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文 周瑞方 楊 濤
(湖北省監(jiān)利縣中醫(yī)院,湖北 荊州 433300)
小肝癌是指肝細胞癌表現(xiàn)為單個結節(jié)直徑3 cm以下或相鄰兩個癌結節(jié)直徑在3 cm以下者[1],原發(fā)性肝細胞癌的一種特殊類型,常規(guī)采用雙期或多期增強掃描CT檢查,在動脈期強化,持續(xù)時間短暫,呈“快進快出”表現(xiàn),門靜脈期呈低或等密度[2-5]。且強化通常只在動脈期出現(xiàn),部分病例表現(xiàn)為不典型,造成鑒別診斷困難[6]。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經手術病理證實的44例小肝癌患者的多層螺CT三期增強掃描資料,提高對小肝癌的診斷能力。
1.1 一般資料:本組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經手術病理證實的44例小肝癌患者,均經外科病理檢查證實為小肝癌,患者病灶直徑均≤3cm,數(shù)目不超過2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最小38歲,最大71歲,平均(49.5±7.5)歲。共檢出病灶52個,其中肝右葉31例,36個病灶;左葉11例,14個病灶;左右葉2例,病灶2個。病灶直徑最大為3.0 cm,最小的為0.6 cm,平均(2.7±0.3)cm,邊界不清,全部病灶呈圓形或類圓形。
1.2 方法:機器為GE公司HispeedduM螺旋CT機。掃描范圍從膈頂?shù)礁蜗戮?,掃描參?shù)為160 mAs,120 kV,準直1.5 mm或0.75 mm,床進24 mm或36 mm,重建層厚3~5 mm。CT增強掃描前做碘過敏反應試驗,患者需常規(guī)禁食、水4~6 h。檢查前30 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400 mL,并在上檢查床前再服400 mL[7]。采用CT專用高壓注射器從前臂靜脈1次注入非離子型對比劑歐乃派克(omnipaque)或優(yōu)維顯(uhravist)100 mL(速度為2~3 mL/s)。采用3次螺旋掃描,第1次注藥后30 s開始掃描,延遲10 s左右進行第2次掃描,延遲2 min 30 s后進行第3次掃描[8]。利用原始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任何層厚的圖像重建及任何剖面的圖像重建進行圖像后處理[9]。
44例小肝癌患者共發(fā)現(xiàn)病灶52個,2個癌結節(jié)10例,單個癌結節(jié)34例,病灶直徑0.6~3.0 cm,最大直徑總和≤3 cm。肝動脈期檢出病灶49個(94.2%),CT表現(xiàn)有兩種類型:病灶無明顯強化,病灶有明顯均勻強化,表現(xiàn)為腫瘤呈均勻一致性高密度病灶,不均勻強化表現(xiàn)為腫瘤中心點狀強化或邊緣強化;門靜脈期檢出病灶40個(76.9%),均為低密度,平衡期檢出病灶39個(75.0%),均為低密度。
肝臟由肝動脈以及門靜脈雙重供血,其中肝動脈供血占15%~20%,門靜脈供血占80%~85%[10]。肝細胞癌大多數(shù)由肝動脈供血,平掃病灶表現(xiàn)為低密度灶,合并脂肪肝時呈高密度。增強后動脈期小肝癌表現(xiàn)為明顯均勻或不均勻強化,靜脈期呈低或等密度,延遲期為低密度。動脈供血呈快進快出增強的時間-密度曲線呈速升速降型,這是肝癌的典型表現(xiàn)。非螺旋CT的增強掃描受掃描速度的限制,經外周靜脈注入對比劑后掃描,大多數(shù)層面落在門靜脈期或平衡期,癌病灶的密度下降、正常肝實質的密度上升,小癌灶往往呈低密度或等密度,不易與其他肝臟占位性病變相鑒別,故檢出率較低。
多層螺旋CT掃描速度快,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各期圖像,正確反映出肝癌的血流動力學特點,可以清楚顯示肝臟動、靜脈血管,顯著提高小肝癌的檢出率,早期診斷的準確率。小肝癌平掃呈低密度,多期增強表現(xiàn)為動脈期高密度,門靜脈期等密度或低密度,延遲期為低密度,肝癌絕大部分由肝動脈供血,動脈期對比劑可快速通過肝動脈使其迅速強化。肝實質門脈期才迅速強化,此時癌結節(jié)中的對比劑迅速流失呈低密度改變。少數(shù)病灶強化不明顯,此類病灶屬于少血供病灶,必須結合臨床、MR、穿刺活檢進一步作出診斷。
本病主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小的肝再生結節(jié)表現(xiàn)動脈期全病灶范圍的高密度強化,門脈期降至肝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很少出現(xiàn)低密度。肝轉移瘤呈典型“牛眼征”表現(xiàn)為周邊強化、中央低密度;海綿狀血管瘤動脈期邊緣呈結節(jié)樣強化,門脈期密度高于肝而不降至低于或等于肝的密度。
參考文獻
[1] 葉長安.多層螺旋CT增強3期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4(1):87-88.
[2] 李成相.57例小肝癌患者的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診斷探討[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6):103-104.
[3] 李勇,陳建宇,梁碧玲,等.小肝癌的磁共振平掃及動態(tài)增強特征[J].中國CT和MRI雜志,2007,5(2):25-28.
[4] 李向陽,宋倩.超聲與CT診斷小肝癌的對比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12):1534-7575.
[5] 嚴福華,曾蒙蘇,周康榮.螺旋CT三期掃描在小肝癌診斷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科大學報,2007,25(1):7.
[6] 于詠梅,宋岫峰,金艷,等.小肝癌的CT及MRI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7(4):43-45.
[7] 王愛明.多層螺旋CT增強3期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附48例報告)[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7,9(9):1273-1274.
[8] 任超峰.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20):72-74.
[9] 蔣新顏.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診斷小肝癌54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0):7468-7469.
[10] 梁丘萍,吳菊芳.影響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質量的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8(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