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近代以來,“中國威脅論”就與中國發(fā)展如影隨形。從早期的“黃禍論”到二戰(zhàn)后的“紅禍論”,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經(jīng)濟崩潰論”到進入21世紀以來的“新殖民主義論”,無論中國走到哪里,都會被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視為“洪水猛獸”。然而,此前的“中國威脅論”要么基于文化和文明的傲慢,要么源于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至少不認為中國是一個“現(xiàn)實的威脅”。在中國實力沒有達到與發(fā)達國家相媲美的時候,歐美根本看不起中國,他們的目光是俯視的,他們的心理是“最壞情況下”的防范,他們的口吻更多是教訓、羞辱和斥責。
然而,隨著中國實力的日益壯大,新一輪“中國威脅論”有了新的發(fā)展。它不再鼓吹對積貧積弱中國的防范,也不再是對中國人口眾多而擠占資源的顧慮,而是對中國實力快速上升的恐懼。超大規(guī)模的人口總量、快速壯大的經(jīng)濟實力和日新月異的軍事實力,手握這一切的中國,不僅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于俯視,即便中國俯視一些西方國家也毫不夸張。從這個意義上說,部分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喊出的“銳實力”集中折射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焦慮,他們所擔心的“中國威脅”不再是出于防范,而是基于戰(zhàn)略角逐的實力博弈,更多擔心中國可能會搶奪他們的“既得利益”。
尤其令西方擔心的是,中國可能代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另一個方向,有可能構建“另一個世界”,這是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要害所在。中國正在釋放出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中華文明可能釋放出的非西方前景,都在指向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對有些西方人來說,他們寧愿選擇一個“失敗的西方”,也不愿接受一個“復興的東方”。面對中西力量對比的歷史性變化,有些西方人企圖通過在國際社會鼓噪“中國威脅論”混淆視聽,掩蓋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利益格局,掩蓋日薄西山的霸權地位。但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無異于一根“救不了命的稻草”,反映出某些國家妄圖永霸世界的“帝國心態(tài)”和不安情緒。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只要中國崛起的勢頭得以持續(xù),“中國威脅論”就必然如影隨形。面對中國實力的迅速崛起,西方世界正在經(jīng)歷著500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時間心理上適應不了是可以理解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西方實力相對衰落,中國實力相對上升,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發(fā)展潮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下大勢。
中國主觀上無法阻止某些國家的某些人士對中國崛起說三道四,對中國未來滿腹顧慮。中國只能在順應世界潮流的基礎上,不斷釋放中國崛起的智慧、激情和力量,不斷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推向前進。對于中華民族已經(jīng)取得的復興成就,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對于未來我們要繼續(xù)推進的復興前景,我們應該高度自信。不管“中國威脅論”如何濁浪滔天,我們都要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的戰(zhàn)略定力和大國心態(tài),這是我們看待新一波“中國威脅論”的基本立場。
一切“中國威脅論”都是紙老虎,新一輪“中國威脅論”也是如此。面對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最好武器,就是從容面對。要知道,能對中國造成麻煩的主要是自己,而非外部。外部力量可以亂說,卻無法動搖中國發(fā)展根基。決定中華民族復興前進的根本力量還是來自中國自身。只要中國用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就說話,用合作共贏的發(fā)展實踐證明,一切“中國威脅論”都不足為道。只要我們把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中國威脅論”就一定會轉變?yōu)椤爸袊鴻C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