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師范大學 郝志杰
數學文化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通過數學文化知識來豐富學生們的文化底蘊。數學文化是數學課程、數學教育等一切與數學相關的研究對象中的人文成分,是聯(lián)系數學與人類其他文化的紐帶,而從數學本身來看,數學文化又是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語言的形成及發(fā)展歷程。
小學數學教材是學生了解數學文化的一個平臺,鑒于小學生的年齡、心智都不是很成熟,所以小學教材里的數學文化有一種別具一格的表達方式。因為數學文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有體現,所以我們應該提高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并在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
在課程標準里對數學文化的概念有著明確的闡述,它也要求數學課程應該與相應數學文化結合展開,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數學的價值以及數學對人類發(fā)展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數學教材中插入數學家的故事可以為學生樹立一個探求知識的榜樣,豐富教材的內容,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從數學家研究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開拓自己的思維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提到的中國數學家有劉徽、祖沖之等。我們以人教版小學教材六年級上冊67頁為例,這節(jié)內容主要講的是圓的面積。在教材前部分,圓的面積就是利用劉徽的割圓術,將一個圓形平均分割,再組合成一個長方形,圓的面積就是長方形的面積。教材對劉徽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了解中國數學家探究數學的過程,感受中國數學文明的偉大。
如果在教材中只介紹中國數學家,學生會認為中華民族比其他民族好,而忽略了別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所以,教材編寫者也講到了很多西方數學家,比如阿基米德、奧特雷特、拉恩、瓦里士。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除法的認識”中,瑞士數學家拉恩在代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啊隆边@個符號很形象,一道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學習小學數學課程了解西方數學家非常有必要,要對小學生講解西方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胸懷寬廣,明白數學文化的博大。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典數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世界數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其內容與古代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題材豐富。教材編寫者與時俱進,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將其合理改編到現行人教版教材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實用性。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學科,對拓展小學生知識面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介紹這些題目的算法,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吸收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增強民族自豪感及認同感大有裨益。
數學的基礎是認識數,因此,我們有必要從認識數入手,談談數字發(fā)展在教材中的體現。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我國古代用算籌來表示數,學生認識算籌,感受中國古代文化。古代埃及使用象形數字,體會不同國度人民對數的認識。二年級下冊78頁將計數的發(fā)展簡單呈現,從石子記數、算籌計數到擺珠子計數再到算盤計數。四年級上冊介紹阿拉伯數字的來歷,僅僅使用10個數字,將其放置在不同的數位,就形成了千萬個數。認識了數也就開啟了數學的序幕,從認識數到識記數,數的發(fā)展脈絡顯現出來,時空的跨越,涉及的范圍十分遼闊。教師引領學生追尋數字的發(fā)展,知道數學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這也是感悟數學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
數學產生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小學數學教材是小學教育的主要工具之一,小學數學知識的運用也就體現在生產及生活的各個領域。筆者研究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得出,生活中的數學主要是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數學文化走進小學生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里,生活中的數學約出現14處,例如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優(yōu)化這節(jié)內容非常有趣,與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教材講了幾個生活中的例題,其中,燒水—沏茶—喝茶說明了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并且節(jié)省時間。這種數學思想的傳遞體現了數學的科學性與應用性的統(tǒng)一。小學階段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啟蒙階段,二年級上冊教材6頁介紹長度的工具,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對世界的直觀認識。六年級上冊45頁講到分數與五線譜的音符,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和音樂相結合的美。黃金比常常給人以一種優(yōu)美的視覺感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建筑設計使用黃金比的圖片,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動腦思考,激發(f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不能認為數學文化內容是無用的材料。用文化潤澤學生的方式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利用數學史料內容、數學名人、生活中的數學文化,講解數學知識的發(fā)展過程,使學生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方紹權.有關小學數學教材之文化特性研究[J].才智,2015(10):85.
[3]劉意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