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聞一 賈圣強
【摘要】誠信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內容。中共十八大報告更是鮮明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基本任務,其中要求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南誠信文化建設在當今時代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誠信文化 實踐路徑 政務誠信
1引言
當前,我國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然而,利益驅動、觀念滯后等因素也使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尤其表現為社會道德缺失,人們行為底線下移。努力扭轉中國公眾的信任危機,提升中國商業(yè)甚至全民的信任等級,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誠信文化,已成為我國道德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重要一環(huán)。其中,深刻挖掘、整理與研究中國傳統(tǒng)誠信文化的存量與內涵,切實傳承中國傳統(tǒng)誠信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同時給以現代性解釋,以體現傳統(tǒng)誠信文化的民族性和時代性、現代性的統(tǒng)一,就成為了中國文化史和中國哲學以及中國管理學領域的重要研究任務。
2河南省誠信文化建設在當今時代存在的問題
2.1政府政務誠信存在問題
政府政務誠信在社會誠信文化建設中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其建設成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社會誠信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河南省政府政務誠信存在的問題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公信力有待提升。部分政府部門在政務信息公開方面仍顯滯后,不愿、不敢公開一些與民眾利益相關的信息,造成民眾對政府的政策不理解,最終使得公眾對政府部門持有不信任的態(tài)度。這對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十分不利的。二是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有待改進。公務員往往被認為是代表著政府為民辦事。小部分公務員在行政過程中言行不一、態(tài)度冷漠,對上級政策怠慢執(zhí)行,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為民服務的積極性,這也危害到政府政務誠信。
2.2省人大誠信監(jiān)督機構尚未建立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是監(jiān)督政府運作的重要主體,在監(jiān)督政府的政務誠信方面,河南省人大尚未建立相應的誠信監(jiān)督機構。2007年12月21日,河南省信用建設促進會經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同意成立,屬省級社會團體。河南省信用建設促進會由河南省信用單位、信用行業(yè)、各社會有識之士自愿組成。其宗旨是: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促進信用建設、規(guī)范市場秩序、服務經濟發(fā)展、共建和諧中原。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河南省的國家權力機關,其重要職責之一是監(jiān)督政府行政。因此,省人大有必要設立專門的誠信監(jiān)督機構,加強對政府的政務誠信監(jiān)督。
2.3農村地區(qū)誠信建設面臨困難
河南省農村地區(qū)的誠信狀況主流是好的,但部分領域、部分個人誠信缺失狀況也不容忽視,農副產品摻假、房屋違建、騙貸欠貸情況時有發(fā)生,影響了農村地區(qū)的和諧發(fā)展。河南省農村人口將近8000萬,農村人口數量多,管理難度大。農村人口知識水平偏低,人們對誠信理論的認識較淺,對于河南省古代誠信人物的誠信事跡更是知之甚少。農村地區(qū)誠信文化硬件設施建設不足,時常損壞,缺乏保護,影響了誠信宣傳效果。廣大農村的干部普遍性學歷偏低,對村民的誠信教育缺乏精力、能力和財力。農村干部沒有誠信教育的內驅力,對于村民之間的誠信問題,村干部為求自保,也不愿得罪任何一方,缺乏“管閑事、解憂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4民眾誠信意識淡薄
在日常生活和商業(yè)交易中,由于監(jiān)管部門無法監(jiān)管到人們生活的細微之處,個別人即使做出不誠信的行為(例如未按期還錢,損壞東西不賠償等),也沒受到懲罰。而一些遵紀守法的人卻因他人失信而受到侵害,無法維權。時間一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講誠信吃虧,不誠信得益”的錯誤認識,某些缺乏內在約束力的農民加入到失信的行列。人們把誠信看的十分淡薄,即使發(fā)現其他人有失信行為,只要不危害到自身利益,也缺乏主動揭發(fā)的精神,也就是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2.5大學生誠信狀況不容樂觀
本文通過調查大學生對誠信人物的認知狀況,發(fā)現大學生對這些歷史名人知之甚少。其中,大學生知道較多的歷史人物主要有劉秀、張衡、程頤、程顥,因為這些人物在歷史書中出現過,大學生表示有所聽聞。但對這些人物的誠信事跡,大學生表示全然不知。
儒家文化歷來認為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君子最為可貴的品質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距離的間隔,當代大學生已很少有人去追尋這一品質的真正內涵。他們?yōu)檠D康纳唐泛图鼻械墓笥遥茈y真正解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即便是有心者,也往往因為態(tài)度不夠虔誠,內心不夠珍視,研讀不夠認真,而形成誤解。
3河南省誠信文化實踐路徑
3.1省級政府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引領示范,重在政府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政府公開與民眾利益相關的政務信息,既可以保持政策穩(wěn)定,為政府樹立公開透明的良好形象,又可以提高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和向心力。從技術層面來講,各級政府公布政務信息并不存在障礙。政府領導要站在群眾的角度審視政府工作,充分認識到政務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克服不愿公開、不敢公開的思想障礙,加強與民眾的信息互動。基層政府要派出工作組,深入農村宣傳政府政策,讓農民了解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政府規(guī)定。只有人民感覺到政府在努力為自己辦實事,才會以理性的態(tài)度審視政府,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公共事務,建言獻策。在政府良性行為的影響下,民眾的誠信意識會潛移默化得到提高,最終實現政府與民眾的和諧相處。
