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鋒
[摘要] 目的 分析超聲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在該次研究中選擇1年中在該院完成治療的患兒,這些患兒都是經診斷后確認為是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患兒,這些患兒中在該院治療的時間為2016年3月—2017年3月,方便選取選擇100例患兒,遵照實驗隨機分組要求,分別給予常規(guī)診斷和超聲診斷,對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在該次研究中對診斷結果進行分析,實踐證明觀察組50例患兒均診斷準確,準確率為100%。對照組42例患兒診斷準確,準確率為84%,觀察組的診斷率高于對照組,效果突出。超聲對年齡≤6個月的DDH患兒檢出的一致性好,對年齡>6個月的DDH患兒檢出的一致性差。結論 對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患者采用超聲診斷,其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準確率較高,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超聲;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早期診斷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11(b)-01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eveloping hip dysplasia. Methods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or one year were selected. Thes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ip dysplasia after diagnosis.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100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andom grouping requirements, routine diagnosis and ultrasound diagnosis were given to these patients, the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50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ccurat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ccuracy was 100%. 42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ccurat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curacy was 84%, the diagnosi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was prominent. Ultrasound detection had good consistency to children with DDH with the age of 6 months or less and had poor consistency of DDH children above 6 months. Conclusion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ip dysplasia has obvious effect, less adverse reaction, high accuracy,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Ultrasound; Hip dysplasia; Early diagnosis
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是當前小兒常見的一種四肢畸形癥狀,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避免炎癥惡化。該病癥需要提前診斷,根據現有影像學資料可知,做好診斷工作能便于后續(xù)治療。影像學檢查作為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很難取代,X線檢查方式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存在漏診和誤診的現象,不適于疾病的篩查。隨著臨床現有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聲診斷形式能實現對患處的合理化診斷,根據具體應用要求可知,只有做好病癥分析工作,才能保證診斷的準確性。由于超聲檢查方式應用優(yōu)勢明顯,診斷準確率比較高。研究中選擇1年中在該院完成治療的患兒,這些患兒都是經診斷后確認為是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患兒,這些患兒中在該院治療的時間為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100例患兒,分別給予常規(guī)診斷和超聲診斷,對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方便選擇1年中在該院完成治療的患兒100例,這些患兒都是經診斷后確認為是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患兒,分別給予常規(guī)診斷和超聲診斷,對效果進行分析。資料如下: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都是50例,其中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在1~12個月,平均年齡(7.1±0.5)個月。觀察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在2~11個月,平均年齡(6.9±0.5)個月。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研究標準,部分患兒存在關節(jié)性病變,包括:化膿性骨髓炎、骨髓炎和滑膜炎等。由于患者年齡小,由家長簽署同意協議書,所有患兒家屬均同意進行超聲檢查,排除患有嚴嚴重的合并癥患者。
1.2 方法
