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力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讀與寫之間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作用的,如果僅僅關注學生的讀,這樣的課堂是沒有“厚度”的。課標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指向表達,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習得語言表達方法,從而達到“讀寫雙收”的目的?!短煊畏宓膾呗啡恕芬晃恼Z言細膩,老人樂觀坦然、艱苦樸素、積極向上的特征在讀者眼前表現(xiàn)得自然而豐富,是引導學生進行語用訓練的有效素材。下文,筆者結合這堂課的教學來談一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讀寫交融。
這篇文章有兩處描寫了天游峰掃路人的外貌,一處是對掃路人衣著的描寫,一處是對掃路人神態(tài)的描寫。教學中,我把這兩個描寫點單獨提出來教學,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學生人物外貌的寫法和構造段落的方法。
師:文中這兩個地方描寫了掃路人的外貌,作者并沒有合在一起寫,這是為什么呢?現(xiàn)在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把這兩處合成一句話而又不覺得奇怪呢?
生: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師:這位同學把兩句的順序調換了一下,你的呢?
生:一位精瘦的老人,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師:對比這兩種組合,你們覺得哪一種組合更好?
生:第二種組合比較好。
師:理由是什么?
生:先總后分,有條有理。
師:是的,回答得很好,那么“精瘦”這個形容詞與后面描寫老人的哪個詞語前后呼應呢?
生:瘦削。
師:要想使自己的表述更清晰并富有條理,就得找對關鍵詞,以此為中心展開描述。
以上教學片段中,運用課文中兩處描寫老人外貌的語句,讓學生學會思考:怎樣將兩句描寫結合起來而且讓人覺得很合適呢?這樣組合的好處是什么?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習得巧妙的構段方法。這樣的學習很高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課文中的語言表達特點進行了深入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進行了寫作技巧的遷移,這對于提升他們的習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六年級習作教學難點之一是寫游記,寫游記之所以成為難點是因為學生在平時生活中不善于觀察,導致習作時沒有素材可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品析掃路人”的過程中積累習作素材,并習得選材策略。
師:天游峰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來天游峰參觀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數(shù)不勝數(shù),可作者卻發(fā)現(xiàn)了一處被來來往往游客都忽略的風景,你們知道是什么樣的風景嗎?
生:在下山的路上,作者見到了掃路人正在掃地,并聽見了掃地的聲音。
師:你想強調的是“我”看到了掃路人還是聽見了掃地的聲音?
生:掃路人。(生異口同聲地說道)
師:你同意這種說法嗎?“我”發(fā)現(xiàn)了掃路人這一被大家都忽略了的風景。還真是若人處在風景中,風景即是人,人即是風景啊。
……
在以上教學片段中,告訴學生作者通過描寫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掃路人這一道特殊的風景,描繪出了不一樣的天游峰,讓學生掌握了生動形象描寫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了解到只通過眼睛去看是無法把握人物情感世界的,要根據(jù)人物語言和情感變化去描述,才能把人物形象表現(xiàn)得更清楚。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掌握了在寫人時要采取細節(jié)描寫的策略,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對這一表達方法進行內化。
在這一課的引入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羅素坐轎子游玩峨眉山》這一故事,引入了這樣的哲理:“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待他人的幸福和痛苦是錯誤的,抬轎人未必是不幸福的,坐轎人也未必是幸福的。”學完整篇文章之后,我又在屏幕上出示了幾張其他勞動者的照片,從照片里可以看出,盡管工作辛苦,但他們的內心樂觀積極。看過這些勞動者的照片后,再讓學生去感受文中的掃路人時,我引導學生結合板書進行表達訓練。板書如下: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的自然美景(看)
“我”欣賞的
掃路人人生風景(聊)
師:請大家用黑板上提供的關鍵詞,把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總結出來。
生:我不僅欣賞“自然美景”,而且欣賞掃路人的“人生風景”。
師:人生的風景指的就是對待生活和工作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也要努力去把它做好。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欣賞的到底是天游峰的自然美景還是掃路人的人生風景呢?
生:是掃路人的人生風景。
師:“還”字給人的感受是前后兩部分都同等重要,但“更”字突出了后面講述的內容。大家看看,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被這樣簡單地概括了起來。
在課堂的最后,我又引用了羅素的名言,讓整堂課充滿了趣味性和哲理性。讓學生習得“意在筆先”的寫作構思,讓學生明白無論是描寫人物的哪個方面,都一定要先立意,然后根據(jù)“意”來進行材料和語言的組織和描寫。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把這種方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培養(yǎng)學生習作能力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語用”視角下的閱讀教學,進行讀寫交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學生的語文學習指向閱讀表達,才能讓他們的文本閱讀更高效,語言訓練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