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智 孫曉寧 李艷芳
摘 要: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促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也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效率,從而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為例,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對信息化教學設計進行闡述。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工資薪金所得 個人所得稅 教學設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了“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的要求。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促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也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效率,從而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結合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本教學內容取自高職會計專業(yè)核心專業(yè)課企業(yè)納稅實務。所用教材為“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企業(yè)納稅實務》,是項目七“個人所得稅納稅實務”中任務二“個人所得稅稅款計算”的第一個子任務。
本教學內容與會計專業(yè)多門課程關聯(lián),如財務會計的“工資核算”,EXCLE財務應用的“工資計算表”,以及后續(xù)學期開設的稅務會計與稅收籌劃中的“代扣代繳工資個人所得稅核算”及“工資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以及企業(yè)納稅申報集中實訓。因此,確定教學內容時,必須充分考慮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什么是工資薪金所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稅如何計算;二是企業(yè)工資核算崗位的工作人員如何計算代扣代繳工資個稅稅額。
2.學情分析
(1)學習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會計電算化,熟練掌握用友ERP-U8財務系統(tǒng)、基本掌握薪資管理系統(tǒng)的使用,對U8軟件的操作界面非常熟悉。
(2)授課對象分析。本次課的授課對象為高職會計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加強;對移動設備依賴度極高,習慣于通過移動設備獲取新知識;偏好貼近實際生活、符合其年齡段的題材;喜歡生動、有趣的課堂,不喜歡記背枯燥的稅收法律條文。
3.教學目標
結合本專業(yè)職業(yè)發(fā)展和工作技能要求,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工資薪金所得的概念及范圍。能力目標: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代扣代繳工資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素質目標:具備嚴謹規(guī)范的財經法律意識、協(xié)同高效的團隊合作意識、勤學思辨的創(chuàng)新管理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企業(yè)財務部門工資核算崗位的調研結果,結合會計職業(yè)資格考試要求(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重點知識:工資薪金所得的定義及范圍;重點技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計算代扣代繳工資個人所得稅稅額。
(2)教學難點: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二、教學策略
1.基本思路
突出“做中學,做中教”。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完成“工資個稅計算”這一工作任務為主線,合理設計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內容,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各項教學活動中強調依法納稅,培養(yǎng)學生具備嚴謹規(guī)范的財經法律意識。
通過課前自主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本次課的教學內容;通過課中合作學習,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解決難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基本實現(xiàn)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后拓展探究以及知識鞏固,全面實現(xiàn)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重點解決策略
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線,依照課前初步掌握、課中思考強化、課后探究拓展層層遞進,合理安排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內容,解決教學重點。
課前——學生借助包括云班課學習資源在內的各種教學資源,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并在云班課上參加課前測試、參與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
課中——學生聽取教師分析自主學習情況,學習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思考實際工作中工資核算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流程,借助財務軟件、小組合作完成實際工作任務,強化計算方法的應用能力。
課后——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并根據能力和興趣,選擇并完成小課題研究任務,在進行知識拓展的同時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3.教學難點解決策略
設計貼近實際生活的工作任務,強調綜合性,突出熱點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工作任務,逐一解決問題,降低難度;內容講解以視頻或動畫形式呈現(xiàn);提供解決難點問題的“秘籍”;通過設計課后游戲(游戲設置排行榜)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復習鞏固相關法律條文。
三、教學過程
1.課前:自主學習
(1)教學活動。課前自主學習階段,教師的主導地位體現(xiàn)為設計學習任務、提供學習資源、發(fā)起討論、安排測試,并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細化下一步課中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師從我國目前的各項減稅政策出發(fā),以某某的工資為背景,結合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對工資個稅計算的興趣,設計學習任務——“利用APP計算稅后工資并了解APP計算結果”。教師以云班課為平臺,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和擴展資源,包括導學案、國家稅務總局官網資料、稅屋網主題帖、視頻等,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學習教師提供的各種資源,完成學習任務,并參加測試(兩次測試機會),檢測學習效果,在藍墨云班課的討論區(qū)就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
(2)學習情況。學生按照學習任務,使用APP計算稅后工資。在分析APP計算結果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扣除四金后月薪”“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表”等要素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帶著興趣預習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
學生在云班課討論區(qū)開展討論,討論主題為兩個,一是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二是結合拓展學習資源,探討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工資計稅問題。對比兩次測試成績,可以看出討論有助于學生對自主學習知識的掌握。
2.課中:合作學習
(1)明確任務
①教師播放新聞視頻,介紹目前國家個稅改革的最新動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持續(xù)關注稅收新政及稅改動態(tài)的習慣,也為學生課后進行探究性學習打下基礎。
②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自行對比前后兩次測試成績。學生結合教師分析,重新審視自己自主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討論區(qū)典型問題提出者發(fā)言,講解自己對該問題的理解,學生再次討論,期待教師發(fā)布工作任務。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更加明確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③學生通過師生調研視頻(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某公司財務處),了解實際工作中工資核算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個稅計算流程,各小組認領工作任務,明確任務要求。本次課的工作任務為“根據模擬企業(yè)的工資單,計算代扣代繳工資個人所得稅稅額”,并在U8薪資管理系統(tǒng)中完成個人所得稅涉稅操作。
④教師對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說明,學生明確教學目標。
(2)任務準備。任務準備階段,教師進行重點知識講解與技能示范。學生為完成工作任務做好準備。
①教師活動。分析稅后工資計算APP的設計思路,結合工資薪金所得個稅計算公式,提示各計算要素的注意事項(如應稅收入免稅收入、年終獎、含稅級距及含稅級距等),引起學生對重點問題學習的重視;利用微課,對工資個稅計算公式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本次課難點)進行歸納總結,微課設計中強化“公民必須依法納稅”的意識;連線12366納稅服務熱線,借鑒工作人員分析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提供“秘籍”(往屆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供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參考;技能操作示范(制作錄屏,演示用友U8薪資管理系統(tǒng)中涉稅內容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②學生活動。聽取教師的講解和示范,積極互動。
(3)實施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秘籍”、導學案、操作視頻等,解決任務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邊做邊學)。教師組織合作學習,個性輔導。
(4)評價反饋。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提交任務成果,并分組進行匯報。教師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3.課后學習(探究學習,知識鞏固)
教師根據學生能力,布置小課題研究任務(提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選題,結合其他課程知識),各小組根據興趣選擇,研究完成后在云班課分享研究成果:根據我國個稅改革最新動態(tài),分析最新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減除標準(即俗稱的起征點)由3500元調整為5000元的理由;以課堂工作任務為背景,根據某企業(yè)工資項目構成及各項目免稅情況,利用“EXCLE財務應用”課程所學知識,制作該企業(yè)“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展開研究,突出個性化。研究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稅務部門官方網站資源及“稅屋”等稅收知名網站資源,也可以利用學院圖書館各類資源,還可以到稅務局辦稅服務廳和校外實踐基地財務處調研、咨詢等等。這樣,一方面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各類辦公軟件的使用、網絡信息資源的收集與利用等技能在學習中的實踐。
四、教學反思
一是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線,依照課前初步了解、課中思考強化、課后探究拓展層層遞進,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二是堅持“做中學,做中教”,在實踐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四是創(chuàng)新校企合作模式,緊密結合崗位職業(yè)需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