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
(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德國著名哲學家、20世紀現(xiàn)象學派創(chuàng)始人胡塞爾,是生活世界理論的首創(chuàng)者,在1936年“歐洲科學危機”一文中最早提出這個概念。正如這位偉人曾經(jīng)說過的“生活世界”有兩種解答:一是以“經(jīng)驗論”為基礎,強調人們所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一是只強調人們生活的精神世界,他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但也有他們所存在的道理。從他的生活世界觀中,我們可以得出:以生活為中心是我們認識各種事物的本質,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應該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前提。但是目前的教育方式卻是脫離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的純粹的知識性灌輸,從而造成他們對思政教育的極大的排斥,甚至覺得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沒什么用處。他們逐漸產(chǎn)生了對這種教育方法不滿的負面情緒,因此,與我們當初的目的背道而馳,而解決這一切,最終都要依靠大學生思政教育生活化。
教育思想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有三大原則:“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他說以人們的現(xiàn)實情況為中心而進行的教育才是真實的生活教育,這種教育能夠指導他們的人生,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教育。2、社會即學校。通過陶行知的生活世界理論中所做出的論述,可以這樣把它理解為:把整個社會看成為一個大學校,在這個學校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學習中的任何一個老師及同學都能夠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各司其職。3、教學做合一?!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所提出的一種上課時應采用的形式,是為反駁原來的那種比較枯燥的上課形式,即反對舊的教學形式而提出的一種教學理念。極力提倡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合二為一,使理論與實踐能夠相結合。
馬克思指出:“人是社會化的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的?!薄叭说谋举|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币虼?,對此進行探討所選取的題材應該源于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盡自己的所能努力地分辨對錯,形成屬于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如果大學生經(jīng)常一個人生活在封閉的狀態(tài)下,不與其他人聯(lián)系,缺少溝通交流、實踐,那他所學的理論知識只能是純粹的理論知識,不能用于實踐。
一方面,伴隨經(jīng)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fā)展,世界各種思潮之間的交融,使得當前大學生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他們會盲目地崇拜西方一些價值觀念,從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產(chǎn)生動搖,誤入歧途,歪曲他們的價值觀;另一方面,現(xiàn)在90后和00后的大學生是我們高校教育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但是受市場經(jīng)濟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的利益,逐漸形成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實現(xiàn)當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訴求。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學校思政課卻具有滯后性。大學生在課堂中接受的思政教育,形成的某些價值觀念和思想品德不能適應社會,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依然是純碎的理論,帶有點刻板。運用這樣的教材,教出來的大學生他們畢業(yè)后步入社會,對社會的適應性就明顯地降低,比如從就業(yè)角度,他們就會存在一種迷茫或者手高眼低的現(xiàn)象。實際上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沒有把教育與實際社會生活結合起來,仍然只是理論灌輸。教材內容不能因為某部分學生而更改,但是教師可以更改自身的教學方法,這樣也許能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使其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
縱觀當前的高校教育,比較關注的還是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人格和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卻忽略很多。為了獎助學金,學生們急功近利,缺乏自我素質修養(yǎng)意識。這樣必然會使得他們從校園走出來時在面對社會各方面競爭中缺乏優(yōu)勢。鑒于此,就要求當前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與社會的發(fā)展相一致。培養(yǎng)一個個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四有”新人。但從當前的研究來看,無論是從縱向還是橫向上,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度還遠遠不夠。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該使思政教育當更加貼近生活。
[1]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2]張月霞.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3]張端.大學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的理論依據(jù)與發(fā)展——評<多元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08):136.
[4]曹東燕.大學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的理論依據(jù)及實現(xiàn)路徑[J].科技視界,2016(26):190.
[5]劉曉.思政教育生活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