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憶寒
(張家港市第二中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新課改強調(diào)將不同的學科和音樂課相結合,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音樂。于是,音樂課就變成了多種學科交響曲,似語文、似地理、似歷史、似美術……抑或是一盆大雜燴,面面俱到。這樣的學科綜合,失去了音樂學科應有的味道。既不能達到拓寬學生音樂視野的目的,更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這樣的課堂,只是把能夠涉及到的學科簡單的拼湊和粘貼起來。課堂內(nèi)容本末倒置,應該認真聆聽音樂、感悟音樂的時間被瓜分。曾經(jīng)聽過一節(jié)這樣的混雜課,課題是學唱《長江之歌》,教師花了30多分鐘的時間給學生介紹長江的源頭、流域,面積,流流經(jīng)地區(qū),結果真正唱歌的時間所剩無幾。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學會歌曲。音樂課被上成了地理課。在音樂教學中,并不是一節(jié)課所涵蓋的文化面越廣,所涉及的學科越多,就越能顯示出教學思路的新穎和教學水平的高深,為了綜合而綜合,就會使音樂課堂失去本真。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必定以欣賞、聆聽或歌唱為主線,才能讓學生走進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感受到音樂的美。
新課程的實施讓很多音樂老師偏離了方向,原本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課堂被“多姿多彩的環(huán)節(jié)”所取代?!捌錁啡谌凇钡恼n堂,因為缺乏音樂知識的學習而失去了音樂創(chuàng)造力。有這樣一節(jié)《童年》的課,整個課堂教學圍繞童年的照片、童年的游戲、童年的故事、童年的生活進行,和童年相關的音樂,僅是一首歌曲。歌曲《童年》也僅是在課堂臨結束時聽唱了一遍。這樣的音樂課堂,即便學生參與性多么高、課堂氣氛多么熱鬧。都不能讓學生從中領悟到音樂的本真。
多媒體的介入,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加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讓音樂課不再受到時空以及地域的限制。音樂課件中的圖片和視頻,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領略中外的不同音樂風格及風土人情,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為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增添了光澤,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當我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中外樂器的時候,通過課件,展示樂器圖片的同時,讓學生聆聽樂器的音色及音樂片段。通過視聽結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能對每件樂器的外型型以及音色特點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但多媒體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聽過節(jié)多媒體課,課件畫面精美的幾乎無從挑別,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
游戲與表演是音樂學習重要的輔助形式,是對音樂的再認識、再拓展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游戲和表演一定要以音樂為主,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理解音樂。讓學生真正喜愛上音樂課,讓所有的學生愿意開口,大聲演唱歌曲、大聲表現(xiàn)音樂。讓膽小說的孩子表達出來。曾經(jīng)也聽過這樣的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是《小雨沙沙》,教師讓學生模擬小雨的聲音。剛一宣布,教室中馬上響起搖文具盒、揉紙紙團、撮塑料袋……等等聲響。之后運用各種游戲的方法表現(xiàn)小雨,再在游戲中按節(jié)奏跳舞,然后分組表演,再進行創(chuàng)編。課堂熱鬧非凡,學生興致大發(fā),跳的跳,唱的唱,鬧的鬧,笑的笑.造成課堂鬧而亂,雜而散,使音樂課偏離了音樂.有些天性愛動的學生,以在音樂課堂調(diào)皮搗蛋為榮,對于這樣的學生,音樂老師一定要通過適合的方式,讓這樣的學生安靜下來。絕對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由。試想,在缺乏組織紀律的課堂里,學生怎么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怎么能接受到美妙音樂的熏陶。所以音樂課堂應該動中有序,氣氛應該控制有度。
總之,新課程是實施是一個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每一個音樂老師,都要以課改為己任,悉心揣摩、不斷總結。多一些理性思考,少ー些盲目追風,讓音樂回歸本色,走出時髦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