右司員外郎。建炎元年六月,直秘閣知高郵軍,既而改婺州(今浙江金華)。建炎四年六月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九月直龍圖閣知泉州,十月改太常少卿。紹興元年十月以集英殿修撰知處州,紹興三年九月權(quán)尚書刑部侍郎,十月權(quán)工部侍郎。紹興五年告老,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二十五年卒。清陸心源編《宋史翼》卷四有傳。

      是文收入《中興禮書》卷六二。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135冊,卷二九一五)采錄。

      將來明堂大禮用登歌大樂,依自來儀式應(yīng)奉下項:一、逐色名數(shù),緣今來外州軍登歌大樂并無親祠登歌樂器,七星、九曜、閏余匏之類。又于宣和元年添用籥色,亦不曾頒降,若行創(chuàng)造,即目別無制度,兼無造作之人。今相度欲乞更不用三色匏并籥,及裁減瑟色四人,并準備樂工五人外,其余色部⑧及合用人數(shù),并乞依舊施行。一、今來明堂大禮登歌,除闕樂器及裁減外,實用人數(shù)編鐘、編磬、柷、敔各一人,搏附二人,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二人,瑟、笛各四人,篪二人,巢笙、和笙各四人,塤簫各二人,歌四人,節(jié)奏、樂正二人,執(zhí)麾掌事一人,排設(shè)掌器二人,兼準備樂工。共四十七人。

      乞更定太常樂章劄子

      張孝祥撰

      題解

      《乞更定太常樂章劄子》,張孝祥撰。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以廷試第一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上書乞昭雪岳飛,為權(quán)相秦檜所忌。次年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出知撫州、平江府,入為中書舍人,領(lǐng)建康府留守。復(fù)出知靜江府、潭州、荊南府,為荊湖北路安撫使,所至有政聲。乾道五年以疾卒,年僅三十九?!端问贰肪砣司庞袀?。著有《于湖集》。

      是文收入《于湖居士文集》卷十六。又見《古今事文類聚》新集卷二六,《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后集卷三三,《歷代名臣奏議》卷一二八。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253冊,卷五六九三)采錄。

      臣恭惟陛下飭躬齋精,祗見郊廟,靡愛圭幣,懷柔百神,獨聲詩之薦,未稱明德。伏觀太常所奏樂章,第其篇敘,則有詳略之不同,稽之文羲,則或違牾而弗協(xié)。三歲之親祠,四時之常祀,率用此也。而習(xí)熟所傳,有司弗議,臣甚懼焉。恭惟真宗、仁宗,寔始親制薦饗樂章,所以申景鑠,宣至和,假三靈之驩者,炳然與日星較著。而當(dāng)時輔臣翰苑奉詔而作者,亦皆依末光,垂典冊,《雅》《頌》所編,不足進也。臣愚欲望圣慈深詔邇臣,取凡太常樂章,更定篇次,摽別部分,具以奏御。陛下萬機之暇,用列圣故事,擇宗廟郊禖親祠所用,駿發(fā)睿思,肆筆而成,其余分命大臣與兩制儒館之士,一新撰述,裒為成書,下之太常,以俟來歲郊見奏焉。庶幾中興追繼《韶》《勺》,施之無窮。取進止。

      本朝樂

      陳藻撰

      題解

      《本朝樂》,陳藻撰。

      陳藻(1151?—1225),字元潔,號樂軒,長樂(今福建福清)人。家貧,授徒、置田為業(yè),屢舉進士不第,布衣終身。倡伊洛之學(xué)。著作有《樂軒集》八卷。

      是文見《樂軒集》卷八。今據(jù)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第287冊,卷六五一九)采錄。

