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勤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年級“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循著課標的指引,筆者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發(fā)現(xiàn):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學會生動描寫,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是引領學生把習作寫具體、寫生動,提高習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習作指導,首先應努力推進師生心靈的溝通和交流。有的放矢的習作指導,才能富有實效。因此,在學生習作前后,教師應適時營造輕松愉悅的聊天氛圍,引導學生討論習作困惑,引發(fā)習作思考。然后,引領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那一個個精挑細選出來的出自于名師名家手筆的經(jīng)典片段,引導學生去欣賞,去發(fā)現(xiàn)。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主題習作“寫一篇描繪剪紙作品的習作”,是一個比較棘手的習作題材。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如何表現(xiàn)剪紙的“美”“有趣”等感到一片茫然。教師也經(jīng)常為“難以指導”而頭痛不已。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賞析從《姥姥的剪紙》《安塞腰鼓》等課文中節(jié)選出來的精彩片段。學生在教師的巧撥妙引中輕而易舉地提煉出了描寫“剪紙之美”的方法。
順勢而導,教師可向學生們清晰明確本次的習作目標:
(1)描寫+想象,生動、具體地描繪出剪紙者剪紙時的各種突出表現(xiàn)。
(2)描寫+聯(lián)想,鮮活、形象地抒寫自己從剪紙作品和剪紙者的行為表現(xiàn)中獲得的特別感受。
有了清晰的方法引領,便能化難為易。良好的語感,再配以高超的技巧,學生描繪藝術作品特有的魅力,也就變得簡單多了。
在描寫中,巧妙引入神奇、豐富的聯(lián)想或想象,可以讓習作插上飛翔的翅膀,讓習作更加具有靈性和活力。
有位教師在“用細節(jié)寫‘活’人物”習作指導課中為了引導學生把人物塑造得鮮活而飽滿,教者首先讓學生們回顧課本中諸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詹天佑、錢學森、林肯、掃路人、劉老師……然后引導學生提煉出人物描寫最關鍵的寫法:
(1)精選典型、新穎的具體事例。
(2)引入生動、具體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3)表現(xiàn)出人物最突出的特點和品質(zhì)。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述說習作的困惑,帶著困惑,順勢而導,通過組織學生賞析《“老太太”肖像描寫》《“林沖棒打洪教頭”動作描寫》《“走上講臺之前”心理描寫》……透過大量精美片段的品讀和賞析,學生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了想象的方法其實很簡單。聯(lián)想、想象,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他相關事物,或者直接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比喻型想象、擬人型想象、對比型想象、夸張型想象猜測型想象……
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是拓展作文思路的羽翼,是增強文章活力的泉源。而習作中,“描寫”與“想象”的完美相融,可以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豐富語言,給文章添彩增味,營造出美妙的意境。
習作指導重在用心,重在得法。創(chuàng)新習作形式,化難為易,順勢而導,便能于無聲、無形處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寫作技巧。
小學生在習作中的模仿,不應是僵化的抄襲,而應是同類寫作方法的有效遷移和靈活運用。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與課文相聯(lián)系的仿寫是練筆的好方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意以課文為導引,提煉和總結對學生習作有啟發(fā)的“法”,為學生提供仿寫契機,可以促進學生在模仿中進行遷移和運用,最終實現(xiàn)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
以《黃果樹瀑布》為例,課文通過移步換景的寫法,講述了“我們”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的所聞、所見、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美,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理解“移步換景”的寫法后,進一步深入課文,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在每部分中都是先寫見聞,再寫感受,最后還運用了“移情”徐霞客塑像的方式,表達了對黃果樹瀑布的喜愛。整個寫作方法的模式為:“描寫+想象”。在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寫法后,教師以學導寫,鼓勵學生遷移運用,要求學生以“美麗的校園”為題,先到學校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仿照課文“描寫+想象”的方法展現(xiàn)校園的美麗,描述校園生活的美好,抒發(fā)對母校的真情實感,為校園譜寫一首心靈的贊歌。并進一步提示:
(1)移步換景,清晰介紹校園整體布局;
(2)生動描寫,展現(xiàn)校園景色的特點;
(3)豐富想象,為景物賦予生機和靈性;
(4)人稱轉換,直接抒發(fā)內(nèi)心真情實感;
(5)適時插入回憶,為校園生活涂抹迷人的魅力。
遵循習作指導的層次和規(guī)律,循序漸進,也是習作教學中化難為易,集訓練和指導于一體的有效策略之一。有了這樣逐層深入的提示和引領,相信學生們的習作能力會自然提升于無形中。
續(xù)寫,更多注重的是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順著思路去想象、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情節(jié),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如《螳螂捕蟬》一課的故事續(xù)編,教師可以出示:請以“第二天,吳王坐在朝堂上,面對下面的諸位大臣,搖了搖頭……”為開頭,進行故事續(xù)編。
教學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盡量嘗試用人物的微小動作去渲染故事的情境,大膽去構想接下來的故事發(fā)展。在各抒己見之后,學生編故事的欲望和興趣被徹底激發(fā)出來,虛構出來的故事結局也是五花八門。
在學生虛構出故事后,教師還需要更進一步引導學生往合理的方向進行想象和續(xù)寫。如此,整個續(xù)編的“習作要求”變成了這樣:展開豐富想象,虛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細節(jié)描寫生動具體,人物形象鮮明;主題鮮明,人物的命運符合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說寫聯(lián)動,有了這樣的引領,學生們的續(xù)寫便不會天馬行空,毫無章法,有效地開啟了續(xù)寫的習作之旅。
課標明確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币研薷牡闹攸c放在語句的修改上,力求準確、具體、生動。
例如,在寫一篇描繪剪紙作品的習作點評課中,教師呈現(xiàn)了一段學生關于剪紙作品的描寫片段,進而引發(fā)學生評議:“你覺得這個片段寫得怎么樣?”最后明確修改要求,提供修改指引。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如果學生能在這樣的改寫指導中學會生動描寫,學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也同樣能寫出好文章。
例如,在讓學生寫命題習作《暑假樂事》時,學生所遇到的困境是,習作枯燥、乏味,難以讓讀者感受暑假期間的歡樂和有趣。在師生討論中,教師給出習作方向:怎樣才能生動、具體地描寫出“暑假樂事”最精彩的鏡頭呢?接著給出修改方法:盡量略寫枯燥無味的”口水話”,盡量避免詳略平均的“流水賬”,生動詳寫事件中最精彩的情節(jié),充分體現(xiàn)“歡樂、有趣”的主題,把文章構建成一個有趣的“大肚子娃娃”。然后教師將整個教學梳理出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把過程寫具體(一波三折)——把人物細節(jié)寫生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把事物特點寫清楚(大小、顏色、形狀、變化、動態(tài)、靜態(tài)等)——把感受寫真實。
有針對性地修改習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總之,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快點長大,就像春日里的竹子一樣拔節(jié),那是一種成長的快感。習作訓練應講求層次性,應該讓學生們在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習作點撥和指導中,得到實實在在的進步,切身感受到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跳躍和生長,獲得一種生命拔節(jié)的感覺,奏響靈動習作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