該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診斷方式,以常規(guī)性CT為主,按照檢查流程實施。觀察組患者采用超聲診斷,采用GE VOLUSON E8;GE LOGIQ E9;飛利浦IU Elite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結合Graf法對小兒髖關節(jié)進行掃描檢查,觀察骨性結構,測量髖關節(jié)α角,對癥狀進行分型[1]。endprint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試驗的數據分析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并分別用(x±s)、[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該次研究中對診斷結果進行分析,實踐證明觀察組50例患兒均診斷準確,準確率為100%。對照組42例患兒診斷準確,準確率為84%,觀察組的診斷率高于對照組(P=0.021),效果突出。超聲對年齡≤6個月的DDH患兒檢出的一致性好,對年齡>6個月的DDH患兒檢出的一致性差。
3 討論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作為一種兒童的多發(fā)病癥廣泛出現在幼齡兒童中,先天性的髖關節(jié)脫位主要表現為股骨頭方面的并發(fā)癥,即嬰兒出生時因股骨頭從髖關節(jié)完全脫出或不完全脫出,病變對髖臼、關節(jié)囊、股骨頭、周邊韌帶及肌肉產生累及后導致關節(jié)松弛,進而導致髖關節(jié)半脫位或脫位的疾病[2]。肢體外部外部形態(tài)主要是病側肢體短縮,髖關節(jié)呈屈曲外旋狀,髖部外側隆起,不敢伸直,病側下肢皮紋加多,活動受限或活動時作響。
DDH的發(fā)病率多變且取決于諸多因素,大約每1 000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出生時伴髖部錯位,而1 000名兒童中有10名可能患有髖關節(jié)脫位。致病因素包括:臀位妊娠、胎兒性別、家族史、母親羊水過少及子宮位置等[3]。DDH存在一定程度的遺傳效益,這樣的病癥多發(fā)現在女孩身上,并且肢體左側的發(fā)病率遠比右側的發(fā)病率要高的多[4]。DDH對于患兒后期身體生長的影響會及其巨大,這是使兒童完全有可能殘疾的主要原因。對于多在兒童身上發(fā)生的并發(fā)癥,醫(yī)學上尚未進行合理的解釋。只是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機械性拉伸、先天性髖臼發(fā)育不良、母體激素引起的關節(jié)松弛。患兒發(fā)生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提前預知的,如果患兒出現一下癥狀就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了,患兒家長較難發(fā)現該病發(fā)生,一般均表現為一側脫位為跛行,雙側脫位患兒腰前凸增大,臀部后突,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就醫(yī),2歲以前的嬰兒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的方式治愈,但是過了2歲之后就應該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臨床上,多采用單純切開復位、Salter 骨盆截骨術合股股上端截骨術以及Pemberton 髖臼成形術合股骨上端截骨術等方法加外固定進行治療[2]。因疾病治療周期長、石膏外固定時間長,術后易發(fā)生石膏壓瘡、關節(jié)僵硬、切口感染、再脫位等多種并發(fā)癥,導致患兒生活質量降低。事實上只有Holen[5]采用隨機對照方法(RCT)以及Rosendahl[6]采用半隨機對照方法來對上述兩種篩查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比較。最近,一項大型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普遍或選擇性超聲篩查結合體檢有更高的治愈率[7]?,F有幾種超聲技術可以用來評估髖臼和股骨頭之間的關系。最常見的是Graf,Harcke, Terjesen and Suzuki 方法。Graf 方法是由定量分級系統(tǒng)組成,Harcke和Suzuki 方法可以定性,Terjesen方法包含了定量和定性描述[8]。Terjesen和 Graf 的可靠性和靈敏度的比較,有不同的結[9]。一項研究比較了Graf, Suzuki andHarcke方法,發(fā)現正常和臀部脫臼在3種方法之間有相關性。然而,Graf IIa, Ilb型臀部被認為評估的最常用方法。沒有確切證據說明哪個方法更好。然而一個有效的超聲篩查方法應該是簡單、精確、量化、對適當的檢查和診斷包含標準定義,Graf 方法滿足所有這些要求。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不良是小兒骨科常見的癥狀,該疾病對患兒的正常生長和運動功能有一定的傷害。實踐證明系統(tǒng)的診斷是關鍵和重點,借助超聲診斷,能對受檢者股骨頭的關系進行了解。GE VOLUSON E8;GE LOGIQ E9;飛利浦IU Elite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根據圖像結果進行治療,能達到理想效果。通常情況下,年齡超過6個月的患兒髖臼逐漸發(fā)育,采用超聲進行診斷,能了解髖臼骨緣的缺損情況,尤其髖臼骨緣缺損為kimI型的患者,要做好缺損區(qū)域的評判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按照要求獲取髖關節(jié)標準切面,對髖臼進行持續(xù)性檢查,進行綜合性評估后,對正常值激進型評估。
在診斷過程中根據髖臼骨緣缺損現象能對形態(tài)進行準確的評估,α角可以定量描述髖臼骨頂的傾斜程度,實踐證明,角度越小,髖臼窩越淺,髖臼骨性部分發(fā)育比較差,因此根據角度可以對病癥進行判斷。超聲能直接顯示出軟骨具體情況,根據動態(tài)超聲檢查形式能對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診斷奠定基礎。在該次研究中對具體診斷結果評估,實踐證明,不超過6個月患兒檢出效果比較明顯,超過6個月診斷結果存在誤差。這一結果主要是和超聲診斷方式本身存在聯系,超聲檢查的應用優(yōu)勢明顯,在檢查過程中將超聲波射入到人體內,聲波能量吸收后衰減,衰減程度和超聲傳播的距離存在聯系,深度越深則說明衰減程度越明顯。此外人體組織中鈣質成分越多,衰竭也就越多。骨關節(jié)是衰減比較明顯的組織,不同年齡患兒的軟組織壁薄厚不一,圖像分辨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根據超聲波物理特性和成像原理可知,在相同脈沖頻率和聚焦的條件下,如果軟組織比較薄弱,年齡小的患兒能獲得更為清楚的圖像。GE VOLUSON E8;GE LOGIQ E9;飛利浦IU Elite超聲診斷形式能對患兒病變現象進行評估,該診斷形式可以重復利用,根據現有實施方式和調整方案要求可知,做好后續(xù)篩選工作,在第一時間對病癥分析,能起到預防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障礙的目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求獲取髖關節(jié)標準冠狀切面,還要對髖臼進行持續(xù)性的掃查,這樣才能保證對髖臼骨緣進行客觀和全面的評估[6-7]。
