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明清的桐城張氏家族人才輩出,至于清朝,張氏家族培育出如張英、張廷瓚、張廷玉、張廷瑑等經(jīng)邦濟世的人才,實現(xiàn)“父子雙宰相”、“三世得謚”、“六代朝林”,祖父孫三代先后進入南書房。該輝煌成就得益于張氏家族合理規(guī)范的家訓和優(yōu)良的家風。從張英、張廷玉二人各自所著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來看,張廷玉繼承其父張英為官、治家、讀書等思想,而其所著家訓《澄懷園語》又不斷影響張氏家族后代子孫,成為他們做人做事的標準和規(guī)范。
張家認為為官要公正廉潔、不私相授受、體恤民生,用寬容的法令來對待百姓。張英在《聰訓齋語》中就曾設想:假使讓他做州縣官,他“絕不用官銀媚上官”并且告誡子孫“安知用官銀之禍,不甚于上官之失歡也?!盵1]在張英的父親張秉彝為官時就未曾因為私事而諂媚上官。張廷玉曾提及自己的長子張若靄在科舉考試中所作文章因“策語誠懇,識見老成”而被皇帝評為一甲,但張廷玉為避嫌極力懇請皇帝將其子的名次置于二甲[1],在此就深刻反映出張家公正,不偏私的良好家風。張廷玉不僅為官公正,而且廉潔愛民。在《澄懷園語》中他寫道:做官“第一要‘廉’”。自己平日生活極為簡樸,但他會將皇帝賜予的兩萬兩白金用于“督學課士”、“資族人之貧乏者”[1]。張廷玉曾受皇帝命治理山東匪患,發(fā)現(xiàn)此為“盜案”而非“叛案”,因為憐惜百姓的困苦,所以采用極為寬松的方式處理此次案件[1]。張氏家族成員在家風的感化下淡薄名利、真切關懷百姓與對工作盡職盡責,深刻體現(xiàn)優(yōu)良的家風為國家建設、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安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張家注重家風建設,張英與張廷玉二人均強調治家的重要性。張英提出治家的關鍵就在于“謹肅”,并且想要在居室中掛一“惟肅乃雍”的匾額,來時時提醒自己[1]。而在《澄懷園語》中張廷玉不僅將張英的話語整段摘錄,并引用孫奇逢的《孝友堂家規(guī)》中闡述治家有禮、講求規(guī)范的一段話來告誡子孫:要長幼有序、尊重長輩,才能保證家中成員的德行[1]。張家治家崇尚節(jié)儉,認為奢侈享樂必定會導致家道衰敗,強烈反對觀劇,古玩收藏與賭博。典型的事例為:在張英的六十大壽之日,按理應“設梨園宴親友”,但張英并不為此,并將此項花費用于“制棉衣袴百領”贈給“道路饑寒之人”[1],張英的節(jié)儉并非是吝嗇,而是將錢財用于幫助他人,真正體現(xiàn)儒家所說的“仁愛”。張廷玉曾嚴厲告誡子孫“好聲伎者,及身必??;好古玩,未有傳及兩世者?!盵1],以此來規(guī)范子孫,避免使其誤入歧途,敗壞張家門風。由此可見家風通過對家庭成員的嚴格規(guī)范,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尚德行,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維護社會和諧。
桐城張家子弟多次科舉及第,并在朝堂之上擔任重要官職,這與其家濃厚的文化氛圍和修身立德的規(guī)范有重要聯(lián)系。張家重視子弟讀書,并悉心指導子弟有效讀書。在張英看來讀書在精而不在量,學會運用才是最根本的,讀書“毋貪多,毋貪名”,讀得一篇好文章,必定要求背誦,然后就能將其義蘊融化于心,自然而然的運用于寫作之中[1]。同時讀書也定要有所選擇,必須挑選“典雅醇正,理純辭?!敝畷鴣黹喿x[1]。深受張英的影響,其子張廷玉在文學上成巨大,大量文集流傳后世?!稄V清碑傳集》曾這樣贊嘆:在其為官的五十年來“長詞林二十七年,主揆席二十四年……修《三朝實錄》、《玉牒》、《會典》、《治河方略》、《國史》、《明史》諸書,皆為總裁?!盵2]張廷玉的長子張若靄文學與書法修養(yǎng)極高,其科舉考試文章就曾被皇帝稱贊:“策語懇摯,識見老成,非經(jīng)生家可比”[1],其書法作品也被“內直御府所藏”[3]??梢娂彝ブ辛己玫奈幕諊欣谧訉O的成長、成才。在嚴格規(guī)范的家訓影響下,張家形成為官盡責,寬容愛民,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家風,培育出大量經(jīng)邦濟世之才,充分體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理。綜上所述,良好的家風能避免家族子弟誤入歧途,同時在耳濡目染中樹立起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成為其一生的行動指南。學習傳統(tǒng)家訓,建設良好家風,對于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至關重要,對人心浮躁的今天顯得必不可少,更有利于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
[1]張英,張廷玉.父子宰相家訓[M].江小角,陳玉蓮,點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社,2013:27,262-263,257,100,48,209,25,116,51,50,262.
[2]錢仲聯(lián),主編.廣清碑傳集[M].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328.
[3]趙爾撰等.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M].中華書局,1977: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