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嶸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003-01
一、找準“故事眼”,成功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就能看到人的內(nèi)心。同理,學習一篇故事也要找準切入點。我把這個切入點稱之為“故事眼”。他是整個故事中最吸引學生的地方,有時可能在第一幅圖,有時也可能在故事中,有時也可能在故事的結(jié)尾處,甚至有時是一副圖,有時會是幾幅圖。 “故事眼”的確定,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是從學生的角度去看的。在上課前,老師可以隨機的問問孩子,“這篇故事中你最喜歡哪幅圖”或“你最喜歡哪個人物”?這樣,教師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就能準確地找到學生對故事的興趣點,從而準確的確定“故事眼”。如3B unit 9 Hot soup!一課,學生最喜歡的就是Mocky 喝了熱湯被燙的一幅圖。我就選用這幅圖作為“故事眼”。出示完這幅圖后,我問學生whats happen on Mocky?來提問學生讓學生猜猜猴子發(fā)生什么事了?學生一下子被這個問題吸引了,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
有時因為每個教師的教學角度,教學設(shè)計不同,“故事眼”的選擇也不會相同.如5B unit4 where is it? 我分析教材后,發(fā)現(xiàn)整篇故事都是圍繞nut 展開的,于是我把nut選為“故事眼”。一上課我就問學生:what do you like? (你喜歡什么?)Who likes nuts?到老師告訴學生I likes nuts very much.接著告訴學生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hort story about nuts.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Where is the nut? 和學生聊喜歡什么食物,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努力的說英語,并且有濃厚的興趣猜測老師今天要教什么。時間并不多,僅僅用了2分鐘卻激發(fā)起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以極大的興趣來開始學習這個故事。
二、創(chuàng)設(shè)空間,提高孩子思維拓展能力
學生學習的興趣需要教師不斷的創(chuàng)設(shè)空間,給孩子提供拓展的機會。在故事教學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一)利用情景,理解詞義、句意
對于學生來說每個故事中或多或少的都會存在一些不認識或不會讀、不理解的詞、句。如何處理好故事教學中出現(xiàn)的這些詞、句是故事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忽視不得。但是如果把這些詞、句挑選出來單獨學習,使得他們成為支離破碎的語言點,這在英語教學中是不可取的。先鋒英語教材中設(shè)計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并且每個故事,每個情節(jié)都配有顏色鮮艷、畫面生動的圖片。如果我們把這些詞、句從故事情節(jié)中剝離出來,學生即使明白了意思,也不知道該在什么情景中使用,這是得不償失的。相反,我把這些詞、句放在故事中教學,依托故事,讓孩子猜測句意、詞義,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利用提問,提供想象空間
提問時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時一個有效的問題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張開嘴主動表達自己的意思。在英語故事教學中,最有效的問題算得上是what will be happen ?和why?(會發(fā)生什么和為什么?)了。教師不要局限住學生的答案,也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學生用錯詞,教師只需說一遍正確的答案即可。千萬不要打斷學生,糾正其語法、用詞錯誤。打斷學生,停下來糾正一個學生的錯誤,等你處理完后,其他孩子再也不會舉手,這種因小失大的做法最不可取。當然,學生出錯我們不是不糾正,而是分清時間。在學生剛剛學習本課時,出點錯也是正常的。
(三)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情感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基礎(chǔ)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wù)之一就是:在學習英語的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我們要緊緊圍繞教材,聯(lián)系生活及時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愛同學、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情感。如在教學4B"green berries"一課時,在教學小男孩Ken因為誤食了有毒的野果肚子疼時,老師可以因勢利導的問,if you were Kens friend what can you do?(如果你是Ken的朋友,你會怎樣做?)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小伙伴受到傷害時,自己該怎樣辦的問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僅是語文課和品德課的職責,更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任務(wù)之一。我們要抓住每個教育契機,及時進行有效的教學。如在教學5B“our town”一課時,在教學故事時,我就出示了幾張能代表豐臺鎮(zhèn)的學生熟悉的照片,學生一看到圖片,就興趣盎然的大聲說出了圖片所表示的地點,F(xiàn)engtai park., Fengtai movie theater, Fengtai library, Fengtai sport center……. 看到這些自己熟悉的地點,學生的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熱情便被不由自主地激發(fā)出來了。
(四)朗讀、表演,活躍學生思維
表演故事是對故事內(nèi)容進一步的理解,也是對語言知識的運用過程。小學生天性喜愛故事,也喜愛表演,如果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對于培養(yǎng)其英語學習興趣的功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師要大膽地把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在完成默讀和聽錄音的過程后,對整個故事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此時要求學生配上對白完整地表演這個故事還為時尚早,學生也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如果這時我們讓學生拋開對白,進行對口型的表演的話,學生的情緒會立刻高漲起來并積極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學生只有聽懂并理解了故事的對白,才能作出相應(yīng)的表演來。這樣就訓練了學生的英語聽力及理解力。通過表演,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都會得到相應(yīng)的提高。同時,學生對于他們表演的故事里的對白也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故事中的相關(guān)詞匯和句子。在此基礎(chǔ)上,老師要對學生的朗讀、表演進行指導。首先,請幾位同學與教師一起示范表演。有條件的可以戴上頭飾,配上道具、服裝,以營造真實的氛圍。教師扮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他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便于在學生忘記臺詞或情節(jié)時提醒學生,對學生的站位、動作、表情等進行指導,還可以控制表演的節(jié)奏。然后,進入小組排練階段。教師對各小組排練情況進行觀察與指導。最后,請小組成員上臺表演,并給予表揚和獎勵。如果時間允許,盡量讓全班各小組都參加表演,因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與合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五)改、續(xù)編故事,拓展學生思維
教材的故事性特點為改、續(xù)編故事提供了條件。這也是拓展思維,運用語言的手段之一。改、續(xù)編故事就是鼓勵學生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改編??梢灾桓淖児适碌慕Y(jié)尾,也可以改編整個故事,還可以續(xù)講故事,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上升到主動創(chuàng)造。這樣既提高了操練強度,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故事教學法正被越來越多的小學英語教師所使用,但要真正有效地運用它來開展教學活動,達到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就必須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故事教學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