      律歷同出,歷輒變輒差,而律之為樂也,亦議論更改而不定。恭惟國朝始用周樂,以治繼亂,所損益可知也。故藝祖以其聲高,且命和峴討論之。先之以西京銅望臬,次之以上黨羊頭黍,由是而雅樂和暢,蓋下于向也王樸一律矣。垂八年,而李照始非之,阮逸、胡安定復(fù)起而攻照之失。胡、阮之失也,而徐復(fù)、房庶又非之。故仁宗之世,而樂屢制焉。其后也,司馬溫公以一黍之廣為尺,而后制律,則是安定而非房庶;范蜀公用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為律,而后生尺,則是房庶而非安定。崇寧中,蜀公一故吏以公舊所制作之說來上,而《大晟樂》以調(diào)。夫使溫公而聞《大晟》之奏也,其善之耶?其未耶?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昔景祐間韓琦、丁度惟厭其是非之無辨也,故琦之言曰:“海內(nèi)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得以器象求乎?”噫,信斯言也,古人累黍之縱橫長廣以校其毫厘,非耶?度之言曰:“歲有豐儉,地有肥磽,黍驗不齊,古之立法,存其大槩爾?!编?信斯言也,今之定律隨時高下,不必仿諸古耶?嗟夫,音之難知也如此哉!況樂又有大可疑者,君子不可不辨也。太常之樂,設(shè)而不可聽;教坊之樂,聽而謂之淫。然則古樂果若是其不可聽,而可聽者皆為淫聲哉?今之人不能聽古樂,而古樂感當(dāng)時之人,何也?誠恐太常之樂未必合古,即教坊之樂而諧之以正聲,乃其所以古也。否則,因古之器而理今之聲,其庶幾古乎非也。

      注釋:

      ①辛未(一日):《宋會要輯稿》系于“二日”。

      ②《全宋文》按:此奏原未注月份,按疏中言“臣近奏”云云,即本書前所收《乞復(fù)用舊樂疏》。又云“及今兩月,未聞奏上。伏緣逐時祠祀,及九月恭謝,皆所施用,不可淹久不決。”查恭謝天地之禮在九月辛卯(十二日),則此疏必在恭謝之前,當(dāng)是八月所上。前疏則應(yīng)在六月或七月初。

      ③之重,此二字《全宋文》無,據(jù)《歷代名臣奏議》補。

      ④《全宋文》注:《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宋史·樂志四》等均題作《大晟樂記》。

      ⑤李良,原作“李艮”,《全宋文》據(jù)《長編紀事本末》改。

      ⑥公,原作“功”,《全宋文》據(jù)《長編紀事本末》改。

      ⑦末句原作“大觀改元朔日記”,《全宋文》據(jù)《長編紀事本末》改。

      ⑧色、部,宋代教坊樂隊的分類名稱,如拍板色、琵琶色、簫色、篳篥部、大鼓部等。《宋史·樂志一》:“先以鐘磬按律準,次令登歌,鐘、磬、塤、篪、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宋史·樂志十七》:“凡祭祀、大朝會則用太常雅樂,歲時宴享則用教坊諸部樂?!?/p>

      猜你喜歡
      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劉琳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國學(xué)(2021年0期)2022-01-18 05:58:42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oustic waves in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on Air Distribution in a Compact Purification Device
      題烏江亭
      Developing Learner Autonomy and Second Language Context
      Motivation of Crime in A Study in Scarlet
      講臺上的“鋼鐵戰(zhàn)士”
      勞鬼大駕
      何為糗事
      新書推薦《上海妹妹》
      黑山县| 黄陵县| 团风县| 旌德县| 威宁| 衡东县| 凤冈县| 天柱县| 吕梁市| 鹤峰县| 大冶市| 新晃| 辽阳县| 蒙城县| 延吉市| 罗源县| 林甸县| 廊坊市| 玉溪市| 始兴县| 永康市| 观塘区| 龙南县| 康马县| 松阳县| 中超| 大渡口区| 兴化市| 渭南市| 鸡泽县| 江陵县| 弥勒县| 霍州市| 菏泽市| 青神县| 大化| 中牟县| 治县。| 江门市| 本溪|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