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婉嬌
摘要:唐代音樂是中國古代音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和高峰,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文學作品也與音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把它們兩個稱為“姊妹藝術(shù)”,那在文學中最突出的作品就是《琵琶行》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長篇敘事詩,通過描述一位琴技精湛,有著悲慘身世經(jīng)歷的琵琶女,想到自己所遭受的官宦經(jīng)歷,來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想要從這篇文章中分析唐朝的音樂美,就不能只從文章中的字里行間的分析,可以擴散到其他方面來更深入的了解這一時期的音樂文化,比如:文人白居易與音樂之間的關系;唐朝音樂制度的管理與發(fā)展等,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并結(jié)合《琵琶行》這篇文章簡單談一下唐朝時期音樂的發(fā)展。
關鍵詞:白居易;琵琶女;教坊
大多數(shù)人在研究《琵琶行》中的音樂藝術(shù)都會從它字里行間進行逐步分析,的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說是音樂與文學結(jié)合最美妙最享受的一部作品,可以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欣賞。文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不是普普通通只注意音樂的表達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將音樂與感情相融合,讓這部作品更加震撼,他只有對音樂有足夠的了解和高超的水平才能將文學與音樂巧妙的聯(lián)系在一起;音樂藝術(shù)繁榮發(fā)展離不開管理制度和教育機構(gòu)的建立,從文中可以得知,琵琶女是從唐朝音樂機構(gòu)教坊中學習的音樂,那我們就從唐朝教坊里的管理制度這一個角度來分析唐朝時期音樂藝術(shù)的發(fā)展。
一、選擇以《琵琶行》為例來淺談音樂,是真的對白居易的文筆所折服,他對音樂描寫真的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極有韻味。從“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看琵琶女通過四種方式來演奏《霓裳》和《六幺》這兩首大型曲子,隨著“攏”、“捻”、“抹”、“挑”的動作出現(xiàn),節(jié)奏開始加快,“大弦”“小弦”相互交替,為了表達它們的不同白居易通過用生活中所常見的事物“急雨”“私語”等,在這里形象的描寫了這里音樂的節(jié)奏加快,感情達到了高潮,這也是白居易文筆的厲害之處,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白居易可以用美妙的文筆表達出來也側(cè)面說明了琵琶女將這兩首曲子很精準的演奏出來,拿捏得當,這也說明了琵琶女的技藝高超。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短暫的停歇為了是更加強烈的音樂表達,如“銀瓶乍破”,“水漿飛進”,“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把全文推向最高潮,與“此時無聲勝有聲”有著強烈的對比,漸漸地樂曲停止了,可是人們卻對音樂的欣賞還沒有停止,白居易巧妙地運用樂曲停止的時刻為人們營造一個想象的空間,還讓大家沉醉在這音樂所創(chuàng)造的景象中,這也說明了琵琶女不僅在技巧上很熟練,在演奏作品上感情的處理也是非常準確和細致的。
二、白居易能將音樂與文學自然恰當?shù)娜诤显谝黄?,這也與他本身對音樂的了解有關,他能把無形的東西給形象的表達出來,通俗易懂,“唯見江心秋月白”,感覺很普通的一句詩詞在這里卻體現(xiàn)了它的奇妙之處,樂音一停,萬籟俱寂,七個字卻把這個寂靜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了,對琵琶女的贊揚也從這平易坦直的言語中表達出來。這也讓我看出了白居易有著“無聲之美”的音樂美學思想,這也是道家音樂美學思想的反映。琵琶女是詩人著力刻畫的主要人物。她在年少時曾經(jīng)美若天仙,技藝高超,有許多仰慕者,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短暫的歡樂,然而這些快樂都是琵琶女靠賣唱換來的,背后也是付出了許多艱辛。而后又隨著時光的流逝,琵琶女年長色衰,失去了往日的光環(huán),不得不“嫁作商人婦”,生活卻越來越悲慘。琵琶女的經(jīng)歷,作者用這短短一篇文章就描繪的淋漓盡致、有血有肉、足見作者高超的寫作技藝。當然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了琵琶女是封建社會千千萬萬歌舞伎的代表,作者通過琵琶女的形象揭示的是封建社會歌舞伎的相同遭遇。因此,琵琶女這一形象也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這也是作者在文章中深層次的含義。
三、音樂機構(gòu)教坊的建立
唐朝音樂的高度繁榮和發(fā)展離不開音樂機構(gòu)的建立,它的樂府機構(gòu)主要分三個部分:太常寺、教坊、梨園。從《琵琶行》中“名屬教坊第一部”可知,琵琶女是從教坊里學習音樂的,那我們主要就從教坊的音樂管理制度方面來分析。
教坊在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規(guī)模龐大,樂工也非常多,在這里培養(yǎng)了許多技藝高超的器樂、歌舞、雜技人才,各種音樂類型也層出不窮。當然這離不開它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習難色大部伎三年而成,次部二年而成,易色小部伎一年而成,皆入等第三為業(yè)成。業(yè)成,行修謹者,為助教;博士缺,以次補之”①這說明學生們的考試成績直接影響了他的藝術(shù)職業(yè)生涯,專業(yè)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這種教學方法我認為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讓人們知道自己不努力,不優(yōu)秀就會被淘汰,這種“優(yōu)勝劣汰”的教育方法直接的影響就是促進盛唐時期音樂藝術(shù)的繁榮。不僅對學生要求嚴格,對老師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據(jù)《舊唐書·職官三》六志記載:“凡習樂,立師以教。每歲考其師之課業(yè),為上中下三等,申禮部,十年大校之,量優(yōu)劣而黜陟焉。凡樂人及音聲人應教習,皆著簿籍,核其名數(shù),分番上下?!雹诶蠋焸円卜秩齻€等級上報禮部,而且十年就要進行一次考試,優(yōu)秀的老師將往上升職,專業(yè)水平下降的老師將進行降職,體現(xiàn)了這樣的管理要求對老師來說也是非常嚴格的。在這樣的管理制度下,盛唐時期音樂藝術(shù)達到頂峰,在整個宮廷中具有巨大影響力,也為后代音樂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唐朝時期的一個音樂機構(gòu)研究就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時期對音樂藝術(shù)的重視和音樂藝人的技能培養(yǎng),這也不難想到白居易對琵琶女技藝高超的贊美之意。
小結(jié):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們中國古代藝術(shù)文化博大精深,從一篇文人的詩詞中就可以分析出很多關于古代的音樂文化,這也只是淺談其中的一部分。根據(jù)《琵琶行》讓我們了解了文人白居易在文學與音樂領域的成就,認識了唐代這一時期的琵琶藝術(shù),探討了唐代音樂機構(gòu)教坊的管理制度,古代音樂的美是需要我們追求和繼承,將這種音樂之美永遠傳遞下去。
注釋:
①《新唐書·百官》四志 第48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
②《舊唐書 ·職官三》六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