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早
摘 要:美術課程是一門中小學必修的藝術課程,可長期以來,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沒有足夠地重視這門學科,覺得美術是無關緊要的"副科",美術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中也是困難重重。
關鍵詞:農村美術;教學;探究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也越來越重視那些被稱作“豆芽科”的教學。但在農村,課程改革仍舊相對滯后,要扎實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積極開展高效課堂的研究。下面就如何改進農村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構建美術高效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遵循的原則
美術課堂教學具有教學的直觀性、思維的自主性、教學的實踐性、個體的操作和集體授課的矛盾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殊性等特點。因此,美術教學必須遵循這樣的原則。
1.因材施教的原則。美術課是一門個體性很強的課程。對于欣賞課而言,同樣的作品有不同感受;對于寫生課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從而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存在著授課的集體性,而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個體性的矛盾。同時,還存在著學生個體的不同個性特征和不同的美術修養(yǎng),因此存在著較大的領悟和表達語言的差異性。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講授的集體特征和操作中的個性化輔導,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目標要求,二是不同對象的不同教學方法。
2.審美性的原則。美術課在審美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過美術課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養(yǎng)。因此,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美術教師一是傳授給學生審美知識,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二是把思想教育與傳授知識、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美術課在思想情感和培養(yǎng)道德品質上的特殊作用,搞好學科的德育滲透;三是通過實際的操作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直觀性原則。美術課堂是以呈現的方式展開的,不能通過語言的描述達到,比如欣賞課,必須提供給學生欣賞的作品,寫生課必須給學生提供寫生的器物或者人物,甚至必須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感受、體會,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借助直觀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實物等等。同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盡可能形象和生動。寫生課必須是教師的現場演示,學生的臨摹,才能切身感受到線條、明暗、形體等的變化。
4.啟發(fā)性原則。教師的教學內容要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啟發(fā)式教學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有準確的把握,對學生實際情況了然于心,在提出問題的時候目的性和針對性強,才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從欣賞課引導欣賞,到寫生課的引導觀察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教師的啟發(fā)。
5.創(chuàng)新性原則。創(chuàng)新是美術課的最大特點。美術課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獨特的作用,既有對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也有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的情境,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發(fā)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和注意對學生豐富想象力的保護。
二、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構
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關鍵,設計新穎、獨特、合理,能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美術教學中存在的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得以解決。
1.欣賞激趣。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藝術教學過程中利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和善于思考的技能,增強自信,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動機。
2.發(fā)現探索。課堂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現有經驗要繼續(xù)不斷地改造。因此,教學不應該只是講和聽,而是必須通過親身活動感受、發(fā)現和升華。這一階段的教學必須在上一階段教學的影響來進行,同樣必須設置新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問題到探索嘗試的過程。
3.示范點撥。這里的示范點撥,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僅以教師示范為主、學生單純模仿的教學形式,而是在學生已經探索嘗試的基礎上,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來進行點撥并局部示范,是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局部調整,使學生作品在自己創(chuàng)意的基礎上變得精彩,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求知興趣,這也符合美術直觀性的教學原則。
4.練習討論。中學美術課的練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造型藝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要求學生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作品,但每次練習都必須目的明確,有具體要求,使學生在練習活動實踐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在這里特別強調了討論,是由于在練習過程中由一人或幾人共同完成,對構圖形式及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進行有益的討論,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構圖形式美感上提出有益的建議,并可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集思廣益,材料共享,使練習進行得更順利更具特色。根據我的課堂實踐,小組合作在設計創(chuàng)新、工藝制作類型的課堂中應用比較實用。
5.評點總結。評點總結是雙邊的,一方面是教師從練習評點中發(fā)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糾正。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反饋,通過對自己的了解剖析反省,從而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以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三、總結
從事美術教育這么多年以來,我深刻地體會到在農村中想要將美術教育良好地開展起來是有很大難度的,問題也是日積月累所顯現出來的,這也是所有農村的共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也不可能馬上解決,但是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我堅信,只要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統(tǒng)一團結起來,共同為美術教育的學習做出努力,農村的美術教育一定會有起色,并會向著積極的方向進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茍曉軍.農村中學美術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5.
[2]李守榮.農村中學美術高效課堂建設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中),2017,(02):47.
[3]富春年.優(yōu)化教學方法構建美術高效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3,(24):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