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鋼琴是一件多聲部樂器,音色豐富且多變,因為不同音區(qū)表現出的背景效果也都各不相同,因此相應的所使用技法也都有所差異。本文就以斷奏、非連奏這兩種多見的演奏技法為例展開分析。
斷奏即為斷音彈奏,彈完一個音之后,指尖要徹底的離開琴鍵,再彈下一個音。斷奏是掌握其它鋼琴演奏技法的基礎,通過斷奏練習可訓練手指第一個關節(jié)的支撐力度、保持大臂的放松,這樣在鋼琴演奏中,便可確保手指、手腕和手臂的靈活協(xié)調。
1.斷奏
軸心為肘關節(jié)的小臂斷奏:在手臂放松的狀態(tài)下,以肘關節(jié)作為軸心,自然的帶動小臂運動,指尖作為與鋼琴鍵盤的接觸媒介,向下、高速的彈奏,并利用鋼琴鍵盤的反彈力再彈起。在此過程當中,手掌要始終保持手型,指尖以垂直的方向、小面積觸鍵。
將腕部作為軸心的手腕斷奏:該種演奏技法和小臂斷奏區(qū)別之處在于將軸心放在了手腕處,在演奏的過程中,手指呈彎曲、緊張狀,在手腕的帶動之下,向下敲擊鍵盤。
軸心為肩部的大臂斷奏:該種演奏方法的軸心主要是放在了肩部上,給手臂加壓、促使其向下做快速的擊鍵動作,手掌要確保呈彎曲擊鍵形狀。
將指關節(jié)作為軸心的手指斷奏:主要是依靠手指第三關節(jié)進行敲擊鍵盤的動作,動作幅度較小。
2.非連奏
保證觸鍵指尖的牢固與堅硬度,將手指抬起來,使其和琴鍵間有一定可供揮動的空間,下鍵速度快速、精準,觸鍵的一瞬間伴有強烈的爆發(fā)力,以手指尖的前端觸碰鍵盤,另外注意觸鍵面要小,由此確保手指傳力的集中。
斷奏的運用上,要求在練習時著重去掌握重量彈奏法,首先要掌握的是手臂放松內容,因為斷奏是要求手臂抬起、落下的,因此掌握手臂放松技巧有利于掌握斷奏方法。前期剛接觸鋼琴演奏時,反復的做單音、雙音以及和弦的落指練習,這即為斷奏練習,以此來提高手指的支撐能力。要注意,不管是哪一個手指做斷奏,整個手型都要確保呈“拱形”存在。斷奏時手臂要一直在主導的位置上,起到呈上、啟下之功用。反復做斷奏的練習能幫助學生的指、腕、臂都處在放松、積極配合的狀態(tài)中,也給手指的獨立訓練奠定了有效基礎,所以斷奏也是學習鋼琴初入門的一種基本訓練方法。
非連奏的運用上,被普遍應用于鋼琴作品的演奏中,對于那些要求有顆粒性的聲音效果、每首曲目中高潮部分的華麗段落等,各種地方都需要使用非連奏的演奏技法來彈奏??梢姡沁B奏的演奏技法在鋼琴演奏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也是基于對手指快速跑動技巧的要求,所以在訓練上有著很大難度。對于初入門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說,在練習當中要注意的是,保持手指抬高位,明確手指起和落的動作。指尖要穩(wěn)固,在非連奏時保持指尖的放松、牢固但不緊張的狀態(tài)。總的來看,非連奏演奏技法在鋼琴曲目的彈奏上應用非常普遍,而且在演奏技巧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也就說明其在基礎訓練當中的重要性,而從古至今,很多作曲家與演奏家為了對后世做手指技巧性、靈活性的訓練,創(chuàng)作出很多練習曲目與作品,對這些反復的練習,有利于掌握非連奏演奏技法。
斷奏的觸鍵時間是非常短的,非連奏則是觸鍵快速。斷奏觸鍵要保證有一定的彈性,非連奏觸鍵強調的是瞬間爆發(fā)力。斷奏一般都是依靠大臂來帶動小臂做手腕抬起、下落的動作,在放平的狀態(tài)下指尖觸鍵;非連奏則是依靠三關節(jié)來勾著彈奏,高指下鍵,當迅速的彈畢一個音之后,抬起,再彈下一個音,不需要抬高手臂、吊起手腕,手腕只要在琴鍵上平穩(wěn)搭著。在進行斷奏練習時,應主要就對手臂的自然下落狀態(tài)予以感知,切忌有太大外力施加進來,從而對下落的力量進行掌控;非連奏的練習則主要是對下鍵速度進行練習,并注意觸鍵僅需要手指尖前端即可,手指揮動速度要快。
結合以歷史發(fā)展來看,鋼琴藝術在長時間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可以說是經歷了以下幾個不同風格形態(tài)的時期。
首先是巴洛克時期,這一時期鋼琴演奏音樂以復調音樂為主,彈奏上的構成是幾個并行線條,無主次之分。
之后便是浪漫主義時期,在此階段,流行的是連奏和短促的斷奏,短促斷奏對手指控制力提出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有極大的爆發(fā)力。而發(fā)展到后期,又出現了重量彈奏法,是以肩部、手臂和手的自然重量作為主要借力來彈奏鋼琴,該方法也就是非連奏的演奏技法。
最后的一個時期便是印象主義風格,在進行印象派作品彈奏上主要使用的斷奏技法,不僅要求必須依據原則,而且還應適當的依照彈奏曲子其風格特色來進行音量、音色的調整。
上文中我們對斷奏、非連奏這兩種在鋼琴演奏當中基本、常見的彈奏方法進行分析,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演奏方法,但目的一致,都是作用于對鋼琴曲目情感風格、演奏特點的充分表達。就從奏法上來看,兩者是對立的。想要掌握這兩種技法,使它們共同結合,彈奏出完美的樂曲,是需要長時間學習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