3.2河南省人大設立誠信建設監(jiān)督委員會,強化專業(yè),監(jiān)督到位
為了充分發(fā)揮河南省人大對政府行政的監(jiān)督作用,加強對政府政務誠信的專門性監(jiān)督,河南省人民大表大會應設立誠信建設監(jiān)督委員會。誠信建設監(jiān)督委員會應是常委會的工作機構,在常委會和主任會議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誠信建設監(jiān)督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可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endprint
(一)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開展誠信立法進行調查研究,提供有關資料,提出修改意見:
(二)審查政府發(fā)布的誠信建設工作方案、通知、辦法等文件:
(三)審查政府公開政務信息的全面性、及時性、有效性;
(四)檢查、評估政府誠信建設工作效果;
(五)舉辦誠信為主的職業(yè)道德培訓班,加強對會計審計人員、公職人員等重點人群的誠信教育,提高信用管理人員的業(yè)務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六)辦理省人大常委會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3.3農村地區(qū)繼承傳統(tǒng)誠信文化精髓,古為今用,重在發(fā)揚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yè)大國,農民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的誠信狀況不僅關系到新農村順利建設,也影響到國家經濟生活、政治穩(wěn)定等各個方面。加強農村地區(qū)誠信文化建設,應充實提高基層政府和村一級干部隊伍,要對農村干部進行培訓教育,提高他們的誠信理論素養(yǎng)。加快農村地區(qū)誠信文化硬件設施建設,地方政府也應撥出專項資金,在農村地區(qū)統(tǒng)一進行誠信文化設施建設,開展集中采購,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營造良好誠信氛圍,充分利用傳統(tǒng)廟會和春節(jié)期間家庭團聚的有利時機,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宣傳身邊的典型人物及其事例,揭露失信個人及其行徑,在農村形成誠信光榮的良好風尚,讓誠信真正深入尋常百姓家,推動農民素質的提高。
3.4河南高校注重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兼蓄并用,重在實用
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誠信教育環(huán)境。學校應提供誠信服務,加強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管理,純潔校風、端正教風和學風,真誠服務于社會,讓高校取信于學生、家長和社會。其次,學校應有意識的設置能夠體現誠信文化的宣傳欄和標語牌,讓在校學生經常受誠信文化的熏陶。第三,大力弘揚誠信風尚。利用報紙、廣播、網站、墻報、宣傳欄等陣地大力宣傳誠信文化,特別是體現時代精神的誠信道德行為,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批評校園中存在的各種不誠信的行為和錯誤觀點,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惡的失信行為,倡導人與人誠信交往,為推進學校誠信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5河南景區(qū)打造誠信人物旅游經濟,寓教于樂,重在教育
誠信缺失在河南省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弊端日益嚴重,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河南省歷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誠信意識在旅游景區(qū)建設中的關注度不夠,造成了旅游服務質量下降,游客滿意度下滑,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日益突出。
通過旅游景區(qū)宣傳誠信文化是一種新穎的方式。河南景區(qū)打造誠信人物旅游經濟方面,應該提高防范意識,強化政府主導,提升對誠信文化的重視程度。培育誠信精神,拓展旅游思路,提高經濟與文化效益。完善法制措施,形成聯(lián)動機制,打擊旅游開發(fā)企業(yè)失信行為。明確誠信責任,確定責任承擔方式,降低企業(yè)成本與社會成本。
3.6加強各類傳播媒體硬件建設,廣泛宣傳,重在落實
3.6.1制作播出系列電視專題片。立足河南實際,深入挖掘中原傳統(tǒng)誠信文化,總結梳理古往今來發(fā)生在我省境內的誠信故事,發(fā)掘一批現代誠信企業(yè)、組織及個人等先進典型,每年精心制作5—10集主題鮮明、導向正確、發(fā)人深省的電視專題片,通過電視臺、網絡視頻等廣為傳播。
3.6.2在河南日報、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電視臺、大河報、大河網等主要媒體開設專題專欄。以“身邊的誠信事”、“懲戒失信在行動”為題,開設兩個正反內容相對照的專欄,褒揚守信典型,曝光失信行為,形成鮮明的價格導向。
3.6.3加強宣傳媒介建設。在公共場所、公共交通等地方,減少商業(yè)宣傳,開辟專地專欄加強誠信宣傳教育。利用公園、游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建立誠信主題廣場,宣傳誠信先進典型,曝光失信行為,展示誠信“紅黑榜”名單。政府撥出經費,免費向社會公眾發(fā)放印制誠信事跡的書籍、畫冊、單頁。
3.6.4開展誠信教育“五進”活動。以“誠信,讓河南更出彩”為主題,利用征文、演講、故事匯、文藝演出、圖片展等生動活潑的方式,組織開展誠信教育進機關、進社區(qū)、進學校、進企業(yè)、進農村活動。
3.6.5征集刊播誠信建設公益廣告。委托文化設計公司和高等院校,精心設計制作誠信格言、誠信文化、誠信故事、誠信典型事跡等系列平面、視頻類公益廣告,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機場車站、戶外廣場、主題公園等宣傳平臺和陣地進行廣泛深入宣傳。
通過以上措施的施行,從而構建出以政府為主導,經濟為促進,文化為指引,價值觀為導向,人大為監(jiān)督,硬件為媒介,生動活潑,旗幟鮮明,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誠信文化的新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