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雪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1]民族復興之魂、國家挺立之脊,都因文化自信而更加堅實。何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2]也就是說,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懷有由衷的尊敬和珍惜;于當代先進文化,我們要給予充分的虔誠與呵護;于未來文化發(fā)展,我們抱有強烈的憧憬和自信。而從本質上來講,“文化自信是一種主體心態(tài)、價值訴求和精神生活質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種深度發(fā)展,是人在文化上增進自我、擴展自我的表現(xiàn)”[3],集中表現(xiàn)為人對精神需求的滿足感、對民族身份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上,文化自信還顯現(xiàn)在秉持平和心態(tài)看待外來文化,不自卑,不自大。
首先,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理論與制度自信的基本要求。2016年7月1日建黨95周年大會中,習總書記將文化自信與其他三個自信并列,形成了“四個自信”的觀點。與其他三個自信不同的是,文化自信屬于精神領域。由于精神文化領域對外影響的深層性與寬泛性,說到底,堅定其他三個自信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堅定文化自信。它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心理支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
其次,文化自信是鞏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強心劑。隨著世界距離的拉近,各國文化交流碰撞增多,其在綜合國力較量中的重要度也在愈加凸顯。于民族,其生命力旺盛的背后,一定有文化的生命力。于國家,展現(xiàn)其繁榮強大,除了外在的經(jīng)濟力量,更要有能深刻影響世界的內在的文化實力。對于我國軟實力的最好注釋,即文化自信。在日益開放的今天,“自信”讓我國從容堅守,我們因文化自信在國際社會中大方光彩。
最后,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引擎。習總書記說,所謂民族復興,不僅是經(jīng)濟的復興,更根本的則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復興。若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比作人的身體,那么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兩只腳,一只腳向前帶不動整個身體向前,只有兩只腳共同向前邁進,身體才會前進,中華民族才會有真正的復興。是文化,為中國夢豐滿了羽翼。
基于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必然要筑牢文化自信堅實根基。如何形成真正的文化自信呢?
從春秋百家、兩漢經(jīng)學,到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再到清末民初東西文化碰撞、革命年代紅色文化,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歷史不曾斷流。今天的文化畫卷,以厚重的歷史為底色。增強文化自信,就要正確處理好“古與今”的問題。
一方面,以中華傳統(tǒng)經(jīng)典涵養(yǎng)文化底蘊?!敖?jīng)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敝腥A經(jīng)典是中華文明王冠上的明珠,擁有不會磨滅的美。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民惟邦本”、“天下為公”,再到“以天下為己任”,中華經(jīng)典所承載的知識跨越了時代,具有長久生命,時至今日仍閃耀著理性光輝。但需注意,經(jīng)典涉及本原性問題,我們在以當代視角詮釋時,絕不能毫無底線,乃至出現(xiàn)歪曲、娛樂經(jīng)典等惡劣現(xiàn)象。
另一方面,以民族價值觀提升文化高度。文化的核心在價值觀。在新形勢下,我們黨整合傳統(tǒng)價值體系,結合時代精神需要,向世界遞出自立于世的“文化名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堅定文化價值觀自信,應以文藝作品為載體,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達成社會成員的價值認同,推動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融于追求、成于行動。一部《戰(zhàn)狼2》之所以會火遍大街小巷,受得如此歡迎,正是因為其深刻的價值內涵,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導向,掀起了一陣愛國潮,振奮了民族文化的信心。當然國家也應加大對不良文化的打擊力度,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
文化的自信,是理性的自信;文明的繼承,是辯證的繼承。中華文明蘊含著強大生命力的關鍵在于其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小到翰墨短文,大到社會共同追求,無不貫注著創(chuàng)新之魂。近些年,我國刮起了一陣狂熱的國學風,于是某些人就跟風推行著漢裳、行跪拜。我們當然支持向國學致敬,但這僅僅是形而上學的復古主義而已。傳承中華文明,讓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青春活力?!吨袊娫~大會》使人們記住了00后“國民美少女”武亦姝;《見字如面》創(chuàng)造了口碑和收視的雙料冠軍;《國色天香》傳承了中華曲藝之美……不禁反思: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出的淡漠是因為文化本身沒有吸引力嗎?當然不。人們對中華文化仍抱有發(fā)自心底的渴求,只是我們缺少創(chuàng)新,缺少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的形式。但是,水有源,木有本,文藝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根底不能移,在此基礎上理性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新時代文化內涵。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23.
[2]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4.
[3]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質量的新向度[J].齊魯學刊,2012(2):79.
[4]石憲平.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J].理論學習,201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