該次研究中超聲對年齡≤6個月的DDH患兒檢出的一致性好,對年齡>6個月的DDH患兒檢出的一致性差,這一結果的獲得考慮是由于超聲檢查的特點:探頭將超聲波發(fā)射到人體內,聲波能量可被吸收而衰減,衰減的程度與超聲傳播的距離有關,即深度越深衰減越明顯。由于人體組織鈣質的成分有很多,可能會存在衰減的現象,如果骨關節(jié)出現異常,也勢必對其他關節(jié)造成影響。由于不同年齡段患兒的軟組織關節(jié)薄厚程度不一,圖像分辨率的程度也就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保證反射的能量一致,需要提前做好圖像分析和處理工作。針對超聲波物理特性和成像原理可知,在相同脈沖重復頻率和聚焦的條件下,由于組織比較薄,在相同的脈沖重復頻率和聚焦的條件下,<6個月的患兒得到的圖像更為清晰。在診斷過程中需要醫(yī)護人員從實際情況入手,掌握具體診斷要求,嚴格按照現有診斷模式要求實施。endprint
該次研究與超聲對《新生兒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早期診斷及療效評價》研究進行對比,該次研究證明觀察組20例患者均診斷準確,準確率為100%。對照組15例患者診斷準確,準確率為75%,觀察組的診斷率高于對照組,效果突出。對結果分析可知,該次研究中的各項數據準確率高于同類研究報道,說明,超聲診斷優(yōu)勢比較突出[10-12]。
綜上所述,超聲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診斷中有突出的作用,其診斷結果是后續(xù)治療的重要依據,因此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娜,關步云,張遇樂,等.超聲與磁共振成像對小兒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診斷價值[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7,40(2):133-136.
[2] 范麗媛.高頻超聲對嬰幼兒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及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7,33(4):53-54.
[3] 字秀梅.淺析Graf法超聲診斷在篩查嬰幼兒發(fā)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中的優(yōu)勢[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95):33-35.
[4] 董甜甜,聶芳,魏佳琪,等.超聲對新生兒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早期診斷及療效評價[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6,8(10):942-945.
[5] 鄭娜.觀察超聲診斷嬰幼兒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可行性及診斷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23,10.
[6] 黃杰,林小影,李功祥,等.超聲篩查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高危嬰兒的臨床價值[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7,34(1):27-29.
[7] 吳小兵,梁偉,鄭淑紅,等.影像學篩查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異?;純涸缙谠\斷中的價值[J].浙江醫(yī)學,2016,38(22):1836-1839.
[8] ZuhS G Nagy,Zazgyva Ancu a,Russu OM,et al.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HarrisHipScoreandtheVisual Analogue Scalein the assessment of totalhipreplacementinhipdysplasia[J].ARSMedica Tomitana,2014,20(1):98-100.
[9] NiamulQuader,AntonyHodgson,KishoreMulpuri,et al.Automatic Evaluation of Scan Adequacyand Dysplasia Metricsin2 DUltrasound Images of the NeonatalHip[J].Ultrasoundin Medicine& Biology,2017,8(1):69-72.
[10] Kyung BS, Lee SH, JeongWK,et al.Disparity between Clinicaland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in Neonatal Hip Screening[J]. ClinOrthopSurg, 2016, 8(2): 203-209.
[11] Harcke N F, Puhan M A, Steurer J, et al. Ultrasonography in screening for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newborns: systematic review[J].Bmj,2005,330(7505):1413-1415.
[12] Suzukir H, Yavuz O Y, et al. Clinical examination versus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ng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J].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08, 32(3):415-419.
(收稿日期:2017-08-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